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地质条件进行土壤生态分区的原则、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壤生态特征与地质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 ,以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划分土壤生态区、亚区 ,以土壤类型、母质、微地形、土壤资源评价等级 ,社会经济条件划分土壤生态片 ,从而建立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土壤生态信息库 ,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温带东部生态地理区划的土壤指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晔  吴绍洪  郑度  戴尔阜 《地理学报》2008,63(11):1169-1178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我国区域系统研究定量化、系统化、动态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为深入探讨其土壤指标体系建设问题, 以《中国土种志》和省级土壤资料中的剖面点数据为 基础,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中温带东部地区为例, 探讨适合进行中 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土壤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代表中温带东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土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A 层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 值、 粘粒含量和土壤容重等5 项指标在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作为土壤指标较为合适; 运用回归克里格方法, 得到5 项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库; 与区划中土壤类型和单项土壤区划相比, 简洁量化的土壤指标更适宜系统的表述中温带东部的生态地理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喀斯特石漠和石漠化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李阳兵  王世杰  容丽 《中国沙漠》2004,24(6):689-695
喀斯特石漠化是近年来所认识到的一种地质生态灾害,所造成的经济、环境乃至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但却存在生态建设超前、基础研究落后的严峻现实。本文总结了当前石漠化的类型划分和存在问题,从喀斯特生态系统运行的地学过程、生物学过程和人为过程出发,提出石漠化过程存在地质石漠化过程、生态系统石漠化过程和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对不同类型的石漠化宜分别采取保护、恢复、重建、维持措施。石漠和石漠化表达的时空范畴不同,是石漠化这一土地退化过程的最后或顶极结果,自然条件下其形成多与地表坡度较大有关,而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中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与地形坡度、地貌部位并无直接联系。建议以“干扰方式 植被 土壤 地貌”对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导致的石漠化土地进行类型划分,评价的土地应分为非石漠化土地、行漠化土地和逆转优化的“基准化”土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将北京百花山地区的16个土壤剖面分类为10个土系,并将这16个土壤剖面分别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参比,结果表明,土系与土种单元在性质上基本一致,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大比例尺调查制图所得图斑也必然相似;而在土系与土种以上的分类阶层,因为所使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两个分类系统划分的分类单元和据此进行的制图图斑则不一样;以土类为基础进行小比例尺制图,使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只能复区制图,而使用地理发生土壤分类系统则可以单区制图。  相似文献   

5.
GIS支持的土壤盆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以福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在GIS技术支撑下,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福建土壤贫瘠化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贫瘠化的区域分异特征,表明,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区域分异研究工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实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变化,以探讨生态恢复过程对湿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类型发生相应的生态演替,其恢复演替序列为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趋于增强,土壤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的含量逐步提高,胡敏酸的E4值增大,E4/E6值减小,土壤腐殖质的品质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变化均表现出与湿地生态条件和环境变化的高度一致性,湿地生态恢复有利于湿地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青  刘吉平 《湿地科学》2007,5(2):111-116
在对湿地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土壤的独特规律,参考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标准、美国土壤分类标准和中国最新的土壤系统分类的标准,对中国湿地土壤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成土过程、人类活动、有机物的含量、土壤化学物质含量、地貌条件等因素,将中国湿地土壤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个级别。对中国湿地土壤分类的研究,有利于湿地科学研究中对土壤的认识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对土壤分类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生态健康与食物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土壤生态健康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处于一种良好的或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及其动态过程。土壤生态健康包括土壤物理(形态)健康、土壤营养健康、土壤生物健康、土壤环境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土壤生态健康的诊断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对食物安全的作用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一系列土壤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外土壤风蚀的研究历史与特点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董治宝  严平 《中国沙漠》1995,15(1):100-104
根据国外土壤风蚀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本文将土壤风蚀研究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土壤风蚀研究的萌芽阶段,以土壤风蚀现象的认识和描述为主;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为土壤风蚀科学研究大发展阶段,实现了由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突破;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为土壤风蚀研究理论的检验与完善阶段。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土壤风蚀研究进入了全球性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种类组成、种子数量、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种子分布规律和物种相似性等方面比较了重庆市岩溶低山10种不同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特点,10种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弃耕地、果园、灌草坡、人工林和次生林。结果表明,研究区种子以草本为主,随土利用强度增加,种子类和数量减少,与地面农田杂草相似性增加,土壤种子库出质和量方面的锐减。从土壤种子角度说明研究区生态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典型土系分类与其生产性和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国际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单元的划分原理和方法 ,研究建立了成都平原的土系。本文介绍了其中的长丘系、水口村系和界牌系等三个典型土系 ,并分别划分了其所属土族。通过研究土系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的生产性能 ,使土系划分在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上更有实用性。同时在土族划分上采用土壤微形态技术 ,使其划分依据更科学。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土壤基层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出露广泛,土壤和植被是其岩溶生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综述了西南岩溶区的土壤形成与演化、植被生态特征与演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理论,指出岩溶生态重建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西南岩溶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黑河中游平川绿洲和六坝绿洲为例,对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异明显,绿洲土壤含水量高于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和荒漠地区土壤含水量,并出现从绿洲到绿洲-荒漠过渡带和荒漠依次递减的趋势,主要受土壤性状、土壤水分水平运动和绿洲-荒漠局地大气环流影响;绿洲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上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而过渡带和荒漠区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则是表层和底层比20~30cm处低,可能与荒漠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运动有关。受绿洲地下水过度开采和绿洲边缘人类活动影响,在绿洲-荒漠过渡带形成了生态裂谷,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应用TM卫星影像编制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类型图的方法步骤,土壤分类系统,制图单元系统及土壤目视解译的影像标志等问题,并对该区黄褐土的分类、暴雨因子在土壤分类中的体现以及洪冲母质粗骨褐土的划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与土壤基层分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成都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水耕人为土中,就同一亚类的几种典型土系,对其诊断层的土壤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划分不同土系及其所属土壤的土壤属性如:土壤颗粒、土壤矿物、土壤结构、土壤形成物等的特征的微形态证据。研究表明:土壤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能够综合地、直观地、准确地反映土壤这些分类属性,同时还能提供土壤生产性方面的信息。所以本研究结果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以及应用于生产上,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及对土壤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方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6,16(2):161-165
土壤沙化是土壤发育逆向演替恢复母质特性的过程,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土壤干旱是沙化的根本条件、植被衰败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土壤质地轻是沙化物质基础、大风和频繁起沙风是沙化的动力条件。土壤沙化结果使土壤粗粒化、贫瘠化,同时也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子同  陈鸿昭 《地理科学》1996,16(4):289-297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确立的14个土纲中,有6种呈现出规则性连续分布,还可以划分出干旱、干润和湿润三大系列的土壤,其它8种构成地域性间断分布。此外,在山地还表现出土壤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8.
思茅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生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思茅6种不同生态类型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获取土壤节肢动物3209个,分属5纲21目。优势类群为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中的蜱螨目和弹尾目;原尾目、鞘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和结合目等大型土壤节肢动物为常见类群。结果表明:多层次茶园群落中,其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密度较高;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则以生境条件好、管理措施强、茶叶产量高的7-9龄茶园好于生境条件差、管理强度弱、产量低的3龄和30龄单一种植茶园;随土壤层深度的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黄山翡翠谷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翡翠谷景区旅游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规划的原则和设计理念,并就旅游环线,景区划分及主要景观作出规划设计。将翡翠谷景区构想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和科普考察于一体,以“博爱”和生态回归为主题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铬的土壤化学地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增禄 《地理学报》1989,44(4):449-458
本文以化学地理学的观点,讨论了铬在土壤中的来源,分布规律,迁移和残留累积,生态和环境效应,循环与平衡,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