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1)通过研究基底滑脱带与兽层脆性断层的产状变化,认为递进变形中基底滑脱带原始产状可能是水平的,而上盘盖层中脆性产状从高角度开始变化;(2)变质核姆岩的形成与热异常和岩浆活动及由此引起的伸展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3)变质核杂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区域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德民 《现代地质》2003,17(2):125-130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确立了中国变质核杂岩的三层结构 ,即盖层 (上部脆性变形层 )、滑脱层 (固态流变中间韧性层 )、核部 (变质核、同构造侵入岩 ) ,分析并总结了各层的主要特征。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以燕山期为主 ,喜山期次之 ,还有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以及印支期。依据中国变质核杂岩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 ,可分为板缘变质核杂岩和板内变质核杂岩两类 ,它们均与热异常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变质核杂岩核部基本上都发生一期以上的岩体侵入 ,是找矿探矿的理想构造区。  相似文献   

3.
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构造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伸展构造及其主要类型变质核杂岩是当前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争议,分析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和研究趋势。笔者提出了变质核杂岩的4个基本特征。指出研究中首先要查明其基本特征,进而探讨其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要将变质核杂岩的宏徽观构造的研究与区域伸展背景的研究相结合;表壳构造研究与内壳构造和岩浆活动的研究相结合。笔者将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作了对比,划分了伸展构造类型,引术  相似文献   

4.
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构造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6.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滇东南的南温河变质核杂岩由变质内核及盖层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基底剥离断层相分划,该杂岩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杂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变质核杂岩的研究,将对滇东南地区的地壳演化认识及矿田勘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建阳竹洲变质核杂岩及其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洲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基底之上,叠置两套样式不同的盖层,上部盖层是在伸展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未变质的盆地堆积;下部盖层则是发育顺层韧性剪切带,由变质岩组成的有序褶叠层,在下盖层之顶、底部、均发育有低角度的剥离断层,而在上部盖层中,则发育一系列上陡上缓呈“铲式”的多米诺正断层,该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了本区的铀矿化和金矿床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江西庐山地区伸展构造与星子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庐山地区的伸展构造,是中新生代时期构造变形具有典型特色的系统性构造形迹之一,具有垂向分层,方向分带、空间组合结构有序之特点。其中的星子多期复合变质核杂岩构造、浮船山拆离构造窗、猪岭山滑来峰与盖层内正断层组合及古鄱阳湖盆地等,分别是不同空间部位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本文着重阐述了上述代表性构造型式的特征,分析了区内伸展构造变形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时代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性寺提出了“走-拉  相似文献   

9.
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流变伸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近20年的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课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作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拆离断层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等,对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及判别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变质核杂岩的热点争论问题,如变质核杂岩是否一定存在巨厚地壳柱被切失的问题、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中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主从关系问题、低角度拆离断层的成因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藏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亚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通过分析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揭示了在辽南庄河栗子房地区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栗子房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3层结构和5个部分,即由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及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的下盘、由不同层次的构造岩组成的中部拆离断层带以及由前寒武纪沉积盖层和白垩纪伸展盆地构成的上盘。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运动方向为上盘相对下盘由NWW向SEE方向运动,与辽南金州变质核杂岩和万福变质核杂岩在几何学、运动学极性和形成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可为阐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及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提供依据。同时,变质核杂岩与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栗子房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带附近可作为下一步金矿勘查的重点工作区,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al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magmatic activity and dating data, the authors in this paper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nother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structure in Lizifang area of Southern Liaoning, namely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 typical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five parts exist in the core complex, which are the footwall composed of Neo-archean metamorphic plutonic rocks and mesozoic granite intrusive rocks, the detachment fault zone composed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ectonic rocks, and the upper plate composed of Precambrian sedimentary cap and Cretaceous extensional basin.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form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and the upper plate moved from NWW to SEE relaive to the footwall, which was similar with Jinzhou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Wanfu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geometry, kinematics polarity and formation time, indicating the same dynamic backgrou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late Mes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thosphere in the east of North China Crat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gold deposits. So the detachment fault zone of Lizifang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can serve as the key work area for further gold exploration, which may possess larg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3.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赋存一套变质侵入岩体,测定锆石U-Pb年龄值2 656±146 M a,时代厘定为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早期,岩浆成因类型属Ⅰ型,物质来源于下地幔和地壳经局部熔融而成,是吕梁期前造山基底发育阶段的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体的时代厘定,对于塔里木板块结晶基底的深入研究及甘蒙北山早期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骆驼山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单辉橄长岩、橄榄辉长苏长岩、橄长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橄榄石Fo为76~83,为贵橄榄石。辉石化学特征以及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属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轻稀土稍富集、重稀土微分异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Hf、Th相对亏损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主要受单斜辉石控制。Nb/U、Ce/Pb值更接近于地壳值以及敏感元素比值协变关系表明岩浆演化过程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Th/Yb-Nb/Yb、La/Ba-La/Nb之间的关系指示岩浆源区可能为流体交代改造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榴辉岩的变质历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变质条件的估算表明,甘肃北山榴辉岩经历了前榴辉岩相(604-678℃、0.89-1.95GPa)、榴辉岩相(700-720℃、1.2-1.5GPa)、角闪岩相(629℃、0.63-0.83GPa)和绿片岩相(约400℃、0.3-0.4GPa)4个演化阶段。这一P-T轨迹证明北山榴辉岩是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在俯冲-碰撞过程中地壳增厚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1:25万区调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平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逆冲,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形成时代为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是早古生代弧-陆碰撞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改变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初始位态,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庐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星子牛屎墩地区出露与西侧拆离带相似的伸展拆离滑脱、韧性流变的构造现象, 岩层整体呈现上盘向南东滑脱的正断层性质, 推测庐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拆离带就在此处, 而并非五里正断层。东侧拆离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糜棱状岩石及混合岩为主, 并发育大量的长英质脉体, 形成温压较高, 埋深较大, 其糜棱岩带、构造片岩带保留完好。运动学涡度分析得到涡度Wk>0.75, 表明该拆离系为以单剪为主的一般剪切带。根据糜棱岩中长石的变形特征估算东侧拆离带的形成温度为650 ℃~700 ℃, 与西侧拆离带近于一致。锆石U-Pb年龄测定得到东侧拆离带的伸展年龄为140~135 Ma, 也代表了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山花牛山金银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牛山金银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塔敦煌地块北缘花牛山-黑山-双鹰山早古生代陆缘裂谷带中.矿体赋存于蓟县纪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接触带和奥陶纪花牛山群中基性火山岩一沉积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次为扁豆状、透镜体状,少量为囊状、柱状等.围岩蚀变以铁白云石化为主,普遍见角岩化、矽卡岩化.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铅具有多源特点,来源于地幔及地壳,并与岩浆岩具有内在联系:硫来源主要为同化了海水硫酸盐的岩浆硫,并有少量牛物还原硫参与.氢、氧、碳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早期可能有岩浆热液,主成矿期主要是地层中的建造水参与成矿.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花牛山金银铅锌矿床是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变形改造-后期岩浆热液叠加的多成因金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相似,其原岩可能为OIB型玄武岩。详细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蓝片岩记录了俯冲峰期蓝片岩相变质和峰期后绿片岩相变质两个变质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蓝闪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蓝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通过Na_2O-Ca O-Fe O-MgO-Al_2O_3-SiO_2-H_2O-O体系相平衡计算,得到两个阶段的压力范围分别约为0.95 GPa和0.40 GPa。  相似文献   

20.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 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 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 2类核杂岩有相似的结构样式, 但构造群落和演化差别较大。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新元古代武当岩群和耀岭河岩组中深变质岩, 其中可见新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和加里东期辉石岩-辉绿岩株, 说明是在新元古代或加里东期形成的。核杂岩与外围震旦系—泥盆系浅变质岩间由剥离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分割。志留系梅子垭岩组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片组合, 发育多层次韧性剪切、固态流变、滑脱-逆冲-走滑变形3期新生面理及其置换。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核部和外围是浅变质岩, 在核部和外围填图、测试时发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4期侵入岩, 与岩浆核杂岩相关的有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株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脉2期侵入岩。研究发现, 与岩浆核杂岩伴随的岩浆侵位、韧性剪切变形与热变质增温-变斑晶加大-自然金沿S2面理分布-金矿化热液蚀变等的时代均集中在晚三叠世—侏罗纪, 指示了时代较新的陆内造山期岩浆核杂岩的脆-韧性剪切变形-立交桥式岩浆-热力垂向增生-热液蚀变成矿时空关联特点及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