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世界铜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源状况尽管世界每年铜金属产量规模均超一千万吨,但是随着新一轮矿业经济周期中全球铜矿勘查投资的不断增加,世界不断有新的铜资源被发现,使得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向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近10年来,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均约增长了50%,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至35年(图1)。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国家安全稳定和工业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保障,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铁大国,而铁矿资源供应形势趋于紧张。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创出新高,2008年国内铁矿石价格将在高位运行已成定局,铁矿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铁矿勘查投资风险相对减小,回报率增加,铁矿勘查投资热潮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铜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资源。虽然我国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铜需求量逐年增加,其资源呈供不应求之势,铜价格也逐年上升。秘鲁作为全球铜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铜储量约1900万吨,约占世界铜总储量20%,居世界第三位。秘鲁铜矿主要产于著名的安第斯造山带,尤以秘鲁南部到智利北部一带,产有许多铜金属储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主要以斑岩型铜矿为主,矿床的交通和开采条件较好。本文通过分析秘鲁南部CERRO REDONDO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三季度后国内锌现货升水高企,供应偏紧。虽然下半年锌锭产出较上半年增加,但是增速依然低于去年。专家认为,冶炼产能受限仍将进一步支撑锌价上行,主要因环保政策进一步严格,中小冶炼企业关停较多。此外,下游需求也正面临结构性好转。环保政策趋严,冶炼产能受限。2014年上半年国内精炼锌月均产出45万吨,三季度月均产出50万吨,10月份51万吨,自7月份后,国内冶炼企业开工大多处于满产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 一、科研管理和研究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运作 1.自觉服务市场,实现科研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真正结合。森林既是林产加工的原料生产者,又是生态环境的保障者,建国以来我国坚持了大规模人工造林增加森林复被率的政策,力求减少天然林大量采伐带来的负面影响,既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不断增长的原料供应,又使环境能有所改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对我国今后林业发展战略还  相似文献   

6.
冶金 《西部资源》2014,(2):35-35
<正>国土资源部和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油气探明储量保持高位增长,产量稳中有增。同时,包括铁、铜、铝大宗短缺资源在内的主要固体矿产资源新增矿产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表示,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进,我国矿产勘查力度明显加大,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2,(4):46-52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加快找矿突破、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能源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初见成效,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矿产勘查投入连年大幅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3,(4):40
未来5─10年,是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阶段。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近日表示,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118%,粗钢消费量增长300%,铜消费量增长394%,钾盐消费量增长50%,矿产资源消费量之大和增速之快十分罕见。目前,国内产能难以满足对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多种矿  相似文献   

9.
正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开展铜胁迫下的植被高光谱特性与遥感信息提取研究,实现植被重金属铜胁迫信息的大面积精准提取,对圈定铜矿资源勘探靶区、突破植被覆盖区铜矿勘探的难题以及指导政府管理部门防治生态环境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瞄准我国铜矿资源勘探和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上述需求,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铜胁迫下植被光谱响应机理不清晰、现有指数与铜胁迫之间的相关性不强、铜胁迫下植被信息提取不  相似文献   

10.
成升魁  刘毅  杨林生  刘卫东  张丹 《地理学报》2012,67(7):1002-1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 资源和环境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30 多年来, 我国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但同时对世界经济和资源的依存程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中国的快速崛起过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如何从全球经济、资源和环境角度, 构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与战略, 如何建构能够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中国自己的全球地缘政治战略, 并参与全球共管, 是开展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4,(2):33-33
<正>近日,从中国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包括铁、铜、铝大宗短缺资源在内的主要固体矿产资源新增矿产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对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瓶颈及提高国内的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表示,2013年度我国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硫铁矿、磷矿和钾盐15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受地质勘查投入下滑等因素影响,部分矿种的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速减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石油地质资源有限,国内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今后几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中亚及其相邻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确保中国从中亚获得稳定、安全、畅通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对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制约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中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方式,加强和中亚各国的关系,将中国中亚能源通道建设作为我国对中亚外交和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确保2020年在中亚获得石油1亿吨左右,使中亚成为中国的基本能源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石油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将会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广阔的海域中分布着近100×104km2的含油沉积盆地,近海石油资源量为240×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40×1012m3。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能部分解决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数量。本文讨论了解决石油安全的四种模式,对我国油气安全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油气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资源全球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的迅猛崛起受益于全球化大浪潮。同时,中国发展急需世界资源供应,但对其研究方面还极其薄弱,因此,加强对世界资源地理的探讨和研究具有战略性和紧迫性。当前中国的研究成果尚无法支撑对世界资源的需求,主要研究方向仍集中在国内;对于贸易最为紧密的欧亚大陆及延至非洲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落后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与战略需求;对融入全球化投资国家的资源地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成果仍不足。结合"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中国应大力鼓励世界资源地理的国际研究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国际化的科研团队,建立一支具有前瞻性、全覆盖的专家队伍,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世界资源地理数据库,从而突出战略引导,以纲带目,全面提升世界资源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以及房地产、加工制造行业等用钢铁大户蓬勃发展,导致国内钢铁需求大大提高,铁矿石需求量迅猛增加。我国虽是一个铁矿石资源大国,但由于铁矿成因类型多,成矿条件复杂;  相似文献   

16.
陈砺 《西部资源》2012,(3):98-10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大幅度攀升,而我国能源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能源的进口、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利用率提高的技术开发普及,是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社会面临的难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的需求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唐宇 《西部资源》2012,(3):63-6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资源消耗快速增加,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矿产资源短缺现象的出现将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激励机制、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建议措施,以此来缓解未来资源瓶颈约束,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超贫铁矿——重要的铁矿补充和接替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综述铁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控制和争夺已成为各国保证安全、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基本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制造业的兴起与发展,使矿产资源、特别是铁矿资源的需求与消耗已升至世界首位,而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在50%至70%之间,确保铁矿石的正常供给显得尤为迫切。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之一,本世纪将成为我国的资源接替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和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西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土地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其国 《地理学报》1990,45(2):154-162
本文通过与世界土地资源的对比,详细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问题及利用途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地力减退,土地承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及沼泽潜育化,耕地侵占等问题较为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将全国分成8个土地利用区,进行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不仅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出口大幅度下降。因而,定量研究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对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方法,计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对欧、美、日的商品出口对各自产业增加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对欧、美、日出口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