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峡江地区推、滑覆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中峡江地区1:5万新干图幅区调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该区道 次提出了泥盆纪地层为外来推,滑覆体的观点,认为印支期泥盆系是由SW向NE推覆,燕山期再向SE伸展滑脱,以详实的野外第一性资料,着重阐述了推,滑覆构造特征,初步分析了其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2.
福建晚古生代地层中推覆构造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观富 《福建地质》1989,8(1):35-45
闸西南上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发育多种类型的推覆断裂构造,它们形态各异,但彼此存在着时空上的内在成生联系,属区域性并具有成岩之后的构造特征,是经漫长时期复合因素作用的产物。随着印支造山运动,晚古生代构造层主体褶皱的形成,使大规模层间滑动开始,中生代以来大洋板块频繁对亚洲大陆的碰撞俯冲,提供了驱动力机制,地层中发育的塑性岩层是滑侈的基础条件,强烈的岩浆活动,使断裂构造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汝州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豫西段前锋部位,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发育。其滑脱面倾角浅部较陡,深部较缓,表现为上陡下缓、凹面向上的铲状形态,向深部逐渐交汇于同一断裂。该区构造在剖面上时而出现断坡,时而出现断坪,其变化与岩层的软硬程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逆冲推覆、滑覆构造的特征分析,推断出该区推覆下掩盖的二1煤体构造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丰城洛市地区推,滑覆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洛市地区推、滑覆构造特征、运动学标志及其形成时期、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南城地区侏罗系林山群与下伏前泥盆纪变质地层、白垩纪地层与前白垩纪地层接触关系调查和谢家构造窗、竺由新村构造窗、上乌石构造窗、望天石飞来峰的发现及钻孔验证,初步厘定了区内燕山期滑覆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燕山期滑覆构造发生在中侏罗世末,主滑面沿华力西—印支构造层(D—T2)、燕山构造层(T3—K1)与下伏地层间角度不整合面扩展而成,泥盆纪—早白垩世地层为滑覆体,滑覆在前泥盆纪变质地层之上,动力学来源为太平洋板块由南东向北西对欧亚板块俯冲。喜马拉雅期推覆构造规模大、动力学机制复杂(顺层和切层推覆),彻底打破了华南地区原有的地层沉积层序,形成了现存的横向分带、纵向分层的多层叠瓦、堆垛推覆构造格局。前白垩纪地质体为外来推覆体,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堆垛在白垩纪地层之上,白垩纪地层呈"构造窗"分布于前白垩纪地质体之下,动力学来源可能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  相似文献   

6.
7.
推覆构造与花岗岩成因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刘国民 《江西地质》1996,10(3):203-207
通过对郭家桥幅,杨梓桥幅1:5万区调资料的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郭家桥-乐观一带存在滑覆构造,并认为是燕山期发生的由SE往NW下滑而成的滑覆体系。本文还着重描述了该滑覆构造的基本结构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宗发 《贵州地质》1997,14(3):218-227
研究区伸展滑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盖层薄皮构造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伸展滑覆构造的几何主运动学特征外,还采用构造岩组分析和平衡剖面方面对其动力学背景,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了讨论,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后认为;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挤压,本区发生褶皱造山并伴随由SE向NW运动的逆冲推覆,形成由钟南,沿河断层 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板块南移,地壳拉伸变薄,沿河断层上下盘岩片先后河F  相似文献   

10.
1:25万甘孜县幅区调将测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岗嘎逆冲推覆构造和雀儿山滑覆构造。岗嘎逆冲推覆构造由三个叠瓦状排列的推覆片体组成,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推覆,具后展式叠瓦扇的特征,属B型俯冲推覆类型,雀儿山滑覆造为测区内逆冲推覆,地壳大幅压缩抬升之后造成的重力不均衡的产物,属重力滑动滑构造类型,其滑移方向向为北西向南东。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运用1∶5万双柳树幅、白雀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阐述商城石门冲一带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大别山商城石门冲一带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使本区发育的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下古生界石门冲岩组、上古生界石炭系及中生界朱集组等,不同程度卷入NE向逆冲推覆系统中,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叠瓦状逆冲断层带。逆冲推覆距离最小约为6 km,形成时代约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最晚不超过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有NE向有军营-红岭构造带、戈枕构造带。两构造带都倾向NW,具有由NW往SE向逆冲推覆的运动学特征。在生成时间上,戈枕构造带略早,而军营-红岭逆冲构造带略晚,属于后从式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其生成与印支块体和亚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为深入研究海南岛燕山阶段构造环境转化及其控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粤东北仁差盆地麻楼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仕珠  赵巍  郑明良  陈祝海 《铀矿地质》2010,26(5):283-287,312
仁差盆地为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K2-E)。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且频繁,特别是晚期火山活动强烈,形成铀钼多金属矿的含矿主岩——酸性火山岩。麻楼构造带是一条东西向长期活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也是一条线型火山喷发带。经过近期的勘查研究,笔者认为麻楼构造(F1)是一条逆冲推覆构造。该构造早期控盆、控岩,晚期控矿。目前在构造带的深部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预测在500~1500 m的深部找矿空间存在大、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14.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是阜新盆地外围重要的找煤远景区。通过对本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纬向EW构造带、NEE向华夏系构造带和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划分了近EW向、NE与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以及NW向、NE和NNE向张扭性断裂系;发现了一系列NE-NEE向的逆冲推覆断层、褶皱和被它们分割的岩体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发现了早侏罗北票组的煤系露头并圈出了赋煤预测区;指出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中的凹陷是本区的找煤重点。  相似文献   

15.
解超明  李才  董永胜  吴彦旺  王明  胡培远 《地质通报》2010,29(12):1857-1862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发现冈玛日-菊花山大型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延伸长度超过200km,总体走向近东西,构成新生代戈木错盆地的北部主干边界。推覆构造在冈玛日一带出露最好,表现为一系列单冲型逆冲断层构成的叠瓦状构造,逆冲断面倾向北,倾角12~20°,逆冲方向190~200°。冈玛日-菊花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高原隆升在羌塘地区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探讨新生代戈木错盆地的演化和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了新的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西部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夏香山-天景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由天景山北麓断裂带(主滑脱断裂)和香山-天景山冲断席(可分为9个次级逆冲推覆岩席)组成,推覆岩席前端为一系列形态相似的铲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造变形强烈;岩席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整个推覆构造带主要遭受了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挤压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44°,由南西往北东推覆,总位移量26.6km;喜马拉雅期主压应力σ1方向为75°,由南西西往北东东逆冲推覆,晚更新世以来还兼有左行走滑,总位移量大于4km.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断层构造组合,包括9个次级构造单元(B1—B7,BN,BS)。受冲断层运动自西向东的一致推进,整体呈现一个局部被近东西走向联冲断层切错、向东凸出的弧形:前端为陆缘褶皱冲断带;中部表现为一系列"原地"或"异地"推覆体和冲断席,发育低角度滑脱层和双冲构造;后部又被最晚期的冲断体叠置。侏罗-白垩纪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3期主要的冲断层作用。第Ⅰ期发生在侏罗纪末,沿阿拉善—华北两类不同性质结晶基底之间的主滑脱面发生大规模冲断层作用,形成桌子山—岗德尔山褶皱冲断带。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的持续位移,形成了具有上、下两个构造层的石嘴山—尖山大型异地推覆体,主滑脱面为石炭纪煤系地层,其中发育典型的双冲构造。新生代(距今65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和青藏高原早期向北推挤,加剧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的进一步发育,第Ⅲ期冲断层作用在东部陆缘褶皱冲断带形成了苏海图反冲构造的同时,在西部将异地推覆体下部的奥陶系再次推至地表。第Ⅰ期和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累计位移幅度可能达到60~80km,第Ⅲ期冲断层作用的位移幅度为8km。相邻冲断席之间位移矢量的差异,通过近东西走向的联冲断层得到了调整。  相似文献   

18.
王怀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39(5):15-17,40
为寻找潜在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石拐盆地西段地表及地下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前缘应为F10断层组;地表的长汉沟组等地层是从3 km外的南部推覆而来的外来岩层;深部的五当沟组一段主含煤地层基本未受推覆构造影响,且该地层应比其地表位置更向南;盆地南缘的二叠系下应有未受推覆构造影响的原生煤层。  相似文献   

19.
试论苏邦煤矿区逆冲断层之成因机制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邦煤矿区F106断层的成因机制及控煤作用,不同学者对其认识不一。从该断层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来分析,印支期的滑覆运动应是其主要成因。其后的早、晚期侧向挤压形成现在所看到的逆掩推覆构造。由于其上盘的含煤地层滑动系统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的破坏已失去勘探价值,而其下盘的含煤地层相对保存完整,应为主要勘探对象。同时,根据这一成因机制分析指出了外围及新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柏林 《地质通报》2018,37(2-3):337-344
阿尔金山北缘恰什坎萨依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区域,是区域上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西段。该区广泛发育火山沉积岩系,前人将其确定为奥陶系拉配泉群,并划分为下岩组(火山岩组)、中岩组(碎屑岩组)和上岩组(碳酸盐岩组)。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局部填图,在恰什坎萨依沟、沟口泉铁矿、贝壳滩等地,发现厚层碳酸盐岩以不规则顶盖状出露在较高山顶或山脊上,并与碎屑岩或火山岩呈低角度断层接触关系,构成典型的飞来峰构造。该火山岩组和碎屑岩组已被归为奥陶系,但碳酸盐岩组一直没有精确的生物地层年代依据。综合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应该属中元古界,原来的拉配泉群可能要解体。结合截切推覆构造的冰沟岩体时代,认为推覆构造形成于中-晚奥陶世。该认识与本区在中-晚奥陶世发生裂谷(弧后盆地或有限洋盆)闭合、板块碰撞的区域构造环境和演化历史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