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南海诸岛全新世珊瑚礁演化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括了南海诸岛珊瑚礁的分布,礁体地形、地貌和地质的一般特征,论述了老灰沙岛、新灰沙岛和礁坪等几类典型的全新世珊瑚礁礁体演化的基本过程,讨论了全新世珊瑚礁演化与季风、气候和海平面的关系。礁坪是随着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在晚更新世侵蚀面上堆积的,全新世中期高海面出现前后分别形成老灰沙岛和新灰沙岛。  相似文献   

3.
沿100多公里长的多哥和贝宁海岸,有碳酸盐胶结合的全新世海滩岩零星出露。海滩砂主要是硅质屑,其次是碳酸盐骨骼碎片和内碎屑。^14C年龄测定表明,这些砂质沉积是在最近5000年内形成的。海滩岩在渗流环境中石化,而后又经历了数次埋藏和地表暴露阶段。阴极发光(CL)是查明海滩复杂胶结过程的有效工具。根据阴极发光分析,可将胶结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1)镁方解石沉淀于活跃的海水潜流带,它是一种等厚环边的针状晶体和球粒状微晶(CL1-组构),具极暗橙色和极暗蓝色的阴极发光,反映沉积环境中不同的Eh、pH沉淀条件。2)针状的和等轴的亮晶胶结物(CL2-组构),具亮黄到橙色的阴极发光性,本文信为它们形成于温合潜流带。3)出现在海滩岩向陆部分的胶结物,并伴随有早期海水胶结物的新生变形作用,该胶结物为CL3-组构的等厚亮晶,具暗蓝色、中等橙色的阴极发光性,它们是大陆淡水潜流带的典型产物。这种自海水向淡水发展的孔隙充填过程是与海平面稳定时期砂坝的推进作用相伴随的,最后发生砂坝的侵蚀作用,并导致了海滩岩的地表暴露和部分侵蚀。通过对全新世海滩岩早期成岩期间海岸线重复推进作用的判别,说明可借助于成岩作用研究,鉴别地质历史中的海退与海侵作用。  相似文献   

4.
磷块岩的胶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磷块岩胶结物有泥质、硅质、磷质和碳酸盐质4种,共形成19种胶结结构,其中尤以磷泥晶环边结构、等厚纤状环边结构、似重力式结构、磷质纤状环边叠加云质亮晶充填结构特征突出,具有指示沉积成岩环境的意义。4种类型的胶结物在剖面和平面上的演变与水体深度和沉积成岩环境有关,而胶结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既是磷块岩的环境指示,又反映微生物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全新世古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春红 《中国岩溶》1999,18(3):207-212
本文根据磁化率、粒度、CaCO3、Fe2O3 和Al2O3 含量以及土壤微结构等方面的资料对西安地区的全新世古土壤的性质和类型及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各项资料显示,该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古土壤为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淋溶褐土,而并非过去所称的半干旱条件下发育的“黑垆土” ;该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应不小于750mm。全新世古土壤底部之下分布深度达2m多的密集根充填充物,指示当时存在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古森林遗迹分布区的两个钻孔岩芯的粒度、有孔虫、孢粉、古土壤和14C年代等方面的分析测试资料,恢复了该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与海底林生长与掩埋的历史.以油杉为代表的古森林在该区出现于9420aB.P.左右,繁盛于8090~7140aB.P.在7200~6800aB.P.间的中全新世早期,该区气候热暖潮湿,海面不断升高.由于侵蚀基准面的抬高,深沪湾西部的河流发生了加积作用,从而掩埋了该古油杉林.当中全新世中期古海面上升到钻孔所在的位置时,该古森林遭到了灭顶之灾.晚全新世以来,该区一直处于潮间带环境,与今日只有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粤东沿海一些全新世碳酸胶结岩的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余克服  陈特固 《地学前缘》2009,16(6):138-145
揭示晚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对于理解海平面所处的现状和变化的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雷州半岛珊瑚礁区蕴藏着丰富的海平面变化信息,文中对该区晚全新世发育的海滩沉积序列研究表明,距今约1.7~1.2Cal.kaBP(14C年代为2.1~1.7kaBP)期间总体上是一个海平面持续上升的时期,其中在距今约1.5Cal.kaBP时海平面有过短暂的下降波动,约1.2Cal.kaBP时的海平面比现在的至少高128cm;之后海平面开始下降,至今海岸线后退了约210m,形成现代海滩-沙堤地貌体系。结合本区珊瑚礁记录的全新世其他时段海平面的变化特征,本文认为全新世海平面与气候变化一样,也存在千年、百年、年代际尺度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EM、XRD、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等方法,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的48个马兰黄土样品进 行了全分散法粒度组成测定、聚集体分析以及黄土胶结物组成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砂黄土中的粘土矿物和超细碳酸盐、 游离氧化物和有机质等胶结物质主要是以聚集体包膜的形式存在于碎屑颗粒表面,并构成砂黄土骨架间的结构联结,具有弱 胶结特性。砂黄土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为非水稳性胶结物质,仅在干燥状态具有较弱的胶结作用;黄土中的CaCO3呈粗颗粒 骨架和细分散超细碳酸钙两种形式存在,并分别起着骨架作用和胶结作用,超细碳酸钙为不可逆的胶结材料,在聚集体形成、 保存以及聚集体与碎屑颗粒之间的联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晶质游离氧化物(SiO2、Fe2O3、Al2O3)含量虽低,但由于他们 是以薄膜形式分布在颗粒表面,在黄土胶结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与上述各种胶结物共同起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认为, 凝聚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黄土的胶结程度,成为联系黄土胶结特性与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桥梁。黄土胶结物组成及其 胶结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砂黄土工程特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黄土高原表生地球化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渭河平原全新世黄土沉积时期的气候、土壤与季风变化,本研究以2.15 m厚度的宝鸡宝陵剖面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化学元素、碳酸钙以及土壤微结构作为研究指标,对全新世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以及季风降水与强度变化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S0发育时期表现为中等化学风化,CaCO3含量在S0中下部小于1%,在全新世黄土层中的平均含量为12.14%。S0以发育新生红色粘土胶膜的致密块状微结构为主要特征,L0以孔隙发育的团块结构为主要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晚全新世L0黄土堆积时气候相对冷干,年均降水量为500~600 mm,冬季风增强,冬季风与夏季风强度相近,并非冬季风占主导地位;2)晚全新世L0发育时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占当时年降水量的50%左右,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基本相同;3)晚全新世发育的L0黄土受成壤作用较弱,具有碱性褐色土的特征。中全新世的成壤作用较强,发育的S0古土壤为湿润条件下的亚热带黄棕壤;4)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当时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左右,夏季风带来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其他来源的降水量,表明中全新世时期,夏季风确实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火山岛;地壳升降运动差异较大,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2~0.05mm/a;西沙群岛等岛礁地壳运动则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7~-0.10mm/a,岛礁中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礁顶和灰沙岛的堆积率均相当于或大于地壳下降率与现代海平面上升率的总和;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 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新近纪湖相生物礁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层中发育了典型的湖相生物礁,可以分为由基质支撑的叠层石礁、凝块礁和骨架支撑的藻礁3大类型,并对每种类型中亚类的特征和建造生物进行了简要介绍。生物礁孔隙度高、渗透性好,是优质储层。孔隙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骨架孔隙、体腔孔隙、粒内孔隙、溶孔等10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的地震响应和测井曲线特征明显,在研究取心井段生物礁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识别和预测生物礁。综合应用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同位素分析、古地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等技术手段,并结合生物礁发育的沉积条件和构造背景,初步探讨了生物礁对柴达木盆地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古构造、古水介质、古沉积环境和青藏高原的隆升等方面的研究意义以及对油气勘探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胶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好的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组合的胶结作用,识别出七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礁组合的胶结作用史。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演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将二叠纪生物礁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岸礁、台地边缘礁及点礁。生物礁研究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结合成岩作用的方法、定量地层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球物理方法等。最后对东昆仑地区最新发现的生物礁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长兴阶生物礁顶部普遍存在一套数米至十余米厚的钙结壳.含有钙结壳中常见的渗滤豆石、钙质结核、蜂窝状构造、根模、钙化细菌丝体、花瓣构造、微型钟乳石等典型组构,并伴有变形构造、溶蚀构造和角砾化等现象。这套钙结壳的发现对研究华南二、三叠纪之交的古气候,古地理和沉积发育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描述钙结壳的岩石学特征,并简要讨论了本地区钙结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喷流沉积作用与矿质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岩建造是西秦岭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含矿岩系。含矿层状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单层厚度一般为30m-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质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5(平均0.153)。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含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低(32.9×10^-4~100×10^-4)、δCe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含量随原于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0值为l7.60‰ ~23.24‰,其形成温度约为7O℃~l18℃.硅岩的δ30Si值主要在+O.4%~+O.8%之间,硅岩的上述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沉积作用有美.喷流沉积作用不仅形成了特殊的硅岩建造,而且也使金等元素在硅岩建造中发生了明显的聚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建立的铜镍矿床地球化学模式,通过对Cattle Creek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Ni、Cu、Au、Pb、Zn、W、Sn、Bi、Cr、Co、Ag、Mo元素)处理、分析、综合研究,建立相应矿床的地球化学模式,认为在西澳州Cattle Creek地区是寻找铜镍矿床最有远景地区,找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浙西松木坞群的解体—同位素定年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伯根  唐红峰 《地质论评》1995,41(5):457-462
松木坞群是浙西前晨旦纪重要地层单元,其上部主要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中、上部主要为灰紫色、灰绿色滨海砂屑岩。现对其上部酸性火山岩中的单颗粒锆石测得U-Pb同位素年龄值827Ma和809Ma,由此确定它相当于杭州萧山地区的上墅组火山-沉积岩单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西南南盘江地区广泛分布着二叠系生物礁。可分为两种类型:1)堤礁;2)孤立礁。前者一般沿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分布,后者发育于盆地内孤立碳酸盐台地的边缘。广南生物礁的礁后灰岩由浅灰色块状骨架岩组成。造架生物以串管海绵、纤维海绵、tabulozoans等为主,往往有蓝绿藻包覆。骨架生物之间有极为发育的纤状方解石胶结物。本文共描述了串管海绵8属12种,它们是Waagenella salinaria irregalaris Zhang,Waagenella sp., Rhabdactinita of columnaria Yabe and Sugiyama, Rhabdactinia sp., Intrasporeocoelia hubeiensis Fan and Zhang,Intrasporeocoelia sp., Uvanella guangnanensis sp. nov., Girtycoelia sp., Colospongia of dubia Laube, Colospongta sp., Verticillites sp.,Lichuanospongta typica Zh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