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ArcGIS 9.2和Fragstats 3.3,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富源县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耕地和林地是构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主体,各地类较分散,但破碎度不大,总体反映富源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10、2015、2020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RS与GIS技术对南京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而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小,占比不足1%。在研究期间变化过程主要是建设用地在增加,十年间增加了168.86 km2。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南京市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异质性增强。南京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城市化和退耕还林是南京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米易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米易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采用ERDAS软件对1988年和2003年的两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结合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分别在斑块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上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变化原因和内在规律,为研究区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对景观的规划与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景观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景观指数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生态系统服务、森林监控、城市蔓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应用广泛。现有许多景观指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不仅导致信息冗余,还将影响结果解译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同时,已有研究主要针对栅格数据,针对矢量数据的景观指数分析研究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广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为例,在矢量数据格式下计算了44个常用的景观指数,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多元统计分析法,提取了6个核心景观指数,这些指数描述了广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6个维度:景观破碎度、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复杂度、空间分散度、形状复杂度差异和土地类型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上黄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内容之一,是研究景观过程与景观功能的基础。本文以黄土高原上黄小流域1982年~2008年的6期土地利用图为数据基础,选取反映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景观指数,运用所选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的7个景观指数可以有效地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研究辽宁省某城市自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开展以来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为目的。以研究区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2018年国情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计算其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相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转移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计算得到的矩阵以及相关指数的分析,证明研究区在研究的时间段内居民设施用地以及景观复杂程度均有所提升,虽然速度缓慢,但区域整体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宁镇扬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A模型不能长期预测和Markov模型不能反映空间格局变化的不足,本文运用CA-Markov耦合模型,结合动态度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及PCA法,定量揭示宁镇扬丘陵区镇江市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驱动机制及变化趋势,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调整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愈加复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及农业技术进步是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到2030年镇江市城区周边建设用地将增加25.58%,而耕地、林地等景观类型将不断锐减。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槟城1990年~2018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利用指数分类法和纹理特征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槟城1990年的TM和2018年的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依据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槟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8年来,槟城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38.63km~2,种植园以每年1.56%的速率减少,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和水体破碎度增高,耕地、种植园、建设用地、未利用的破碎度降低;林地和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高,耕地和种植园降低,水体和未利用地则变化微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的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石家庄市1993年TM、2000年ETM+和2007年TM这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减少,水域和建筑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略有下降,研究区整体的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形状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研究区,以2010年、2014年、2016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技术手段,基于景观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趋于减小趋势,且变化均发生在斑块密度高和斑块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的整体空间格局趋于稳定;耕地分布密度大,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内,而建设用地分布密度小,主要集中分布在"十"字型的横向部位,呈现出中部多、四周少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忻静  张雯  李淑瑶 《测绘通报》2021,(7):150-155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从生态空间规模水平、生态空间稳定水平、生态空间保障度等角度出发,在常规基础评价指标之外,结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指数、生物丰富度指数的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金山区各街镇的生态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技术方法与路线,可为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评价、统筹各类规划的空间要求及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等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二维景观格局指数未考虑地形特征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形结构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5.2、ArcGIS10.5、Fragstats4.2平台,对重庆主城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Landsat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研究区...  相似文献   

13.
顾及尺度效应和景观格局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尺度效应和土地利用案观格局影响两个层面研究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宏观和微观综合指标,设计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定量化描述模型.在全国各个土地利用分区采集不同尺度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地利用数据样本集,通过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中的宏观控制性指标和微观图形综合指标的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关系.以一个县为试验区,验证其合理性.
Abstract:
Indices for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are critical for generating multiscale land use maps and databases. Previous research suffers from two major setbacks. Firstly, determination of threshold values for multi-scale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in a large area, such as a nation, remains subjective. A second problem is general ignorance of landscape patter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dex system of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from both scale and landscape pattern perspective. We discuss the macro and micro indices of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spatial scales and landscape pattern. To quantitatively relate the indices and scale and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land use data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in various land use regions across China. Based on statistic analysis, we then generate both macro and micro control rules for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at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land use patterns. Finally, we prove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achieved results to be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with sample data at county level.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3类景观指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类型中水田斑块占绝对优势,斑块分维数、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和简单; 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 平均分维数和平均形状指数增大,表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但总体形态变得复杂;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表明在增加了景观分布均匀程度的同时降低了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济南泉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天遥感图像,编制各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在ARC/INFO和ARCVIEW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问信息库。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大小、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济南泉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济南泉域内耕地面积迅速减少,而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红月  梁勇  王亮  赵荣 《测绘科学》2013,38(1):100-103
本文以西部测图成果数据为基础,经拓扑检查与纠正、合并、裁剪、拼接、相交及化简等空间数据处理后得到青海省西部两县对比数据,将所得矢量数据转入ArcInfo中,对两期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构建分形指数模型、地类图斑格局指数模型,计算各地类的分形维值、稳定性指数及景观格局指数,根据复杂程度和稳定性指数对两县的地类进行排序,并根据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8年间两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阜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阜阳市区1987-2009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运用Fragstats3.3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阜阳市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龙岩市多时相Landsat TM/ETM+数据,应用最大似然、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龙岩市景观类型进行分类.从3种分类方法的比较得知,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分类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的分类方法.因此选择最佳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龙岩市新罗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992-2008年新罗区主城区农业用地大幅度降低,相应转化为建筑用地,但是却保持着良好的森林覆盖率.同时城市景观组分经历了由扩散式增长过程到粘合式集聚增长过程的转变,城市形态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演化.整体上而言,城市景观呈现出破碎度变小、多样性降低和聚集度升高的发展趋势,建筑用地是龙岩市新罗区的主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区,对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类,选取并计算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的总体和单元特征、空间构型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对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区大量其他景观转变为绿地景观、道路景观、生活设施景观、娱乐场地景观及教学设施景观。尽管土地利用程度加大,但景观格局日趋合理,功能分区进一步明确,且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