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达生  张声才 《热带地理》1995,15(2):168-174
本文阐述了信息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并着重对信息工作在旅游业中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同地介绍了我国目前旅游预计网络系统的发展概况,提出完善网络系统的建议及其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国旅游办公室在法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当地和全国旅游业创造的附加价值为举国公认。鉴手我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法国旅游办公室管理体制得到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多方面启示。主要包括:强化行业组织及行业协会的力量;优化旅游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健全旅游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提高旅游信息利用率;建立我国的旅游服务办公室体系。  相似文献   

3.
旅游信息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信息依赖型产业,旅游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和利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旅游者和旅游规划管理部门的需求出发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使旅游者和旅游规划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和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旅游信息,而且能够促进旅游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旅游信息的共享,打破对旅游信息的封锁;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从整体上对旅游业进行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有利于旅游业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因而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由于旅游相关信息的分散性,使得政府并不能掌握完全信息,政府本身的能力不一定完全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政府本身利益的影响等,都导致了政府在进行旅游行政管理时的局限性,使得其在职能实施时出现了“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找准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定位,实行积极而有效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是决定旅游业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而旅游业对交通的贡献率高,二者的互动作用非常明显,其互动作用表现在:旅游业拉动了交通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通过理论阐述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旅游业和交通业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以腾冲县旅游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差异越大,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旅游业的发展又能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在多个层面上存在着互动关系。从影响旅游业的文化层面出发,分析了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化与旅游能够实现互动发展,通过腾冲的实证研究,对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发展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最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旅游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通过对近24年中国旅游国内总收入变化趋势的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诸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了旅游业产值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为中国旅游业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闽东山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寿平 《福建地理》2004,19(1):47-49,63
闽东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山海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本文通过对闽东旅游资源的分析及评价,阐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快闽东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意大利的旅游地进行类型划分,并对意大利旅游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国旅游业近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旅游电子商务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宏观和微观因素分析,旅游产品适合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市场成熟、信息供应及时、配送便利、支付问题的解决等因素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可能,旅游电子商务目前主要有BTOB模式、BTOC模式、CTOC和CTOB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酒店平台”管理系统使用于中国酒店销售管理,而中小旅行社可以采取“入主市场”的方式,利用旅游代理商的知名度和资源优势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大型的旅行社可采用“网社合一”的方式,把旅游网站作为一种新渠道,投入资金、人力完善网上的各种服务,建立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刘家明  朱鹤  龙飞  余文婷 《地理科学》2019,39(2):204-213
以旅游业三大核心部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资为研究变量,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演化及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存在与旅游发展总体协调、省域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多样和部门差异明显的特征;省域旅游发展响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旅游产业投资的“时间磨蚀效应”和“绩效累积效应”;在“空间牵引效应”作用下,中国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了中国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特征由离散型“核式极化”向连续型“域状扩散”转变。最后,提炼了旅游发展对旅游投资空间响应的实质:以投资为驱动,依据循环积累因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性的“浪漫”与“亲密关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业已成为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文章围绕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相关话题,从性旅游相关概念、旅游者特征、性旅游中的性工作者、旅游影响及公共管理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评析。研究表明,国外性旅游研究较为成熟,并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本研究试图唤起中国学术界对性旅游的关注,并借鉴吸取国外经验,以期尽快提升中国性旅游研究水平和旅游公共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南极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应采取的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红 《极地研究》2012,24(1):70-76
南极旅游是人类和平利用南极的方式之一。南极旅游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南极旅游呈稳步发展趋势,游客人数明显上升,游览路线日渐成熟,交通方式逐步固化,多国经营者合作模式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南极条约》体系对南极旅游的环保规制也在不断加强。中国涉足南极旅游的时间较短,目前每年只有二三百人员赴南极旅游。鉴于南极旅游有利于提高人们欣赏自然景观、提高环保意识,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环保合作,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建议中国加强对南极旅游问题的研究,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南极旅游的开展与管理有法可依,有序进行;加快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按照商业的发展规律去推动南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Conventional ways of trip planning using online reviews from multiple sources are often cumbersome and uncustomizable. The advance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the surge in user-generated contents (UGC)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ies to facilitate trip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vel-planning tool by crowdsourcing multiple UGCs to provide customized information for tourists. We harvested hotel customer reviews from TripAdvisor, photo information from Flickr, and travel costs between destinations from Uber. First, we used geospatial data mining approaches to extract tourism attractions information from Flickr; identified multi-facet characteristics of hotels with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and provided travel route recommendations with graph analysis. Second, we developed a web-based interface to let users communicate with the system interactively, which provides integrated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attractions, hotels, and visit route sequences. Two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e. Atlanta and Chicago) were used as cases to illustrate our approaches. The proposed travel planning tool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support customized travel decision-making, but also supportive for hotel managers with strategic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王海江  苏景轩  苗长虹  袁占良 《地理科学》2021,41(11):1907-1916
通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旅游出行大数据,应用基于O-D联系的ArcGIS空间分析和Gephi网络分析,深入挖掘旅游数字足迹所蕴涵的“位空间”与“流空间”信息,全景式解析中国旅游出行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研究显示,全国旅游出行的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菱形”空间架构。全国旅游出行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国家主要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在旅游出行方面拥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据旅游出行强度指标,并综合考虑地理区位、空间联系、职能定位等因素,将中心城市按旅游出行能力划分为国家综合中心、国家门户中心、区域中心、省域中心、地方中心5个等级体系,旅游出行的城市等级规模递增特征极其明显。大数据显示,全国旅游出行的适宜距离为600~2 000 km,最佳出行距离为1 200 km,人均旅游出行距离为1 060 km,不同等级中心城市旅游出行随着空间距离增加总体上呈现波动衰减特征。旅游联系网络分析显示,在区域尺度上,全国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为核心的4个旅游社团联系网络,区域旅游出行“各自为政”,而大空间尺度上旅游出行是“全国一盘棋”。研究通过划分不同空间距离区段,对中心城市旅游出行分布规律及其社团结构进行多尺度、分层次的扫描式空间解构,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细致的空间刻画与结构图谱展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的空间动态差异与驱动要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刘家明  王磊  朱鹤  余玲 《地理学报》2017,72(10):1904-1919
旅游饭店作为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一直以来是外商资本配置、汇集和流动较为活跃的领域。外商资本的进入将中国旅游业联接到世界金融体系的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其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外商资本在华投资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对1991-2014年中国31省域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期间外商投资的空间差异呈整体缩小趋势,并随经济、人口和消费格局演化,其标准椭圆重心向北偏移,且在不同尺度上受对外政策、经济差异、资源条件等要素作用范围影响,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差异明显。继而,引入管理学“钻石模型”构建了解释引起这一差异的评价体系,定量化分析了省域旅游饭店业产业环境与市场条件对外商资本空间流动方向、规模和效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最后,结合当前“一带一路”与“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外商在华旅游饭店业投资空间差异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引导外资进入和开展海外旅游投资的启示,并就复杂科学发展背景下旅游地理学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海  孙建平  余菲菲 《地理研究》2015,34(9):1795-1806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① 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双核联动发展模式演化阶段;②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更是大于国内旅游,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南强北弱”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③ 安徽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特别是入境旅游呈现出典型的首位分布,其总收入、国内旅游首位度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演变,入境旅游首位度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首位城市主要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展开竞争;④ 旅游产业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增长迅速,从空间角度来看,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地;⑤ 影响安徽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政策、交通网络、旅游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旅游安全事故成因的分析主要借鉴安全管理学,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特殊性未受到充分重视,已有相关研究偏宏观定量测度,深度案例研究较少。从旅游场地特征、惯常非足迹环境和流动性三个因素入手,对2009—2019年共84起赴泰游客安全事故进行时空场景特征解析,为旅游安全事故防控提供了来自地理学的补充解释。研究发现:第一,旅游安全事故的类型与危害程度受到目的地客观地理环境特征的高度影响,而并非是单纯的管理问题。泰国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与多山地的地形特征显著影响了涉水旅游活动以及水陆交通活动,导致船艇交通事故、山区车祸与沙滩溺亡事故高发。第二,旅游目的地中存在的惯常非足迹环境场所容易触发安全事故,如:公路、沙滩泳场、酒店、便利店等。由于中泰社会与文化差异较大,惯常非足迹环境容易导致游客产生风险认知偏差,进而提高了行为决策的出错率,从而增加了安全风险。第三,空间流动性越高的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高,如交通道路和海域航线等地。本文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地理环境复杂性对旅游安全管理与主体风险认知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0,40(9):1403-1411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居家服务系统的越来越完善,不愿或不能出门实现旅游目的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于数量巨大的不愿或不能外出旅游的“宅居”人群来说,通过网络实现虚拟旅游是最理想的方案。网络虚拟旅游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快,已表现出产品多样化、技术集成化、需求娱乐化、用户大众化、功能休闲化等特点。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 3D高清动态仿真效果提质的技术实现问题;② 运用AR等新技术优势解决现场体验感不足的问题;③ 解决景区如何在网络虚拟旅游中受益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虚拟旅游方向是:① 在线产品越来越真实化和高清化;② 客源市场越来越大众化和多元化;③ 产品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分众化;④ 展示平台越来越普及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