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CRI)的试验研究,笔者对该系统的特征、归属、设计依据及原则以及系统对各污染组分去除等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认识,目的在于说明研究和设计类似系统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为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不同渗滤介质组成的人工土柱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河砂+斜发沸石+方解石滤料对COD、NH3-N都有较高去除率,水力负荷也较高。将该组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5.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存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以在RI系统推广过程中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人工快速渗滤复合系统处理洗浴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传统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的弱点,提出了采用人工砂和天然砂作为渗滤介质建立复合系统的试验方案,并以洗浴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个月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具有较高的水力负荷和较好的去污效果,其COD,BOD5,SS和阴离子洗涤剂(以MBAS代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5%,86.75%,98.95%和90.86%。处理出水中COD,BOD5,SS和阴离子洗涤剂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30,5.84,0.3和0.18mg/l。  相似文献   

7.
宋凯  李晓  吴方燕 《地下水》2011,(1):106-108
渗滤取水净水机理主要是利用砂砾石层表面的泥膜及砂砾石层本身过滤作用、吸附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降低水的浊度、除菌的效果。以湖北浠水南城水厂渗滤取水工程为例,通过对渗滤工程特点和水质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天然河床渗滤水水质及水源水水质的差异,以及渗滤水水质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不纯碳酸盐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纯碳酸盐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与变质时的总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密切相关。总压增高促使透闪石、透辉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生成温度增高。变质过程中岩石中流体成分的变化有两种极端情况,即渗滤作用和缓冲作用。渗滤作用下变质反应,变质矿物界线和变质矿物特征等均与缓冲作用下有所差异,以此可以区别它们。湖北宿松群和河北红旗营子群不纯大理岩是在渗滤作用下变质的。山西五台群板峪口组不纯大理岩是在缓冲加渗滤作用下变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热渗滤作用理论,对部分产出在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沉积围岩中的热液铀矿床的形成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分析热渗滤作用特点及部分岩石热渗滤系数并详细对比了天然岩石中五种存在形成H_2O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参与热渗滤作用的主要是存在于矿物颗粒表面和岩石微裂隙中的结合水(薄膜水和分子结合水)。位于热渗滤带的富铀地层中的H_2O及溶解于其中的铀在热渗滤作用下将朝岩体接触带的增温方向迁移。与传统的概念相反,作者指出。成矿溶液是从矿物粒间和岩石微裂隙朝成矿断裂构造方向运移,尔后在物化条件急剧变化的地段沉淀并逐步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0.
河流渗滤系统对地表污水的净化作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流渗滤系统可充分利用水环境的净化功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避免地下水遭受污染.河流渗滤对地表污水的净化是一种自然过程,它作为天然的过滤器及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器,可以除去河水中多种污染物,包括天然有机物、合成有机物、无机物、颗粒物、细菌及病原体等.文章分析了影响河流渗滤系统自净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河流沉积物的组成、河流渗滤系统的结构、季节等.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河流渗滤系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工回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工程措施。深入研究渗滤池回灌过程机理,基于Hydrus-2D,结合具体渗滤池回灌算例,建立渗滤池回灌的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回灌水入渗形成的"湿润峰"逐渐向饱和带移动,同时饱和带的浸润线逐渐上升,形成不断扩大的饱和区,直到形成一个连续的饱和带。回灌水出流速率经过了迅速增大到一峰值后快速减小,然后又缓慢变小的过程,回灌水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这一特征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渗滤脉状矽卡岩成岩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岑况  於崇文 《地球科学》1994,19(1):65-73
用多相多组分平衡分析了个旧锡矿区渗滤脉矽卡岩形成的机理,以该理论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模拟了这类矽卡岩脉的成岩过程。结果表明,花岗岩饱和热液成分不同,碳酸盐岩类型不同,通过模拟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矽卡岩及脉状矽卡岩的对称状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13.
渗滤取水河床淤塞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晓佳  李晓 《地下水》2006,28(6):58-61
研究天然滤床是否会淤塞,关系到渗滤取水工程的使用寿命.本文深入研究了滤床淤塞的三种机理,即悬浮物沉淀、吸附和水动力条件引起的物理淤塞;腐蚀、结垢引起的化学淤塞和微生物大量繁殖淤塞.提出了滤床的结构特征、河水水质、水动力条件及取水工艺是影响淤塞的主要因素,总结了防治淤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7.21”涪江污染事件对绵阳某傍河地下水水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21日,四川省松潘县境内锰矿渣库溃坝,造成涪江锰污染.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对绵阳的某涪江渗滤取水工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进行同步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滤层中泥膜及砂卵石层的吸附、过滤及生物降解作用,地下水并未受到严重影响,符合饮用水标准.这说明傍河渗滤取水作为供水水源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皖南早奥陶世叠层石礁暴露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皖南地区早奥陶世叠层石礁上识别出14个暴露面。根据渗滤囊分布情况,将暴露面划分为不发育滤波囊构造和发育渗滤囊构造两种。详细阐述了渗滤囊形态和内部构造,并结合叠层石礁构型、水深和水动力能量关系,计算出该区相对海平面下降幅度5.07 ̄7.50m,上升幅度为5.00 ̄8.05m。  相似文献   

16.
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是金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传统的成矿流体认识进行了评述,强调了渗滤热液在金成矿中的作用.金沉淀的机制除流体温、压的降低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金矿在矿流体的来泊是金矿庆成因研究的内容。对传统的成矿流体认识进行了评述,强调了渗滤热液在金成矿中的作用,金沉淀的机制除流体温,压的降低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东海榴辉岩曾被俯冲到上地幔,而后又折返回地表,经历了宽广的温度、压力、应力、流体条件等变化范围,形成了大量矿物反应结构,为研究岩石矿物反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选取东海地区一个保留从初始榴辉岩到斜长角闪岩完整退变质序列的榴辉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矿物成分分析、成分空间分析、成分迁移估算,揭示了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的转化过程。该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替代绿辉石的后成合晶形成阶段,通过绿辉石内部端元组分间的反应实现,反应产物之一的Fe^2 与金红石结合形成钛铁矿,Ca、Mg被排出到绿辉石体系之外。晚期退变为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表现为石榴子石被角闪石部分取代、后成合晶的角闪石化,以及黝帘石、白云母的形成。退变质的最后阶段为石榴子石被绿帘石 角闪石 赤铁矿完全替代。榴辉岩转化成含帘石的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粒径铀矿石细菌渗滤浸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菌渗滤浸出方式,对比不同粒径铀矿石(2~5 mm,5~10 mm)对铀浸出和细菌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径铀矿石总浸出率与粗粒径浸出基本相同;粗粒径总耗酸量小于细粒径;细菌在粗粒径铀矿样中的适应时间较在细粒径铀矿样中更快,且生长更稳定。实验结果可为工业性细菌浸铀生产增加铀矿石粒径,节约生产成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