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两个不同时间内测得的电离电流比值,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R_n气测量中介质射气扩散的不均一性(射气系数变化)及土壤空气中较高的钍射气的影响所造成的困难。用射气方法普查含较劲地段时,常常因为介质射气扩散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在天然产状条件下测定岩石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在于,将取样器置于所研究的岩石上,根据取样器内随时间而积累的射气量就可以确定扩散系数。同时文中还推导出计算射气积累量的公式,利用所推导的公式作为例子计算了一些量板曲线。  相似文献   

3.
钍射气、氡和锕射气的半衰期有很大差别。根据这一点用气流法测定钍射气是可能的[1,2]。通常,在测定由天然地质体中放出的ThX时,如果镭~(226)的含量不超过1·10~(-9)克。而AcX含量不超过与其处于相对平衡的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见不到镭~(226)和AcX的影响。这一条件使得在某些场合下以射气法测定铀矿物中的ThX时必须考虑锕射气和氡的影响。文献中尚没有能够对上远影响进行计算的精确资料,故此我们认为必须确定出这些条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AcX和镭~(226)的影响的研究,是用CΓ-1M型仪器和容积为1和2升的标准电离室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射气方法普查放射性元素和其他某些有益矿产时,常遇到的情况是,在矿化附近和在离矿化某一距离上的疏松层内存在有放射性元素的盐景和机械晕[7,Ⅳ章,16节];这种晕的扩散地带有时可能是很大的。在有晕存在的情况下,射气在浮土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净土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晕中的射气数量变化的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地论证了射气扩散对γ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用来确定γ测井中射气修正值的野外工作方法。在两个钻孔中的实验证明:射气扩散使γ测井的异常面积减少1.28-1.40倍。为了提高γ测井的质量,建议必须对γ测井结果进行射气扩散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详细而系统地在理论上探讨了球状体和圆柱状体放射性气体扩散的不同分布情况,并且导出了射气浓度分布的公式。最后根据这些公式得出一系列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火山射气岩浆喷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谦  樊祺诚 《岩石学报》2005,21(6):1709-1718
射气岩浆喷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活动,水在这类火山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喷发产物——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国际上对射气岩浆喷发的研究始于1921年,迄今为止已有80余年的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火山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物理火山学及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射气岩浆喷发作用及其产物进行详细的野外观测描述,并探讨其成因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我国南方北部湾周边第四纪火山区大量存在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为研究对象,深入讨论了基浪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射气岩浆喷发形成的基本条件、喷发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基浪流的搬运过程等几方面重要问题,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有待解决的难点,揭示了这类火山活动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辐射取样能否取得符合客观实际的成果,按照各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准确测定有关参数,合理修正解释结果是一个关键。射气系数就是用来修正氧气扩散影响的一个重要参数,关于它的测定和应用尚不尽统一。本文试图通过某矿床的工作实践,阐明平板等效射气系数的野外测定方法和封闭材料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然产状放射性矿石的射气扩散的定量评价,对考虑该因素对辐射取样结果的影响是很必要的。在此种情况下利用粉末状矿石的射气扩散系数不能提供足够准确的结果,因为天然产状中的射气扩散值和粉末中的射气扩散值是有差别的。下面将提出一种确定数值的方法,该值能够说明由于矿石的射气扩散而造成的γ辐射强度的变化。问题的提出正如哈依科维奇所指出的(1958),在矿层被揭露之后,由于射气损失的结果,矿层的γ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射气岩浆喷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活动,水在这类火山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喷发产物———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常见。国际上对射气岩浆喷发的研究始于1921年。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南方北部湾周边第四纪火山区大量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为研究对象,综合了近几年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基浪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射气岩浆喷发形成的基本条件、喷发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基浪流的搬运过程等重要问题,提出有待解决的难点,揭示了这类火山活动的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11.
徐建华 《地质科技情报》1994,13(3):90-93,98
探讨了放射性射气测量用于滑坡研究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采用射气测量研究滑坡的几个实例,提出了几种比较适宜于研究滑坡体的射气测量方法并就其在三峡工程中的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典 (常规,又称轻便) 射气测量虽然在五十年代就用于寻找铀矿,但由于受气象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设备笨重,解释较复杂,又加近年来累积测氡法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所以它的应用愈来愈少。然而,常规射气测量有着独特的优点,如测量快速,能区分异常的铀、钍性质,取样设备轻便和测量仪器灵敏度提高,因而在有利的地质条件下,与其它方法配合,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射气测量在632矿床外围找矿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有镭扩散最存在时氡在疏松层中的分布规律。得出了三种情况下氡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和理论曲线,结果证明氡分布取决于射气扩散过程中气体交换过程的共同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应将氡晕视为与镭扩散最有密切关系的晕圈。  相似文献   

14.
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基于对放射性半空间被揭露时其伽玛辐射强度不稳定变化过程的研究(射气自由地通过地表),曾提出了确定岩石的射气系数和扩散参数的方法。实验检查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相当好的分辨能力。伽玛辐射强度的相对耗捐起初增大,而后减弱至接近于由新的稳定状态所决定的大小的事实,使我们能够简易地利用所计算出的量板来确定射气系数及伽玛量子平均自由路程1/μ和平均扩散长度的比值,即。基于对介质被屏蔽(对射气而言)层复盖时伽玛幅射强度不稳定变化过程的研究,对确定介  相似文献   

15.
地浸砂岩型铀矿多用钻探手段提交储量计算参数,要获得正确的计算参数就必须正确对待氡即射气的修正问题,现将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501中新生代盆地是海西期花岗岩及古老变质岩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拗断盆地,面积850平方公里。盆内第四系广布,覆盖层主要是风积、残积砂砾层或冲积石英砾石层。该区干旱多风,地表松散干燥,储气条件差。这种特殊的地表条件,用射气测量圈定、寻找铀矿的效果如何?前人在五、六十年代已经作了大量的地质物探工作,发现了各类异常点带和沉积型矿点、矿床。我们于八十年代初重进该地,对老资料进行了整理,认为本区射气测量的找矿效果良好,以氡为主体的各种找矿方法在多风干旱地区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7.
深盆气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深盆气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在总结前人关于深盆气研究的基础上,对深盆气藏特征、成藏地质条件、成藏机理、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厘定。深盆气概念的提出为寻找油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我国深盆气藏勘探具有广阔的领域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一个特点是,人们应用射气法普查放射性原料的兴趣越来越浓。部分原因是,在普查工作中应用射气径迹法和电子α仪测量技术等“曝光”法测量氡浓度,由气体取样和壤中氡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低于经典的爱曼仪射气测量的误差。应用前两种方法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现了埋深数十米、乃至100—150米的铀矿体。射气法的这一探测深  相似文献   

19.
岩浆去气作用碳硫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永飞  傅斌 《地质科学》1996,31(1):43-53
根据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瑞利分馏原理,并考虑岩浆中可能溶解的合碳和含硫组分,从理论上定量模式了岩浆去气作用对火成岩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CO2去气作用能够导致岩石中碳酸盐显着亏损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20‰(PDB);岩浆CH4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碳酸盐相对富集13C,其δ13C值能够从原始-5‰变化到+4‰。岩浆SO2去气作用可以导致岩石中硫化物显着亏损3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8‰(CDT);岩浆H2S去气作用则导致岩石中的硫化物相对富集4S,其δ34S值能够从0‰变化到+6‰。因此,除源岩原始同位素不均一性和地壳物质混染能引起火成岩的碳、硫同位素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岩浆去气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穆朝民  戎立帆 《岩土力学》2014,35(5):1475-1481
针对岩石透明条件差,磨料射流冲击岩石的损伤机制不易观察等问题,运用SPH和FEM耦合算法,并引入J-H-C含损伤本构模型描述磨料射流冲击下岩石的损伤场的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磨料射流侵彻岩石的深度与磨料射流中磨料的浓度与磨料形状有关;岩石在磨料水射流作用下的沿径向和轴向损伤是呈阶梯式的,距离冲击表面越近,损伤曲线的梯度越大,损伤演化的阶梯形式越不明显;距离冲击表面越远,损伤曲线的梯度越小,损伤演化的阶梯形式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