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如海  王浙涛 《冰川冻土》2003,25(Z1):14-16
介绍了青藏铁路布曲至温泉段石膏区环境地质条件, 根据该段内线路方案研究情况, 从地质角度作出了线路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2.
应用美国Landsat ETM与法国SPOT2融合图像,对官厅一兰州东750kV送电线路工程进行了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通过遥感信息的提取,对线路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等进行了遥感解析,对区域工程地质复杂程度进行了分区与评价,对拟选线路方案进行了评价与比选,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分析了拟选线路的优劣,提出了相应的路线调整建议,为最终线路的确定和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枝万线选线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谊明 《地球科学》2001,26(4):419-423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4.
曹峰 《冰川冻土》2003,25(8):4-7
青藏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区分布范围广泛,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线路通过时难以绕避,在翔实勘察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选线的原则,对多年冻土分布的乌丽山垭口区域线路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段高速遥感选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择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焉耆盆地经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经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6.
内昆铁路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北起成渝铁路的内江站、南至昆明,其中云南水富至贵州梅花山段为新建段,全长357.643km。新建河谷段不良地质极其发育,主要分布于水富至大关段,影响和控制着线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顺层"等。内昆线在勘察设计中,对河谷(大型)不良地质体及集中发育分布地段线路方案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宏观至局部的方案研究和比选,采取了"裁弯取直"、"内移作隧"、"外移设桥"等不同工程类型的方案比选,方案多采取绕避。对一些难以绕避的,采取对通过该处具体线位的比选,选择有利于稳定的方案,并采取桩、锚索挡墙等工程防治措施;比选累计长度逾50km,在线路方案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仅因地质问题提出的改线地段达20余处,充分体现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内昆线施工开挖揭示及结合竣工工程现状,表明河谷地段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比选是合理的,工程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内昆铁路为国家I级单线铁路,北起成渝铁路的内江站、南至昆明,其中云南水富至贵州梅花山段为新建段,全长357.643 km。新建河谷段不良地质极其发育,主要分布于水富至大关段,影响和控制着线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顺层”等。内昆线在勘察设计中,对河谷(大型)不良地质体及集中发育分布地段线路方案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宏观至局部的方案研究和比选,采取了“裁弯取直”、“内移作隧”、“外移设桥”等不同工程类型的方案比选,方案多采取绕避。对一些难以绕避的,采取对通过该处具体线位的比选,选择有利于稳定的方案,并采取桩、锚索、挡墙等工程防治措施;比选累计长度逾50 km,在线路方案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仅因地质问题提出的改线地段达20余处,充分体现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内昆线施工开挖揭示及结合竣工工程现状,表明河谷地段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比选是合理的,工程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特长深埋隧洞,起点位于冲江河右岸石鼓镇,终点位于洱海边的长育村,此前已对该段进行东、中、西等多方向的较大范围线路比选[1]。通过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线路对比,提出了8条比选线路,从各线路长度和形态,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洞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中4线为推荐方案。论文简要介绍了隧洞线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中超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32-434+451
在公路线路方案研究过程中,“地质选线”是山区公路线路方案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河谷地貌演化规律、浅表生改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评价等,充分掌握线路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对路线方案因工程地质问题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投资造价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典型案例阐明工程地质思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培养工程地质思维的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工程地质思维对工程地质问题提前进行识别及认知,预判方案的可行性,为下阶段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忠武管道山岭隧道工程的特点、隧道内管道敷设的形式。并指出:管道设计人自应该了解或掌握隧道设计技术,只有这样.在线路技术方案比选时,才能将隧道和管道线路结合考虑,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组合;管道用隧道的选用应根据管道工程的功能要求,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各线路比连方案,经经济技术综合比选确定;管道用隧道轴线的布置既要考虑管道敷设的要求,也要考虑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贵昆铁路六沾复线梅花山至天生桥段穿越梅花山主脉,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极其发育,为铁路选线、设计及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通过综合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基本查明了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各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的比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影响选线的关键地质因素主要为沿观音河、树舍沟成群分布的滑坡、岩堆及危岩落石、深埋长隧的岩溶与岩溶水危害、煤窑(矿)采空区。通过对梅花山至天生桥段长隧方案、短隧方案、观音河出露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定性分析、工程数量及投资比较,比选推荐了观音河出露方案以乌蒙山一号、二号隧道穿越梅花山主脉,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安全性较高,施工、运营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铁路穿越盐矿采空区岩体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华强  顾湘生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7,28(11):2391-2395
沪汉蓉铁路通道下辛店镇至云梦间分别有3个主要线路预选方案,其中小取直方案和既有线改建方案的部分地段将位于大规模的盐溶空腔之上或近处的地表,盐溶空腔的时空效应有可能对线路其下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正确地选择线路方案,应对所涉及的盐溶空腔区域的力学动态进行定量的研究。为此,笔者就小取直方案穿行的B52矿区、沿既有线改建方案穿行的B63矿区的典型剖面,对相应的岩体稳定性进行了二维及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得出了地层中的位移分布及塑性区,重点分析了盐溶空腔顶部地表及路堤的下沉,最后以铁道线路路堤的允许下沉值为控制指标,给出了可供决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恶煮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态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冻土地区乌丽山垭口段工程地质选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峰 《冰川冻土》2003,25(Z1):4-7
青藏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区分布范围广泛, 冻土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线路通过时难以绕避. 在翔实勘察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多年冻土区铁路选线的原则, 对多年冻土分布的乌丽山垭口区域线路方案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15.
詹云军  李定平 《云南地质》2002,21(4):437-443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湖南省常德-吉首高速公路初勘研究中,以正射航空相片,Landsat-TM数字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地学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其它资料,对常吉公路沿线地区进行了地质构造。地层,地貌。地表水,第四系等遥感专题调查。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方法对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的西部公路建设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罗毕-马拉巴铁路工程是东非"北方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洲内陆国家发展经济的主干线。铁路线路工程穿越的东非大裂谷,地质复杂、火山地貌、断裂带和拉张裂缝等不良地质极为发育,而东非大裂谷铁路工程建设的研究资料十分匮乏。为了研究穿越东非大裂谷的铁路线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东非大裂谷地形、地貌、裂谷的发育机理、区域断裂分布,然后以铁路沿线经济控制点为主轴,制定了穿越东非大裂谷铁路线路3大通道。分别对线路3大通道穿越的地形、地貌比选,穿越的地层、断裂和地裂缝比选,穿越地震、火山发育比选以及穿越的不良地质灾害比选,最后比选各线路通道的投资以及优、缺点,最终推荐南线通道方案。该线路方案得到肯尼亚政府的肯定和采纳。目前内马铁路正试运营,实践表明内马铁路裂谷段选线是较为成功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地下铁道不同设计阶段而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可分三个阶段: 1.计划任务书阶段; 2.初步设计阶段; 3.技术施工详图阶段。 一、计划任务书(草勘)阶段 本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是对全区地下铁道近期、远景线路方案,可能的几种隧道埋设深度以及修建地下铁道的可能性而进行地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评述。 计划任务书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区别在于后者专门论述某条线上几个方案,并为选择一、二个良好方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59-162
本文从地质科普旅游的概念和性质特征入手,依据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以地质公园内贾郭山和诺水河两条喀斯特科普旅游线路为例,进行SWOT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地质科普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议,为光雾山一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线路的进一步开发完善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铁路建设中隧道向密度更高、长度更长、断面更大的三个发展趋势,简述了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隧道线形、隧道位置方案选择原则的影响。本文对指导隧道线路方案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活动构造区山地环境铁路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动构造发育的山地环境进行选线是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关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新建昆河铁路玉蒙段的选线研究,论述近场区地质环境、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山地灾害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区域性特征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并从工程地质条件与技术、经济等方面论证比选最优线路走向方案。可供类似区域地质环境的山区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