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的火山活动除有熔岩(146Ma,137Ma)喷出外,还发育有辉长岩侵入体(135Ma)和辉绿岩岩墙(129Ma)等次火山岩。安山岩(114Ma)和石英斑岩(94Ma)则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东部具沉积夹层的玄武岩(71Ma)是区域上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火山活动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5,7(3):24-35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文献   

3.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牲和火山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则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支组成的一套蚀普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东胜铀矿田成矿年龄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矿田东部和西部矿床在控矿因素和矿体时空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别。矿田东部铀矿床容矿层位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成矿期次较多,跨度大,成矿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西部铀矿床容矿层位为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和下亚段,成矿主要集中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的古新世—渐新世。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特征。该区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具壳幔混合源特征,主要来自富集地幔,与部分地壳物质发生混染而成,其时空分布于岩浆成矿带内的矿集区具有高度吻合性。  相似文献   

6.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玄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大致相似,均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的氧化物,但矿物的含量比例因岩性不同而有所区别。岩石中的斜长石斑晶多具正环带;随着岩石SiO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中Or和Ab组分增加而An含量下降,斑晶边缘成分一般与基质里长石的成分相近。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含有中长石-拉长石斑晶,玄武岩主要含拉长石斑晶,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为富钙的倍长石。更新世-现代的橄榄玄武岩,其所含斜长石斑晶和基质长石亦比较富钙。玄武安山岩中的辉石多为普通辉石,橄榄玄武岩和玄武岩中含有透辉石斑晶。辉石的Ti含量低,这是钙碱性火山岩的共同特点。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含有贵橄榄石斑晶。粗玄岩中橄榄石成分与史莱夫角基质橄榄石成分相近。更新世至现代的橄榄玄武岩中既有正常结晶的橄榄石斑晶,还见到高Fo组分的深源捕掳晶。上述玄武岩中矿物组合的基本特征证明  相似文献   

7.
滇西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和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之间,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在构造上处于冈瓦纳与欧亚两大构造域的过渡地带,其形成发展与古特提斯的演化、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消亡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对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滇西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源为盆地西侧的澜沧江造山带。结合构造背景,认为盆地的形成经历了碰撞后裂谷阶段、陆内坳陷阶段、复合型前陆盆地阶段和走滑拉分盆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兰哈达地区出露着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以典型的球粒流纹岩为典型特征。通过对乌兰哈达地区早白垩世球粒流纹岩地球化学分析,总结研究区球粒流纹岩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江西广丰盆地红层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盆地内发育石寨、石峰、峰林和峰丛等丹霞地貌景观.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建立丹霞地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解译出8处丹霞地貌区,归纳为5种丹霞地貌遥感影像特征.丹霞地貌区节理构造发育,节理走向受边界断裂控制,揭示了断裂构造对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和发育类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率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矿屑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丹霞地貌的中生代优势以及陆相沉积特征是中国的特色也具有世界代表性。通过对中生代主要出露红层盆地室内计算机空间叠置分析,利用大量的野外现场调研检验等手段,计算出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红层面积。其中,中侏罗世3个红盆面积45.16×10~4km~2,中、晚侏罗世28个红盆面积149.17×10~4,早白垩世17个红盆面积55.97×10~4km~2,晚白垩世24个红盆面积106.9×10~4km~2,早第三纪31个红盆面积135.73×10~4km~2。通过对实地测量及对比分析,发现红层盆地建造发育成丹霞地貌的贡献率为6.5%左右。可计算中、晚侏罗世红层发育的丹霞地貌面积为9.7×10~4km~2,早白垩世红层发育的丹霞地貌面积3.6×10~4km~2,晚白垩世24个红盆面积6.9×10~4km~2,早第三纪31个红盆面积8.8×10~4km~2,这样统计中国丹霞地貌的总面积为29×10~4km~2。这一数字因丹霞地貌自身发育的阶段性会出现偏差,考虑气候-构造-地貌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典型丹霞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将达到一个平衡,基本稳定在20×10~4km~2左右,这就是中国丹霞地貌的面积数据。  相似文献   

13.
化石的记忆     
《西部资源》2008,(2):32-32
●阿拉善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1959年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发现,位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盐池北部地区。恐龙动物群以阿拉善原巴克龙、戈壁原巴克龙、毛尔图吉兰泰龙、大水沟吉兰泰龙、鹦鹉嘴龙、懒龙和鳄龙等的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地球物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关键地质证据认为:(1)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  相似文献   

15.
厂不浪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早白垩世明星沟火山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地层简单,岩浆岩大致可划分两期,其中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密切相关。北西向大路-厂不浪断裂(F5)为本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带属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矿床成因类型属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矿床。1、4号主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尖灭再现、膨缩现象。施工的ZK7-1号钻孔见到的4号矿体具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趋势,因此,深部找矿是本区未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一个由该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这一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1,(2):20-20
一个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据介绍,单指临河爪龙体型只有鹦鹉大小,属于阿尔瓦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2日出版的美国 《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 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 究员周忠和与张福成的一篇题为 《中国早白垩世一件早成性鸟类 胚胎化石》的论文,报道了一件 发现于辽西地区鸟类胚胎化石, 称其代表了迄今发现的时代最 早、保持最为完整的鸟类胚胎化 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和物化探等工作,对二道河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矿床成矿地质体为早白垩世细粒闪长岩,多种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复合叠加,促成了二道河大型银多金属矿的形成,矿床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二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是大兴安岭中段出露的主要基底地层,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大石寨组发育两套火山岩,即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细碧+角斑岩类和大石寨地区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是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富矿围岩,其中成矿元素Cu、Pb、Zn、Ag、Sn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值,是形成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而不同矿床类型的时、空分布与早二叠世古构造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