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下风向降尘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流动沙丘进行定点野外观测,分析了沙丘下风向不同距离及不同高度降尘的粒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降尘空间变化大,降尘以细沙为主,随着距离的增加,细沙物质逐渐减少,粉沙和极细沙含量显著增加。降尘平均粒径2.5~3.1 Φ,且随距离、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分选系数随着距离、高度的增加而变差; 2 m高度偏度近乎对称,若设沙丘高度为H,则只有在距离为8 H时正偏,高0.5 m处降尘在距沙丘0.5~1 H近对称,2~8 H皆是正偏;峰度随距离的增加逐渐变窄,且2 m高度的变化晚于0.5 m高度。乌兰布和沙漠降尘以局地物质为主,远源物质及区域物质比例很低。<70 μm的远源物质及区域物质的降尘与下风向距离呈正相关,主要来源于沙漠边缘的荒地、河湖沉积物、农田草地,而>70 μm的局地物质的降尘与下风向距离呈负相关,主要来源于沙丘下垫面沙粒的气流短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2.
沙漠因其高反照率、低比热容的下垫面以及粉尘高输出率的特征对全球和区域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高大沙山的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物质来源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热点.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表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可能物源区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探讨了各物源区对巴丹吉林沙漠的...  相似文献   

3.
2013-07-17T20:00—2013-07-18T3:00,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区7 h降雨219 mm,瓦维埃河及支沟发生6处水石流,对采矿场、选矿厂、地面站、弃土场、排洪沟、矿山公路及矿山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发现:牦牛坪矿区具备水石流发育的充分条件,泥石流沟处于发育壮年期,但泥石流处于衰退期。"7·18"水石流是在100 a一遇强暴雨激发下,沟床及岸坡老泥石流堆积物和沟床堆积物在山洪冲蚀下切、侧蚀下形成的,暴雨和水石流暴发频率同步。其水石流具有固体物质粗大(最大粒径8 m),块砾石含量高(80%以上),粉、粘粒含量极低(小于1%),容重高(1.6~1.85 t/m3),冲淤变化大(最大冲深10 m,最大淤积5 m),规模大(总冲出量50×104m3)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流 《地理研究》1987,6(2):95-95
对北京地区春播、晚春播,套播以及夏熟玉米生产力构成因素的动态分析以及对同期光、温条件的平行分析认为:早发迟衰宽峰型叶面积动态曲线比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对产量作用更大,在北京地区要取得良好的叶面积动态要求抽雄之前气温较高,抽雄之后稍低,分析还表明:抽雄之后生育天数多,截获的总辐射量大以及该时段净同化率高是提高玉米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籽粒灌桨期日较差大是经济系数高的气象原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晚春玉米和套玉米有较好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晚春玉米因生长前期光、温条件好而具有良好的叶面积动态和较长的生殖生长时间,套种玉米生产前期虽受抑制但麦后处于较好的光、温条件下且生长后期日较差大;有利于物质向籽粒转移,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流视角下的贵州省空间网络结构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手机通话和高速公路收费等实测大数据,以贵州省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采用C-value和T-value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网络中心性分析的方法,探究贵州省不同流空间下的控制结构、层级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及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 贵州省在信息流和物质流空间下的控制结构大致相似,但控制节点存在差异。② 在信息流和物质流空间下,贵州省都形成了省会?地市(州)?县(市)的层级化网络结构。③ 与物质流空间相比,信息流空间下贵州省空间结构的中心化趋势得到加强,区域差异进一步的扩大。④ 区域间物质流和信息流都随距离的延伸而不断衰减,且地理、文化、产业和组织距离对区域间物质流的阻碍作用显著大于信息流。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区域主体属性也会对区域间的要素联系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氯酸盐存在下,确定了用硫酸亚铁使氯酸盐还原,当 pH=3—4时,用苯萃取 ClO_4~-——灿烂绿络合物,测定了高氯酸根。结果表明,在25毫升萃取液中,ClO_4~-于2—100微克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大量 Li~ 、Na~ 、K~ 、Mg~( )、Mn~( )、Pb~( )、Fe~( )、F~-、Cl~-、SO_4~-、CH_3COO~-、和少量的 CrO_4~-不影响测定。方法可用于氯酸锂电解液中微量高氯酸根的测定,也可用于氯酸盐产品中微量高氯酸根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污泥浓度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亚铁盐为能源物质,采用9K液体培养基培养,继以9K固体培养基平板接种法直接从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菌株.利用该菌株作为沥滤微生物,对5种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进行生物沥浸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浸的污泥浓度宜控制在2%(w/w),沥滤12 d后,污泥中Zn、Cu、Pb、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57%,94.97%,36.95%,43.4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概念统摄下重构“气温”为思路,从系统视角审视思维结构,进而归纳和搭建相应大概念的总体思路框架。最后再迁移应用到其他自然地理问题,尝试探索地理大概念、存量知识、思维模型及结构的相互关系,为高三复习备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土和红粘土为风尘物质,其Sr同位素的研究较为深入,其它风尘物质还包括深海沉积物和冰芯中的粉尘物质,以及现代风尘物质,它们的Sr同位素亦有较多研究。Sr主要以分散形式存在于风尘物质含钙矿物中。风尘物质中碳酸盐矿物Sr同位素值低,硅酸盐矿物高。风尘物质Sr同位素示踪研究一般采用硅酸盐组分,但不同粒级组分Sr同位素组成不同,2μm组分具有最高值,它影响全岩Sr同位素组成;采用固定粒级具有很好的示踪效果。利用碳酸盐Sr同位素进行风尘物源示踪,表明中国北方沙漠碳酸盐具有不同的Sr同位素组成,它受控于地质背景和化学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安徽省东至县南部地区出露的部分花岗闪长斑岩进行岩石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高硅、富碱,属于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岩石稀土总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的负Eu异常。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而亏损高场强元素(Y,Yb)。岩石显示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主要与下地壳有关,也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焦磷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铁、硅酸钠、丙酮、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等一些水处理剂与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组合后对马海盐湖高不溶物、低品位固体钾矿矿浆的絮凝沉降效果,找出了对钾矿矿浆絮凝沉降、过滤分离有较好效果的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12.
天青石矿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锶,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钡、碳酸钙。由于锶、钙、钡均是碱土金属元素,其性质非常相近,分析测定时极难分离,存在相互干扰。对测定天青石中锶、钙、钡的3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容量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X-射线荧光光谱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测量微量元素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湖南岸QH86CK钻孔和湖中心水下QH85 -1 4钻孔的 3 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穆斯堡尔谱学测量。QH86CK钻孔样品常温下的穆斯堡尔谱由一个Fe2 + 双线分裂 ,一个Fe2 + 双线分裂和一个Fe3 + 六线分裂组成 ,而QH85 -1 4钻孔样品的谱可分解为两个Fe2 + 双线分裂和两个Fe3 + 双线分裂。在低温下 ,QH86CK钻孔样品的谱中出现了一个较强的Hhf=49 3T的磁分裂 ,而QH85 -1 4钻孔样品只有很小一部分Fe3 + 离子表现出磁有序。两个钻孔样品含铁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不同。QH86CK钻孔样品的Fe2 + Fe3 + 比值随深度有较大变化 ,而QH85 -1 4钻孔各个样品的Fe2 + Fe3 + 比值差别很小。这些结果表明青海湖南岸和湖中心水下的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结合标准加入法,对高浓硫酸盐样品中低浓度氯离子测定的经典汞量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证实,改进后的汞量法能更好地用于高浓硫酸盐样品中低浓度的氯离子定量测定,具有终点颜色突变明显,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验操作十分简便,有利于节约实验时间和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厘清京津冀地区污染变化与趋势以及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借助趋势检验模型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探讨工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排放趋势逐渐分化,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趋势不太显著,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氨氮排放减少趋势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与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存在密切联系;从工业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对污染排放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和空间重塑的关键时期,探究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对于破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与土地低效利用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15座地级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层次指数与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刻画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通过面板Tobit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渠道。结果表明:(1)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再生型、煤炭型和钢铁型城市升级效果更为明显。土地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高值城市数量显著增加,以经济基础较好的再生型和成长型城市为主。(2)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尚未形成普遍的驱动效应,其影响机制在不同类型城市中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仅再生型城市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经济产出提升、要素配置优化与环境污染控制等渠道驱动土地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化。现阶段,土地经济产出偏低、用地结构失调、环境污染负外部性过高是制约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症结。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特征,应...  相似文献   

17.
根据 K+ ,Na+∥ Cl-,SO4 2 -— H2 O体系相图 ,提出了氯化钾与芒硝制备硫酸钾工艺中新的工业化生产循环和解决钾芒硝富集问题的具体方案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岛沉积物采样和磁性测试,分析和讨论了长岛黄土沉积物的磁性特征:该剖面磁性矿物的含量并不是很高,且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磁性矿物的粒度主要以细粒为主,亚铁磁性矿物的变化在沉积物磁性变化中占主导地位.通过对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碳酸盐特征的对比发现:该剖面沉积物磁化率和碳酸盐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的主要变化,对应了暖湿和冷干的气候旋回.根据沉积物的磁化率与古气候环境的内在联系,结合碳酸盐含量变化情况,对该地区风成沉积物的物源变迁及环境演变也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某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MBR+NF工艺进行处理研究,研究了各工艺段对渗滤液中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并对MBR的溶解氧、PH等影响因素进行单独分析。膜系统对纳滤系统回收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置式MBR系统对有机物和氨氮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外置式MBR系统对DO、PH要求较高,最佳运行参数分别为DO 2~3mg/L,pH 7~8;纳滤系统对重金属、色度、有机物有着较高的截留率,对氨氮截留效果有限。纳滤用于外置式MBR后,处理超滤出水,对未降解有机物有着有效的截留和处理效果。该工艺对COD、氨氮、SS的去除率达到了99%、99.5%、99%,较低的出水浓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硼酸铝晶须熔块中回收硫酸钾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硼酸和无水明矾及硫酸钾压块、焙烧、制备硼酸铝熔块。将浸取溶液进行二次蒸发并结晶,硫酸钾回收率大于95% ,纯度为99.93% ,表明明矾中硫酸钾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