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摄像测量学(Videometrics)是由传统的摄影测量学、光学测量与现代时尚的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摄像机、照相机等对动态、静态目标进行拍摄得到的序列或单帧数字图像。结合目标三维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技术特点,并以数字锡林浩特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模型生产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的数据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普通数码相机由于价格低,分辨率高,数据采集方便,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领域。由于近景摄影测量变形较大,传统的匹配技术无法满足要求,本课题针对普通数码影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适合普通数码影像匹配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级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航拍摄影资料成为城市形象感知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论文基于社交平台“天空之城”获取的西安市无人机航拍照片、简介文本和拍摄地位置等信息,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图片分析、计算机文本情感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无人机视角下的西安城市形象。研究发现:① 无人机航拍照片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周边郊县较为疏散,呈现“内密外疏”的空间格局,其核密度最高值区位于三区交界的城市中心地带,为南北向的“哑铃型”布局;② 视觉形象侧重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描述,以人文景观类照片为最;③ 情感评价整体趋于积极正向,在主城区热门景点两极分化明显。最后,探索了无人机视角下城市形象建构与提升的综合机制,并对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和无人机使用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摄影设备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人们体验地方、记录生活、拓展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文章以广州青年群体为例,结合民族志、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探讨数字摄影、社交平台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在分析城市日常摄影活动过程、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地方意义的重塑。结果表明:城市日常摄影活动的过程和内容与社交平台紧密相关,媒体平台的社交属性、视觉化和地理标签化将地方意义解构、再建构。地方原属性被弱化,视觉属性和媒体意义越发明显,成为人像的背景、自我呈现的场所和社交媒体上的地理标签。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地方体现人们社交媒体化的审美方式、社会性和移动过程,地方因此实现虚拟和现实意义共存。  相似文献   

6.
国际视觉景观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景观研究在旅游景区建设、城乡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10 年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将其分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视觉影响评价、视觉景观偏好3 个方面, 阐述三者的基本含义、理论来源, 重点介绍每个领域的研究主题、方法与技术, 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及借鉴意义。在景观质量评价方面, 研究重点仍在景观元素及特征对景观质量的影响, 心理物理学方法居主导地位, 呈现专家方法与之结合的趋势。在视觉影响评价方面, 城乡建筑及能源设施产生的视觉影响为近期学者关注的焦点, GIS和3D可视化技术拓展了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的时空尺度, 提高了精确性。在视觉景观偏好方面, 学者从欣赏的主客体即人与景观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深入挖掘人的自然、文化属性及景观特征对景观偏好的影响, 并证实对景观的偏爱能够促进景观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最后对近期国外研究状况进行总结,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对国内研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计算技术(HPC)采用分布并行的计算模式,是提高摄影测量处理速度和效率的有效途径.法国InfoTerra公司研制的像素工厂系统[1]及我国武汉大学与武汉适普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将高性能计算技术引入摄影测量生产中,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其相同点是均采用并行计算平台,采用任务调度和并行处理算法支持大数据量的快速处理.摄影测量高性能处理的关键技术涉及并行处理系统架构、海量数据的组织与分布式管理、处理任务调度及并行处理算法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把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综合法的优势综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修测方法,选择平坦地区使用数字综合法,只需将经过处理的单幅影像图与需修测的数字底图套合。论述了平坦地区的数字综合法修测方法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9.
为清晰了解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无人机遥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相关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与遥感科学、工程学和影像科学摄影技术三门学科联系最为密切;美国、中国、西班牙等国家发文量较多,具备较强研究力量;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而西班牙最高科研理事会h指数最高,均有较大影响力;澳大利亚学者Lucieer A和西班牙学者Zarco-Tejada PJ的h指数较高,为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无人机遥感技术包含多个研究方向,其中研究热点包括无人机遥感在农业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研究、摄影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模拟流域地貌发育过程的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对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形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等高线、纵横剖面等数据,计算出了流域模型各种地貌形态参数,并利用GIS技术进行流域发育过程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可准确快速获取流域地貌形态的相关参数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定量分布,对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与地貌形态特征定量作用关系研究及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建立及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数字地面模型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ller和Laflamme第一次提出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概念。它当时是指以计算机可读的形式,数字化和贮存着一组测量点x,y,z坐标值。当时Miller和Lafamme建立DTM是为在图上勾绘出等高线,供道路建筑设计之用。随着第三、四代计算机的出现,DTM的应用面越来越宽。例如,在一些需要大量挖掘和搬运土石工程开始前,人们用DTM计算土方量,规划出最佳方案;在摄影测量、地形图制图及专题图制图中,DTM成为易于计算机处理的重要信息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或称土地信息系统中,DTM可对与空间分布有关的自然、地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增强,需要以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支撑,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地形数字化测量得以冲破发展瓶颈。成功突破了以往技术方面局限,本文是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特点及其作用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进而对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方面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建筑三维模型(Three Dimensional City Model,3DCM)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框架数据,其三维重建工作一直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基础问题。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系统能高效、可靠地获取高密度、高精度的点云数据,是获取大范围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可靠手段。在建筑物模型的生成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根据其标准和需求,利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构建了不同的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该文从城市与区域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建设的角度,结合数字城市工程实践,综合城市建设领域,3S领域,测绘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数字城市的研究成果,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的理论框架,数字城市的工程框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形重构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工作时需获取周围环境信息来重构地形,并利用地形进行定位和导航。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地形重构方法。1双目立体视觉三维地形重构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是从两个视点观察同一景物,以获取不同视角下的感知图像,通过成像几何原理计算图像像素间的位置偏差(视差),获取景物的三维信息。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通常分为5部分。1)图像获取:计算机立体视觉常用双目图像,获取图像的视点可在一条直线上,也可在一平面上,或呈立体分布。在感知范围不太大、遮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光轴平行、基线共线的布置将大大简化后续处理过程。2)摄像机标定:物体表面某点的三维几何位置与其在图像中对应点间的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三维数字城市建模中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如增强体验真实感、改善智慧城市建设及改进电力设计等,并以某图书馆航拍为例,详细研究了倾斜摄影技术在三维数字模型中具体运用,从而增进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了解,保证智慧型城市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人机技术、机载定位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现代化测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矿山监测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本文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运用Smart3D Capture进行快速三维建模的技术路线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通过实践发现,倾斜摄影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为矿山环境监测、煤层自燃、灭火工程中提供高效、敏捷的数据支撑与服务,促进了精细三维数据获取能力和处理软件的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分析风景区中主要的视觉影响源及其对风景环境的影响方式,建立风景资源视觉管理系统和进行视觉影响评估的基本方法和作用。对如何进行风景资源的科学管理,避免建设活动严重的视觉影响提出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齐君  白钊成  吕光耀  唐雪琼 《地理学报》2022,77(11):2817-2837
风景道是国家旅游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而视觉景观质量(VLQ)则是风景道建设的依托。当代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为风景道VLQ的研究带来机遇,使其在方法上能够突破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二元分割。以云南思小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镜头组合的等距拍摄方式获取道路景观的双眼视域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获取图像的像素信息;建构“非量表式语义差异法”,从“自然—人工”“多样—统一”“开阔—幽深”3个维度对视域图像进行像素级别的计算。结果显示,案例地VLQ的特征较为突出,具有高度自然、相对统一和开阔的总体特征;不同行驶方向上的VLQ存在差异,但该差异会随观测尺度的扩大而减小。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设置支线道路配合突出风景道形象、强化双向道路景观的差异化建设措施。实证研究在风景道VLQ测评方面表现出了直观、精确的特征,反映了本文“主体性与客观性兼顾”的方法论优势。该方法的运用将助力管理机构制定更具科学性的风景道规划、建设与管理决策,推动中国风景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数字黄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计算机三维虚拟空间的映射,是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现代遥感遥测技术和虚拟地理环境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通过概述“数字黄河”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探讨了“数字黄河”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中“原型黄河”各有机组成部分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及行为描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对黄河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表达。以“数字河道模型”为例详细论述了“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字河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数字水库模型”和“数字河口模型”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