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尚延 《地理教学》2014,(19):58-58
题目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33题。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根据海平面的热量收支平衡公式Qθ=QsQb±Qe±Qk,其中Qθ海面的热收支;Qs通过海面进入海洋的太阳辐射能;Qb海面有效回辐射,即指海面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回辐射(长波)之差.  相似文献   

2.
海水之运行     
海洋科学,近年以来,渐臻发达。关于海水运行,如其系统与组织等,皆有长足之进展。我国海洋事业,尚在萌芽时代,爱特介绍海水之运行篇,藉供于海洋学有同好者之参考。本文计分四部如下:(一)大气之影响于海面及因此而产生之海流(二)海洋吕之对流层与平流层(三)各大洋地流层中之水流(四)平流层中海水之运行  相似文献   

3.
海水之运行     
海洋科学,近年以来,渐臻发达。关于海水运行,如其系统与组织等,皆有长足之进展。我国海洋事业,尚在萌芽时代,爱特介绍海水之运行篇,藉供于海洋学有同好者之参考。本文计分四部如下:(一)大气之影响于海面及因此而产生之海流(二)海洋吕之对流层与平流层(三)各大洋地流层中之水流(四)平流层中海水之运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大洋风场,风应力和某些大气动力学特征,并介绍了需要计算的近海面大气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量值,特别是风应力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迄今全球大洋最完善的COADS资料求得的大洋风应力和合成风的计算与分析个例.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2,(3):63-63
我国大洋功勋船“大洋一号”历时369天,航行64162海里,圆满完成我国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11日上午返回青岛。这是我国航程最长、科考范围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洋环球科考,其航程相当于3倍赤道长度,并取得诸多历史性突破和科技成果;但对于神秘的海洋,这只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貌     
P237.92007010165黄、东海海面地形在1993-2001年间的变化探讨=The research on sea surface topography in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in1993-2001/钟鹤翔,谢志仁…∥测绘学报.—2006,35(1).—9~14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年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mm/a之间,海面…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区平均海面季节性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健  王宝灿 《地理学报》1990,45(4):441-450
长江河口区的月平均海面变化主要受径流及其它海洋水文气象因子的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本文为了探讨月平均海面时空变化的规律,运用了经验特征函数,对月平均海面的时空变化进行分解。以三个相互正交模型,估算了水文气象因子在月平均海面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联合基于GRACE重力卫星观测资料恢复的重力场模型(EIGEN-GL04S1)和卫星测高推求的平均海面高模型(KMSS04)来构造南极绕极流区域的平均海面动力地形,并利用小波滤波方法去掉短波及噪声信号,进而推算大、中尺度的绕极流。与非卫星重力场模型、同化资料及海洋水文资料确定相应结果的验证分析表明:基于新的卫星重力场模型推算的南极绕极流区域的海面动力地形、PF、SAF和表层流场等都与海洋学结果相吻合,且局部特征更加清晰。表明卫-卫跟踪重力卫星计划确定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较之以前存在的重力场模型在中长波部分精度有较大提高,从大地测量(从空间)角度来探测南极绕极流已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海洋热浪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海洋热浪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的主要研究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1)由于夏季海洋混合层深度较浅,海表温度对海面加热过程更敏感,导致海洋热浪多发生于夏季且强度最强,冬季则相反。复杂的局地海洋与大气强迫也使得海洋热浪的季节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2)海洋热浪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IOD)等年际尺度海气耦合模态的影响,其中ENSO对海洋热浪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范围覆盖了全球大部分海域,IOD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北大西洋涛动和大西洋纬向模态主要影响区域分别位于北大西洋和非洲西岸近海。(3)年代际太平洋涛动、太平洋十年涛动等低频气候波动对太平洋、热带大西洋以及东南印度洋海洋热浪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4)海洋热浪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模式的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海洋热浪的强度将是RCP4.5的2倍,并且全球大部分海洋将陷入“永久性”的海洋热浪状态。最后,本文讨论了海洋热浪研究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土动态     
《西部资源》2012,(3):25-25
6月2日,“海洋六号”赴太平洋勘查海底矿产,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考,为期120天。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8日,"海洋六号"船出航执行今年的海洋地质调查航次任务。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海局开春后执行的第一项海上科考任务,标志着今年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安排,2015年,广海局主持实施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并参与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程、海洋地质数据库与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及联合勘探工程等7项任务,以及中国大洋科考航次任务1项,总计34个项目任务。该局计划安排"海洋六号"、"海洋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徐徐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  相似文献   

13.
陆敏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22):39-43,24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大势:大洲大洋的轮廓特点及空间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经纬度位置,主要地形特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一50米古海岸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海岸线的研究,历来为广大地质、地貌和海洋科学工作者所重视。因为它与海岸变迁、海面变化、地壳运动及滨海矿产资源调查开发等问题密切相关,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  相似文献   

15.
沈杰  白旭 《极地研究》2020,32(2):177-183
极区自然资源丰富却气候恶劣,海洋平台在此地区作业时甲板表面极易出现结冰现象。针对极区海洋平台甲板结构结冰问题,采用Fluent与FENSAP-ICE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过冷雾和过冷雨条件下,距海面高度和结构特征长度对甲板结构结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特征风速为5 m·s~(-1)、6 m·s~(-1)和7 m·s~(-1)时,在风速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距海面高度由2m增加到20m,结构表面的平均结冰厚度均逐渐增加且结构表面的结冰相对增长率逐渐减小;在特征风速为5 m·s~(-1)条件下,在距海面高度为20 m和80 m处,随着结构特征长度由1 m增加到30 m时,结构表面的平均结冰厚度均逐渐减小且减少程度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16.
海洋酸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关注点,南大洋CO2吸收量占海洋对人为CO2的吸收量的30%—40%,同时,南大洋是缓冲能力较低、生态系统脆弱的高纬海域,所以,理解南大洋海水酸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水酸化引起海水中碳酸根离子(CO2-3)的浓度、碳酸钙饱和度(Ω)降低,这对成钙类生物碳酸钙(包括文石和方解石)的形成有害,最终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了解海洋酸化的影响、预测酸化对海水碳酸盐体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目前南大洋的开阔大洋区以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和海湾的酸化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试图对南大洋表层海水酸化的研究进行概述、展望未来南大洋海洋酸化研究趋势并提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地调局广海局在日前召开的生产总协调会上明确,今年将组织实施海洋地质三大专项34个工作项目任务,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快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步伐。其中,为配合国家三沙建市工作,该局将首次开展三沙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据悉,该局今年的调查内容涵盖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华南滨海湿地调查、深水油气资源及大洋科考五大领域,调查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南海以及太平洋。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方面,该局计划新开7个  相似文献   

18.
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南部的海面上, 有一个被誉为“海南第一岛”、“南海明珠”的岛屿——大洲岛。它是海南省沿海最大的岛屿,也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必经要道。是我国唐宋以来一直沿用的航海标志岛,也是我国惟一的金丝燕栖息地。大洲岛已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气候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景观及区域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焕庭  袁家义 《地理学报》1995,50(2):107-117
本文论述了南沙群岛的海底地形、海底表层沉积、珊瑚礁景观、区域新生代古地理、以永暑礁为代表的古气候与古海面,以及本区古海洋等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超 《热带地理》2022,42(7):1201-1213
基于注意力政治学的领导人注意力分析框架,对自2012年以来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国家级海洋战略的启动和实施进行分析,探讨建设海洋强国的作用机制。文章提出:1)领导人与政府有限的注意力是国际体系结构变化与国家行为产生之间的中介变量。2)国际局势变化、地方政府竞争、突发事件刺激和以往的从政经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触发因素,驱使领导人和政府的注意力发生转移。3)领导人通过讲话、批示、视察等活动推动政策实施,这是测量领导人及政府对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注意力依据。注意力对建设海洋强国的作用机制体现在:1)国家海洋战略重置后,领导人与政府的注意力继续作用于新海洋战略的实施过程;2)领导人通过自身一系列的活动,如视察、批示,加快海洋战略的运行;3)通过设立高级别机构,高位推动建设海洋强国;4)通过国家媒体对海洋事务的持续议程设置,固定公众和社会注意力。上述作用机制有效地引导并锁定了中国对海洋事务的关注方向与重点,改变了传统中国“重陆轻海”的战略文化与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