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是篇为叶先生考察青岛,即墨,胶县,潍县,煙台,威海等处後之总结报告,共要点如次: 1.山东半岛之岩石,大半属最古之片麻岩,角闪雪母片岩,及大理岩等,即泰山系或元古界者,因断层关系,突出於东面海句。其他岩层,除白垩纪之砂岩与页岩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南沿海诸省,火成岩分布甚广,其中包括花岗岩及白垩纪之流纹岩凝灰岩系後者因受侵入岩之热液影响,一部换质成礬石及笔腊石此二矿床在学术上及经济价值上均同等重要,是以合并於一文讨论之。 (一)礬石矿床——矿床位於浙东平阳,可分两区,一位於县城南约六十公里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带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175~75Ma火山活动具有平行火山带与垂直火山带方向的迁移性。确定火山构造类型、总体布局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就构造意义而言,火山带实质上是断陷盆地带。明确早期175~120(11O)Ma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且具向酸性岩系列过渡的特征;晚期120(117)Ma以玄武岩—英安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为特征并向碱性岩系列过渡。酸性岩浆起源于由元古界变质杂岩组成的中下地壳,玄武岩起源于上地幔并经演化。阐明了火山岩系基底变质杂岩时代、性质及江山—绍兴、长乐—南澳、莲花山断裂变质带的性质与意义以及火山带岩浆作用动力学模式与区域成矿作用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中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性质,对有争议的东南沿海中段与南段的大地构造界线划分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将整个东南沿海划分出3个Ⅰ级、7个Ⅱ级和18个Ⅲ级构造单元,并论述了它们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基底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祖翼 《福建地质》1989,8(1):46-53
在对东南沿海基底地质研究作了一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状介绍之后,本文认为解决这一至今仍悬而未决的地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同位素年龄值的正确解释,基底岩系变形历史和热事件史的研兖以及现代造山作用理论的理解.新的地质事实使作者相信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由不同大陆地块拼贴而成的复合体,不同地块的基底岩系在现代地表上的出露构成了“华夏古陆”,因而这一名词作为一个地质概念,它是僵化的,由此而来的论争也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本文就澄清本区基底构造问题的途径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构成沿海岸带分布的延伸长达2000余km、平均宽度约400km的巨型火山带,成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以酸性火山岩(流纹质、英安流纹质)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赋存前景及与靶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蔺文静  甘浩男  王贵玲  马峰 《地质学报》2016,90(8):2043-2058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取了广东阳江新州、广东惠州黄沙洞、雷琼断陷盆地、海南陵水等几个地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开发的重点潜力靶区,在综合分析各靶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深部热异常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深部温度场模型,进行了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对比研究,对下一步优先勘查靶区及勘查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笔者有机会于1981年至1983年期间参加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区金属矿产成矿远景区划工作。在工作期间,得到山东、安微、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局及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系统全面地搜集了东南沿海七省区(其范围:郯庐断裂及其南延赣江断裂以东、渤海湾以南,包括福建、浙江全境和山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沿海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玉华 《地球化学》1985,(3):255-263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广泛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关于它的形成,很多人认为与板块构造有关。邱家骧等(1981)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是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在亚洲大陆之下的产物,并指出沿海带(锡沪地区)火山岩属岛弧型。李春昱(1980)和赵明德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隔海峡与台湾相望,东濒太平洋,是大地构造的转接部位,地质构造甚为独特,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广为分布,变质岩也很特殊,这里是研究东亚与西太平洋地质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其地理地质位置极为优越,对这个地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已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瞩目。东南沿海变质带北起闽江口马祖岛附近,向西南经平潭、莆田、晋江、东山、南澳等入海,长达400余公里,宽度38—58公里。西部为片理化火山岩的剪切变质带,东部为变粒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等,邻海域为混合岩与片岩。这一套变质岩系,最初被认为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1962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1965年出版)将其时代定为前震旦纪;同年刘征瑞提出其中某些岩石与中生代火山岩可以对比;1∶20万区调结果,福建省区域地质志认为它们是由中生代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岩层形成的低压型区域变质带。70年代后期通过钾氩法测得其年龄在60—202百万年间,近年来的研究获得483百万年(扬泰铭1985)和535百万年(谢窦克1986)的年龄资料。近期,施满堂、黄辉等采获了微体化石;闽东南队获得593.3百万年的年龄资料,并发现古构造遗迹。这里先作以报导,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研究成果。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在深入进行,可望获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地质论评》1991,37(4):378-379
1990年11月,在广州—海南召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81年召开的全国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以后,第二次专门讨论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问题的学术会议,同时,又时值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地质大会召开的前夕。因此,这  相似文献   

13.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8,17(Z1):213-216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陆相火山-侵人杂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系列和组合、成因类型和矿床空间分带、成矿时代诸特征,指出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或成矿带较之环太平洋火山岩带或成矿带其他组成部分,其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并进而指出该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板块作用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沿海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的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研究表明,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南沿海不同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南沿海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磁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源岩物质的不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差别很大,深源物质越多,磁性越强,反之则磁性越弱.根据磁性的强弱变化来判断其成因类型,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磁资料的地质解释以及相关的地质研究、指导找矿等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速率合成的方法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进行分区合成,研究各区断层网络系统的整体活动水平与中强地震的时空演化,为该区中、短期地震趋势预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判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沿海平原晚第四纪超浅层生物气藏盖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晚第四纪地层的物性特征,力学性质及烃浓度值实验资料和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历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下切河谷之上的的浅海相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区域盖层,下切河人的河漫滩相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为局部盖层。粉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土的粒径依次变小,比表面积依次增大,使其孔隙率、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值依次增大。粘土的压缩系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及抗剪强度最大,其抗变形能力相对最弱,可压缩相对最大.相对封闭性最好;而淤泥质粘土、粉砂质牯土的封闭性次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盖层的封闭性增强。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为物性封闭、烃浓度封闭和孔隙水压力封闭,后者可能对生物气藏保存起着最主要的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倪福全  宫辉力 《地下水》1995,17(3):136-138
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基本特点,对福建、江苏、广西肝癌高发区发病率与饮用水水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影响地方性肝癌的众多因素之中,饮用水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东南沿海肝癌高发区饮用水中人体所必需的组份,如Ca^2+、Mg^2+、Mo、Zn等,含量偏低;宏量组份中Ca^2+、微量组份中Cu、污染指标中NO2等因子的量值组合特征与肝癌发病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沿海两条重要的地体边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天钧  黄辉 《福建地质》1991,10(1):1-15
中国东南沿海存在两条重要的地体边界,一条分布于松阳—政和—清流,是古华夏地体与东南沿海地体的边界。它代表中元古代扩张裂解而于早古生代完成碰撞闭合的古缝合带。另一条边界出露于台湾海峡西岸的平潭—东山地体内。它于早白垩世方移置于大陆边缘,至今仍在活动,是地震活动带之一。两条地体缝合带所代表的两次碰撞是东南沿海两次最重要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