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柔弱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tenella Li中的3个主要的西松烯二萜内酯;dihydroflexibilide(1),flexibilide(2)sinulariolide(3)的分离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这3个化合物都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4.
以2-甲酰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Wittig反应、内酯化、反麦克尔加成、一锅法苯硒化-氧化消除引入双键4步反应,以18%的总收率合成梓木内酯.采用1H NMR、13C NMR、MS、1H-1H COSY、NOE等波谱数据确证了中间体的结构及11,12a,12b的立体构型.与已知方法相比,此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良好等特点.采用SRB染色法对其进行2种肿瘤细胞株(MCF-7,BxPC3)的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梓木内酯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 ,尤其是蓝藻中的集胞藻PCC6803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使得藻胆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渐深入 ,研究人员已经先后从一些蓝藻 (包括蓝藻细胞内的蓝色小体 )和红藻细胞中克隆了一些与合成藻胆蛋白相关的基因 ,并对这些基因的数量、位置以及表达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藻胆蛋白结构及其基因进化的认识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藻胆蛋白合成的不同水平的调控方式。本文就近年来蓝藻藻胆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作一综述。1藻胆蛋白脱辅基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1藻胆蛋白脱辅基蛋白基因的转录单元的结…  相似文献   

6.
三丁基锡(包括三丁基锡氧化物TBTO和三丁基锡氟化物TBTF)、三苯基锡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可限制海洋单细胞藻的生长和存活。一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TBTO、TBTF、三苯基锡对三角褐指藻具有强毒性,其72小时半致死浓度EC 50分别为TBTO,0.83μg/dm~3TBTF,1.09μg/dm~3;三苯基锡,0.93μg/dm~3。  相似文献   

7.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和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 (PC)和多糖 (PSP)的抗肿瘤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免疫酶标技术、MTT法及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等免疫分析实验 ,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3个水平上进行藻蓝蛋白和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 ,藻蓝蛋白和多糖处理组小鼠瘤块直径及瘤体重量均小于对照组 ,T细胞及 B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体液抗体量显著提高 ,螺旋藻藻蓝蛋白比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赤潮异弯藻对海洋生物危害的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按经典的放线菌分类方法对海洋放线菌M313菌株进行鉴定,用MTT检测法对海洋放线菌M313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活性与培养基的关系、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初步鉴定为孢杆链霉菌的海洋变种(Streptomycessporovirgulisvar.marinus);该菌株的发酵液对7种肿瘤细胞均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D50为800~2000;M313菌株在GPDA、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均能产生细胞毒性很强的代谢产物;活性物质在pH2~10稳定,但对热不稳定,60℃以上加热处理丧失大部分活性;活性成分可能为分子质量大于2000u的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从海洋生物中寻找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近年天然药物研究的新领域。随着海洋生物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源于其食物。因此对于海洋生物食物链基层藻类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更具有实际的意义。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是存在于一些藻体中的光合色素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国内外关于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有报道,而酶解后的藻蓝蛋白多肽抗肿瘤效应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随着酶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利用蛋白酶水解藻蓝蛋白获取生物活性肽更具研究开发潜力,围绕藻蓝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军曹鱼的分子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线粒体DNA(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广东湛江近海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RAPD研究结果显示17个引物共检测到11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80.85%,遗传相似系数S为0.7400,遗传距离D为0.2600,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0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98。结果表明,军曹鱼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用19种识别5、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军曹鱼的mtDNA RFLP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其mtDNA物理图谱;用引物5’-GTG ATC TGA AAA ACC ACC GTT G-3’和5’-AAT AGG AAG TAT CAT TGC GGT TTG ATG-3’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b区段,得到稳定的85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用18种识别4-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序列。  相似文献   

12.
以从海洋微藻中分离到的206株共栖细菌为材料,采用生物传感器法筛选具有群体感应系统的细菌,根据16SrRNA基因对它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种类;采用细胞活体荧光测定方法,研究了这类共栖细菌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06株微藻共栖细菌中有11株具有群体感应系统,它们分属于3类海洋细菌的系统分支: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和Gram+细菌,通过GC-MS检测确定11株共栖细菌都含有信号分子C8-HSL,部分含有C6-HSL和C14-HSL,其中9株细菌具有抑藻活性,其代谢产物分别对东海原甲藻、棕囊藻、海链藻和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自胶州湾分离了两种底栖硅藻,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长菱形藻和新月细柱藻。对其18S rDNA和rbcL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两藻在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DNA序列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在依据形态指标难以确定藻类分类地位的情况下,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是有用的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我国南海海域的蓖麻海绵Biemnasp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 4个结晶化合物。经FT -IR ,MS ,1 HNMR ,1 3 CNMR ,DEPT等波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正二十八酸(Ⅰ) ,正十六酸 (Ⅱ) ,穿贝海绵甾醇 (Ⅲ )和biemnamide (Ⅳ )。报道了 (Ⅰ) ,(Ⅱ) ,(Ⅲ )的化学结构和 (Ⅳ )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1985-1995年国际有关资料对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已完成鳗鲡等9种鱼类生长激素的氨基酸组成与全序列分析及大麻哈鱼等20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有些已在工程菌或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调控机制与生长激素的活性部位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将外源的生长上入鱼体或将外源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受体鱼,以期促进生长,增加抗性,是生长激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糖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对海洋贝类药用研究较多。80年代末日本报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中的糖蛋白有很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国内对扇贝边氨基多糖的抗凝作用[1,2],扇贝边提取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3]以及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4]作过研究。本文首次从栉孔扇贝边中分离获得糖蛋白,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扇贝边鲜品系从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中剥离获得,于1995年5月采自青岛麦岛海珍品养殖场;昆明种小鼠由山东省医科院动物中心提供;S180腹水瘤由山东省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提供;其他试剂均为A.R.级。1.2 方…  相似文献   

17.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洋环境的独特性、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的新颖性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潜力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库,其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据估计,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的生物种数约占地球生物总数的  相似文献   

19.
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部分生化组成和性质随培养介质中硝酸盐和磷酸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藻体叶绿素α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较低,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含量先随硝酸盐浓度增加而升高,当叶绿素α含量较低时降低。在磷限制条件下,藻体叶绿素α、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升高。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氮限制时显著。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