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六讲 GPS气象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地基GPS气象学及空基GPS气象学的概念、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它们在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1,26(1):38-43
3 动态 GPS定位自从利用 GPS载波相位观测的机载动态定位于 1 985年第一次得到证实之后 ,可靠的 GPS解支持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活动和地球物理测量的能力显著改进了。这些改进来源于若干因素的综合 :第一 ,运动 GPS接收机可以跟踪 8颗或更多颗卫星 ;第二 ,可以得到精密星历供后处理之用 ;第三 ,提出了一些算法 ,它们能以少量的相位和伪距观测量在运动中初置相位偏差。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产生了精确到厘米级的动态定位能力。这就是动态 GPS定位技术。它可以把距离延伸到约 1 0 0 km。采用 KARS( Kine-matic And Rapid Static)程序…  相似文献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最新进展第二讲网络RTK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介绍了GPS网络 RTK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并对GPS网络RTK中的三种主要方法--内插法,线性组合法及虚拟基准站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产生的背景,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观测方程,方程中各参数的处理方法,需考虑的各种改正和数据处理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动态静密单点定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目前在GPS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多功能卫星导航定位导航定位服务系统的现状,主要功能以及建立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的优缺点以及长期连续监测和间断复测两种监测模式。并以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监测系统和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监测为例,介绍了这两种监测模式的特点、精度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实时动态 (RTK)定位技术 ,探讨了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方向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卫星选择对精密GPS实时动态定位(RTK)的影响,采用了上千个历元的数据分别用不同的卫星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星数增加太多并不能使RTK定位的精度有显著提高;卫星组合的选择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PDOP值小并不意味着有很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下列问题:周跳的探测及修复;粗差观测值的剔除;整周模糊度的确定;用相位平滑伪距以获得较精确的伪距观测值.数据预处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精密单点定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离层的概况,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电离层改正模型以及利用GPS双频观测值来建立电离层延迟或VTEC模型的原理、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1):59-60,7
4 卫星雷达测高的最新进展4.1 从GEOS-3到SEASAT-1卫星雷达测高是从卫星上安置的雷达测高仪垂直向海面发射电脉冲,并被海面垂直反射至卫星.由电脉冲在测高仪和海面之间往返的时间,即可推算卫星对于瞬时海面的高度ha.由于电波束发散成为圆锥状,ha实际上是以εha(ε是波束圆锥的开角)为半径的一个圆形波迹范围内的平均高度.若ε=1°,ha=500-1000km,则此半径约为10km.在上节所述的激光测高中,地面光迹的直径为70m.因此,激光测高的分辨率远远好于雷达测高.为了把雷达测高结果换算为卫星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需要加入一系列改正.测高卫星的位置可由该星的精密轨道求得,由此可算出该卫星至所选定的平均地球椭球面的距离h(即大地高),于是大地水准面高N=h-ha.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3):57-59
4.6由卫星测高所得的全球平均海面和全球大洋环流 第一个全球平均海面是J·G·Marsh等人根据GEOS-3和SEASAT数据推算的,以IAG 1980年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称为MSS(Mean Sea Surface的缩写词)?012.  相似文献   

13.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4):64-66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最新进展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或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INSAR)是利用由一甚短基线(几m到大约1km)获得的两个相位相干的雷达影像,将两影像配合起来,以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基线长和姿态,便可得出地形三维信息的技术.影像可由同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两次在目标上空通过(复通过)获得,既可由同一平台上两根分开的天线获得,也可由在串翼式飞机上工作的两独立的雷达获得.  相似文献   

14.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2):49-51
4.5 美国和法国合作的TOPEX任务 卫星测高对于大洋环流研究的用途,已为GEOS-3、SEASAT和GEOSAT 3项任务所证实.但对于洋盆这样大范围的大洋环流研究来说,这3项任务中没有一个是最佳设计的.因此,美国和法国有关学者协作,进行了用于大洋环流研究的测高卫星的设计,他们特别强调进一步提高定轨精度,建立更好的重力场模型,设计更完善的测高仪,商定了美法合作的TOPEX/POSEIDON(海洋地形实验/海神)任务.TOPEX是Ocean Topography Experiment的缩写词,是美国原来的名称,POSEIDON是法国原来为这一任务定的名称,现在简称为T/P或TOPEX.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们的车载DGPS试验成果和DDKIN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本文主要论述了GPS动态定位的下列技术问题:依据GPS卫星给用户提供的User Range Accuracy值,选择定位星座;顾及运动载体的特点,选用GPS信号接收天线及其在载体上的安设位置;用Trimvec Plus和DDKIN软件,精细处理一秒数据率的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中的3维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逢亮  李树楷 《测绘学报》2000,29(2):137-141
介绍了利用863ADHH“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获得的激光测距数据,飞机GPS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进行3维直接对地定位的一系列技术,及其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1」。致力于解决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解算激光测距点末端的3维坐标;2.如何解算已识别目标(高程已知)中每一点的3维坐标;3.影像存在扭曲,如何将现实空间中的直线映射成影像空间中的曲线。本文方法适用于线扫描方式与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技术人员在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时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通过对基线测量中误差、环闭合差、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和GPS网平差技术指标等的计算与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得出规范可以得到较好执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gridded Vienna Mapping Function 1 (VMF1)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J. Kouba 《Journal of Geodesy》2008,82(4-5):193-205
The new gridded Vienna Mapping Function (VMF1) was implemented and compared to the well-established site-dependent VMF1, directly and by using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with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 Final orbits/clocks for a 1.5-year GPS data set of 11 globally distributed IGS stations. The gridded VMF1 data can be interpolated for any location and for any time after 1994, whereas the site-dependent VMF1 data are only available at selected IGS stations and only after 2004. Both gridded and site-dependent VMF1 PPP solutions agree within 1 and 2 mm fo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osition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provided that respective VMF1 hydrostatic zenith path delays (ZPD) are used for hydrostatic ZPD mapping to slant delays. The total ZPD of the gridded and site-dependent VMF1 data agree with PPP ZPD solutions with RMS of 1.5 and 1.8 cm, respectively. Such precise total ZPDs could provide useful initial a priori ZPD estimates for kinematic PPP and regional static GPS solutions. The hydrostatic ZPDs of the gridded VMF1 compare with the site-dependent VMF1 ZPDs with RMS of 0.3 cm, subject to some biases and discontinuities of up to 4 cm, which are likely due to different strategies used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site-dependent VMF1 data. The precision of gridded hydrostatic ZPD should be sufficient for accurate a priori hydrostatic ZPD mapping in all precise GPS and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olutions. Conversely, precise and globally distributed geodetic solutions of total ZPDs, which need to be linked to VLBI to control biases and stability, should also provide a consistent and stable reference frame for long-term and state-of-the-art numerical weather modeling.  相似文献   

19.
吴探诗 《北京测绘》2020,(4):547-550
GPS可见卫星数量不足使得观测方程抗差性下降,在城市环境下一般难以精确定位。文章通过GPS/UWB组合定位抑制GPS观测粗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升组合系统的定位性能。实验证明,组合系统较GPS单系统在观测值数量、RDOP值、浮点解精度、双差模糊度浮点解精度和固定解精度方面均得到大幅改善。文章认为,借助UWB优秀的测距性能有效地提高了GPS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在城市峡谷等GPS信号遮挡严重的环境下应加设一定数量的UWB基准站,保证用户定位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