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汾河流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汾河流域39个测站近45 a(1956-200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T显著性检验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降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汾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南多北少、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少。年、汛期(6~9月)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且在全流域具有普遍性,平均降水倾向系数-26.1 mm/10 a、-22.2 mm/10 a,流域趋于干旱化。20世纪50、60年代流域降水偏多,70、80年代接近常年水平,90年代偏少最甚。气候跃变参数结果显示,汾河流域汛期降水没有跃变。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流域降水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系统、生态系统和山地灾害系统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流域水文分析,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三大水资源区细分为9个分区。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79—2018年降水数据,综合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及9个分区的年、干湿季、月降水量以及日、小时尺度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降水和典型大尺度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1979—2018年间,在流域尺度上,各时间尺度降水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降水量上升趋势最大,为2.5 mm·a-1;年、干湿季降水量以及典型小时尺度极端降水(Rx3hour、Rx12hour)均在95%信度水平下显著上升。在水资源分区尺度上,各分区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变化趋势呈现更明显的非一致性,所有分区除小时尺度极端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时间尺度降水的趋势变化方向各异。②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且降水空间分异性会随着降水指标时间尺度的缩短而增强。各时间尺度降水整体上均呈现出自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趋势,流域东南部(分区Ⅲ-2)始终是高值中心,流域中西部(分区Ⅰ-2、Ⅱ-1)存在区域性高值中心。③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极涡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当地降水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可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循环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山洪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怒江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樊辉  何大明 《地理学报》2012,67(5):621-630
利用怒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16 个气象台站长时序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TFPW-MK (Trend-free Pre-whitening Mann-Kendall) 检验和重复迭代变化诊断等方法,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怒江流域气候要素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怒江流域气温(年平均、年最高和年最低) 和年降水量由北向南总体呈递增,并与海拔相关性极为显著(α=0.01),且气候要素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 降水集中度地域差异明显,西藏境内降水集中度多达60%以上,全流域降水集中期(除贡山站外) 多介于7 月下旬至8 月下旬;(3) 流域升温趋势显著,其年平均、年最高和年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多与纬度和海拔呈显著相关,其中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36 ℃10a;(4) 部分站点气温变化存在突变点,且其多出现于暖冬频发的20 世纪80 年代以后;(5) 年降水量总体有所增多,但变化趋势多不显著,无明显变点。  相似文献   

4.
广东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奇章 《热带地理》1990,10(2):113-124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羊河流域2009-2013年主汛期(6-8月)有完整资料的32个区域气象站和5个自动气象站共37个站点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的气候统计方法,采用逐时降水量、逐时降水频次、逐时降水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降水4个指标对石羊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总量及日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其地理位置、海拔、纬度以及影响系统密切相关,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呈递减趋势,降水强度空间分布较复杂。石羊河流域主汛期小时降水量、降水频次及降水强度呈三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出现在20:00-23:00、01:00-09:00、14:00-20:00,其中强降水呈现双峰分布,基本都出现在20:00-23:00、14:00-20:00;石羊河流域主汛期持续1~3 h短时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次数大于持续10 h以上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和降水次数,且持续1~6 h的短时降水多发于午后到傍晚,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的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夜晚-凌晨和午后-傍晚。  相似文献   

6.
北江流域汛期降水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江流域18雨量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降水贡献率指标,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变化趋势检验,分析流域汛期(3—8月)不同历时、不同等级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汛期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大致呈指数形式递减,其中1~4 d历时降水发生率合计69.88%;降水贡献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到≥10 d历时又显著增加。降水贡献率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历时2~4 d与历时≥10 d在北部与东南部反向变化。2)降水发生率随降水等级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小雨发生率约占65%;西部大雨贡献率偏高;东南部暴雨贡献率偏高,其中清远、佛冈站约为39%。3)中短历时(1~6 d)降水发生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而贡献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长历时(≥7 d)降水发生率、贡献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等级降水变化趋势方面,小雨、中雨发生率、贡献率不显著下降,大雨、暴雨发生率、贡献率不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流域地下水更新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到水库拦蓄、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河流断流,非承压含水层逐渐被疏干。下游的白洋淀无法得到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时刻面临干涸。鉴于白洋淀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多次实施调水补淀工程。然而,白洋淀渗漏严重,调水补淀的效果不理想。为了保护白洋淀,亟需恢复地下水的可持续性,这首先需要查明地下水的更新能力。2009年,对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共36个,分析其氚含量。利用线性插值法、吴秉钧法和连炎清法恢复了该地区降水氚含量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学物理模型估算了非承压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结果表明,氚含量较高的白洋淀水渗漏使得周边地下水氚含量增高。总体上,沿山区到淀区的方向非承压地下水更新速率逐渐由15.0%/a降低至4.0%/a。山前平原冲洪积扇区域是非承压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平均更新速率达9.8%/a。冲积平原区域非承压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仅为4.4%/a。为此,需要限制在冲积平原区域开采非承压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其更新速率,使其重新补给白洋淀。地下水的恢复过程可能较慢,但可从根本上解决调水补淀无法解决的干淀问题。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详细分析了天山山区伊犁河流中低山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中低山带的降水和气温与其对应高度的关系较好,且梯度值较大;不同年份降水量越大,降水梯度值亦越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地区高山区观测资料,获取了伊犁河流域高山区的降水和气温。  相似文献   

9.
东南地区泥石流活动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泥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但因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泥石流易导致严重灾害.东南地区绝大部分泥石流由降水引发,泥石流活动与降水特征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收集整理了近年来46个泥石流灾害事件后,分析了泥石流活动与各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诱发泥石流灾害的5 d降水量和15 d降水量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函数关系可用于评估泥石流临界降水量,并作为该区域泥石流区域预报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论文采用日降水量和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环流资料,针对华北(海河流域)雨季监测困难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和合理性分析,建立了基于连续气象变量的海河流域雨季监测比湿副高法(简称QSH),并分析了海河流域雨季变化,以期改进该区域雨季监测技术.主要结论为:①采用比湿副高法QSH监测...  相似文献   

11.
近45 a广西降水和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应用1957~2001年广西76站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对近45 a广西降水和气温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异常,但有地域特征,其中南部沿海年降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降水趋势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播期降水有全区性增加的趋势,且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有突变特征;在春播期、后汛期和冬季,降水场均可分为3个气候区,而全年、前汛期和秋季降水难以进行分区.广西年平均气温有极明显的增温趋势,变暖最显著的是广西北部、西南部及南部沿海;变暖主要发生在6、8、1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青海湖流域的布哈河为例,采用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青海湖流域内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河川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河川径流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特别是7月;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r=0.746>0.443=α0.001(47)),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3.
独龙江流域及其邻区的水湿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滇、藏交界地区独龙江流域及其邻区春雨季的形成、开始以及降水、湿度和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1992-1993 joint Australian-Chinese over-snow traverse of the western Lambert Glacier Basin (LGB), two firn cores were drilled respectively at MGA and LGB16. During the 1996-1997 and 1997-1998 austral summers, two firn cores were drilled respectively at DT001 and DT085 on the eastern LGB.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made during the expeditions,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GB have been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 trends of both air temperature and accumulation rate show a slight increase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LGB, in contrast to the west side of the LGB. The spatial trends of the accumulation rate measured by accumulation canes at 2 km intervals along the nearly 500 km of the traverse lin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GB are different. Moreover, correlations of δ^18O vs T10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LGB are also different.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s of sea salt ion concentrations show different trends in the past 50 years. All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Lambert Glacier is a dividing region for the different climatic regimes over the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which may be due to different moisture resources resulting from special local circumfluence such as cyclone activities, local terrain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鄱阳湖流域洪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系统分析流域洪水量级、频率、发生时间的变化特征,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洪水发生率的非平稳性,运用月频率法评价洪水集聚性特征,并探讨低频气候因子对洪水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各水文站点年、秋季和冬季最大洪水及POT超阈值洪水以增加趋势为主。洪水发生率年内集聚性显著,主要集中在4~7月;年际洪水发生次数呈现非平稳泊松分布,洪水发生率出现明显的年际集聚性特征。 ENSO、IOD对下年洪水量级及洪水发生次数有明显影响,洪水发生次数与年最大洪水量级异常现象通常是ENSO和IOD协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64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法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选取5个典型多雨年和5个典型少雨年,用NCEP/NCAR资料进行降水异常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降水整体呈缓慢增多的趋势,线性趋势为2.3 mm/10 a;1976年前后区域内降水发生突变,存在14~16 a的长周期和2 a、2~4 a和准5 a的短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负距平区,东亚沿海为正距平区;温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地区为负距平区,距平零线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少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冷空气主体偏北,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正距平区,东亚沿海为负距平区;温度距平场中冷空气活动的区域偏北,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17.
选取艾比湖流域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水文地质资料,利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降水δ2H和δ18O变化范围分别为-148.2‰~-34.5‰和-20.16‰~1.20‰,流域大气降水线斜率为6.69.降水δ18O值与气...  相似文献   

18.
1960-2005年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降水事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澜沧江流域纵贯13个纬度,最大相对高差近5000 m,跨6种气候带,是全球少见的南北向大江,它在气候、水文、地理、生态学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自1960年以来,流域经历了显著的气温上升。探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复杂流域的极端降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小于5 mm、5~10 mm、10~50 mm以及大于50 mm 4个不同量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每种量级降水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各量级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流域总体上极端降水频率的增加态势明显。对典型地区站点分析表明,极端降水的增加可能与气候系统随机性变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香港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规化周期回归分析方法和门限自回归理论对香港1853-1995年月降水资料进行了建模和拟合,并对1996年进行了预报试验,正规化周期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对香港7个时距的试报准确率为71%,建立了7个时距的10年滑动平均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模型对序列拟合效果较理想,预报误差较小,试报准确率主国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