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全球参照系为基准的珠峰地区重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穆朗玛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碰撞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地形复杂。三十余年来 ,我国曾单独或与国外合作在珠穆朗玛峰及其北部毗邻地区进行了五次 (196 6、1975、1992、1998和 1999年 )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工作 ,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和气象等测量工作。根据这些大地测量成果以全球参照系为基准 ,对该地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推估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最佳技术方案和相应成果  相似文献   

2.
说明了对长白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监测的意义 ,论述了国家大地测量与区域监测网相结合的必要性。给出了利用已有国家 3期高精度水准测量获得的垂直运动状况。该地区西部上世纪最后 5 0年垂直运动速率约为+2 .0mm/a ,后 2 0余年一般约为 +3.0mm/a。同时 ,对于未来国家高精度水准测量与区域监测的联接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就该地区开展大地测量综合技术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征航教授 ,男 ,博士生导师。194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6 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毕业后先后在冶金工业部长沙勘察公司和武汉勘察公司测量队工作 ,1978年调回母校任教 ,1980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 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NewBrunswick大学进修。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李征航教授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测绘局优秀教材二等奖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次 ,三等奖三次。现为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单独或与外国合作,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1999年和2005年对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的高程及其北坡的地壳运动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和大气折射等方面的外业作业、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本文对我国上述几次测量中的GPS和水准测量等数据进行了综合,对珠峰峰顶雪面高程值的变化和该地区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进行了撂索。根据1992年和2005年的GPS测量,珠峰峰项雪面高程的变化在13a闻约下降25cm,平均年下降率为1.8cm。根据1992-2005年间的三次GPS测量,珠峰北坡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平均每年以4cm的速度向北东45。方向推进。根据1966-2005年的多期水准测量,该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平均每年上升1.8mm。此外,若从以上各个时间段作进一步分析,则发现珠峰北坡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测绘》1999,(1):46-46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1999年活动安排,拟定于今年8月下旬在云南省昆明市,由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与昆明市勘测测绘研究院共同举办“1999大地测量综合性学术年会”。这是本世纪我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的最后一次聚会。适逢中国测绘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会议将回顾本世纪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前景,并介绍22界IUGG大会的情况。本次会议是我会四年一次的综合性年会,学术交流内容丰富,有关大地测量各专业的研究进展情况均可在会上交流,此外也欢迎提交大地测量在国民经济及生产中的应用方面的成果。希望国内测绘工作者踊跃投稿,并于今年6月底前将论文摘要寄至各相关专业组组长处。望各有关单位及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力支持。并请各省学会协助下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测绘学会与四川省测绘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1998年控制测量与数据处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体委员会,于1998年11月4日~7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召开.  相似文献   

7.
说明了对长白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监测的意义,论述了国家大地测量与区域监测网相结合的必要性。给出了利用已有国家3期高精度水准测量获得的垂直运动状况。该地区西部上世纪最后50年垂直运动速率约为 2.0mm/a,后20余年一般约为 3.0mm/a。同时,对于未来国家高精度水准测量与区域监测的联接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就该地区开展大地测量综合技术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亚民  杨强  王伟 《测绘学报》2017,46(10):1336-1345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地震多发等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介绍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成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基于各类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结合地质、地震、水文等资料,可有效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和评价,拓展了大地测量地球变化监测的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2007年7月意大利佩鲁贾(Perugia)第24届IUGG大会上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方面的学术交流,全面回顾了自2003年以来全球参考框架领域的技术进展。具体针对全球参考框架,欧洲、北美、非洲等区域参考框架的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过去四年里世界各国在地心参考框架和全球垂直参考系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我国开展大地测量参考框架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概括了1983—1986四年间中国在大地测量科学技术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了经典大地测量、空间大地测量、动态大地测量等领域四年来完成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在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各种不同GPS测量的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结合珠峰峰项GPS观测自然环境恶劣的特点,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案,确定了一种合理的解算珠峰高程的GPS数据处理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活断层形变数据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形变数据反演断层运动位错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方法。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方法,尤其是空间大地测量方法获得的地壳形变数据,可以用来反演活动断层的位错模型参数,并且利用反演得到的结果,确定断层运动的闭锁区。作为应用,给出了运用地表观测站观测到的速度值反演圣安德烈斯断层运动位错模型参数的结果,并且据此预测了沿圣安德烈斯断层未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分段。  相似文献   

13.
韩棚举  崔胜涛 《北京测绘》2021,35(2):275-279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自主建立、适应现代空间技术发展趋势的地心坐标系。辽宁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建立,可以实现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无缝对接,对测绘事业的发展和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辽宁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建设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坐标框架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对辽宁省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和测绘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波  汪汉胜 《测绘工程》2010,19(1):9-12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可用于监测厘米级或更微小的地表形变,以揭示许多物理现象,如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大气变化、冰川漂移、地面沉降以及山体滑坡等。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具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简要介绍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处理流程,以Barn地震为例提取Bam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插件技术的大地测量数据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当前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模式,分析了插件系统的信息流程,建立了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插件接口和数据接口,实现了各种格式的大地测量外业数据的集成,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GPS高程拟合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平面位置和大地高差,但在实际应用中,地面点的高程常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因此需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本文对常用GPS高程拟合方法的拟合精度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GPS水准方法的试验,以提高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7.
海洋磁力测量中,磁测点位置是影响磁测成果精度的一项重要因素。根据磁测点位置与测船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大地主题解算的磁测点位置计算新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对计算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评定,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青海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大地控制网的现状,从GPS控制网设计与布测、数据处理、控制网质量检测和成果管理等方面对青海地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高原困难地区建立GPS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坐标系图斑理论面积计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多种坐标系统共存的实际,通过详细的公式推导研究了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及其对国土资源调查面积量算的影响。结合实例对这种影响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坐标系统的转换对于国土资源调查面积量算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主峰高程测量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基于GPS连续运行站观测模式进行单点测高和通过引入国家IGS连续运行站的数据,解算出观测点的大地高,利用区域精化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加入重力数据求得正常高的方法,阐述了武当山主峰高程测量作业流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