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澡程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采用的是案例教学的方式。例如,人教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诠释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标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2.
周静 《地理教学》2009,(3):21-22
一、个案探究: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2002年)、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图。  相似文献   

3.
段素江 《地理教学》2010,(20):17-19
一、问题分析 【问题探究1——原因】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 1.教师通过PPT展示学生可能用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刘丽 《地理教学》2010,(23):52-52,5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欧盟的能源出口是其获取外汇的主要手段。然而,要把这些能源运输到欧盟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却是必经之路。每到年底续签新合同时,俄罗斯总要跟这两个邻国就能源运输的“过路费”问题吵上一架,搞得管道另一端的欧盟国家胆战心惊。欧盟国家提出了“能源进口多元化”策略。决心开辟俄罗斯之外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  相似文献   

5.
张明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9):46-49,58
一、专题适应训练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回答I~3题。1.管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中亚B.中东C.西亚D.南亚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地理教学经常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必修三的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教材在编写中,每一节都选取了一个案例,用实例来阐述区域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就离不开对案例的把握和处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对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主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各因素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10,(11):18-20
本文探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人教社2007年版)第一、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科 《地理教学》2009,(10):16-18
一、课前学案的设计 1、检测知识储备,了解学情 备课时如何把备学生落到实处,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备学生还是停留在估计和猜测上。比如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时,笔者认为关于气候类型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结果课堂上遇到几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很多学生非常茫然,于是我回过头还要给他们补上这一段知识。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活动是高中必修教材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该内容广泛,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红星 《地理教学》2010,(12):7-9,6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例的分析,理解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区域优势,协调人地关系,结合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探寻区域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鲁琦 《地理教学》2023,(22):24-27
浙江省省内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是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真实情境,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动载体。本文以衢州海创园的建成与发展为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课程内容,以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乡土情怀与家乡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金子兴  舒春霞 《地理教学》2012,21(21):25-27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此知识储备显得零乱.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探索出一读、二建、三分析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中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区域差异与发展,厘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提出区域发展的对策有重要作用.现以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为例阐述这一模式,旨在抛砖引玉,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5.
区域优势资源及其评价指标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优势资源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一套评价区域优势资源的指标系列,并对如何使用这些指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在、类型多、景观结构复杂多样,在该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在建立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基础上,对该区湿地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9.5%。其中天然湿地159919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154838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多年来的区域资源开发活动,使该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变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本文结合区域湿地资源与景观结构的动态变化状况,系统分析了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受影响状况,并进一步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本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以乡土资源为抓手,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的时政热点,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致贫之因、脱贫之策和摘帽之路的分析,将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等。同时,在社会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区域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导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包含若干地理环境内容 ,具有一定的环境结构 ,同时区域又是各种资源的承载体 ,必然具有资源结构 ,区域的资源结构与环境相互交错形成区域特有的资源——环境结构。两大类资源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自然、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多种资源——环境结构类型 ,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同 ,但只有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类型才有可能对区域发展起导向作用。基于此 ,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提出了区域持续发展的三种资源导向模式 ,即自然资源导向型、人文资源导向型和资源综合导向型 ,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划分 ,最后对不同类型资源导向模式的动态转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迁安县经济发展的过程,认为强化资源开发类工业的发展是迁安县经济滕飞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了迁安县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作者认为,虽然迁安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迁安模式对于我国中西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并且据此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