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青岛市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结合1992年以来青岛周边地区发生的4次Ms≥5.0地震分析了前兆观测的映震能力,以期对青岛市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异常的动态从属函数及其特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熙铭  冯德益 《地震》1994,(1):36-43
地震前兆涉及到众多物理的和化学的观测方法,且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各类前兆异常之间无法进行直接的定时量对比,从而给地震综合预报标志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了对各类前兆观测项目都适用的一个无量纲值(异常从属函数值μ)来统一归划不同性质,不同计量单位的地震前兆异常,并由此建立起具有重现性的地震前兆短临综合预报指标,还给出了各类地震前兆映震能力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丁鉴海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2003,23(3):43-50
针对地震短临预报面临的科学问题,分析研究了地震前兆(近场前兆、远场前兆和大尺度动态前兆)预报地震的物理基础;总结了地震短临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和同步耦合现象。高空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应用将有利于短临预报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地震电离层前兆综合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前后对电离层进行观测的方法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应用多手段地基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通过软件无线电形式,实现一机多能,对电离层状态的综合探测,获取地震前电离层变态的多参数数据,结合对地震电离层前兆物理机制的研究,将能大大提高地震电离层前兆预报分析的可信度、可靠性,有助于对地震电磁现象机制的识别和前兆信息的提取和强震预报预测。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牵头单位。目标为预报未来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内容包括地震力学和断裂带物理特征的现场、实验室及理论的研究和调查。这些工作集中在加州中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进行大范围地震预报试验的帕克菲尔德地区。为了提高预报的分析能力和仪器观测能力,重点放在对各种地震物理前兆的评价。可靠的预报依赖于利用可靠的地球物理仪器观测各种前兆和了解地震的物理性质。除开发用于预报的仪器和技术并把它们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震前兆的判别和地震预报尚处于资料和经验积累阶段,要想找到可靠的前兆,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必须在提高仪器观测精度、改善观测条件的同时,不断用震后的观测资料对原有认识和判断进行对比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8.
吴哲 《高原地震》2008,20(3):17-22
青海省前兆台网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和分析预报方法创新,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论坛”。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中强与强烈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全喜  张明灿 《地震学报》1992,14(3):325-331
通过一年之内的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连续观测,总结了中等强度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统计对应率及信号与地震的关系.分析研究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电磁辐射特征,并与中等强度地震的前兆进行了比较.对该前兆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及应继续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肇诚  张炜 《地震学报》2016,38(4):564-579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 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 总结其进展, 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纪念. 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 震前是否有前兆, 是否可以观测到, 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 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 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 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 地震是有前兆的, 且前兆很复杂, 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 此外,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单靠某一个前兆观测台站和某一种前兆手段来预报地震都不是很准确的。因此,利用多个台站、多种前兆观测手段来预报地震就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预报过程中,有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解决,即当所有前兆观测项目中(每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每一种手段都可称为一个前兆观测项目),有一些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蓟县台地形变观测资料映震效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翠枝  陈嵩  田山  李恩建 《地震》2009,29(3):99-108
该文对蓟县地震台固体潮观测各测项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取了华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短、临前兆信息。 结果表明,该台固体潮观测对华北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的监测能力,其中: ① 水管倾斜仪和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中强及中强以上地震有中、短期预报能力; ② 重力和伸缩应变资料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及首都圈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短期甚至短临预报价值; ③ 伸缩应变资料对地震方位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台网跟踪分析工作的展开,推进前兆台网从观测向观测、应用并重的转变,强化观测数据质量产出,发挥其观测数据在震情监视、地震会商中的作用,使监测与预报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服务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统计了2014年以来的前兆跟踪分析不明原因数据资料和预报研究中心地震会商数据资料,通过对比研究,试图探索跟踪分析新的数据记录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的地区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之从国内外典型震例的对比中,指出板内地震、板缘地震与转换断层带上地震的前兆存在着巨大差异,进而根据国内多次震例,研究了两类(走滑型与断错型)板内地震前兆的区别,并对产生区别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根据我国地震前兆的地区性,强调从两方面加强前兆观测的必要:在孕震区内开展完备的前兆近场观测,在大范围内加强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基准台观测);最后,讨论了提高临测预报水平急待研究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月24日新疆乌什6.4级地震前兆异常及其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年1月24日新疆乌什发生了6.4级强震,震前我们依据压容式钻孔应变计、石英倾斜仪的观测资料所显示的前兆异常,较好地对这次地震进行了预报。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前兆异常基本特征及预报情况,同时就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思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经过系统的总结,认为300 km范围内震前只看到3%的前兆出现异常,震后再挖掘也只有6%的异常是客观事实,这可能是汶川地震没有预报,也没有办法预报的原因。但汶川地震后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较多的前兆观测异常,说明300 km外前兆观测曾经看到异常现象。通过对汶川地震前的前兆观测异常清理,发现汶川8.0级地震前,在震源区外围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1990年以来全省43个测点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青新交界8.1级地震与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新交界发生8.1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及地震序列进行了简述,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能力,对8.1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初步探讨与研究,利用远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观测结果,为地震的前期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时的可靠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