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积雪有关的雪灾致灾指标, 以气温、 风速为气象条件孕灾环境指标, 坡度、 植被盖度为下垫面孕灾环境指标, 人口密度、 牧民纯收入、 人均GDP、 牲畜超载率等数据为承灾体脆弱性指标, 基于BP方法、 层次分析法、 建立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灾综合风险评价体系, 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为提高灾害评估的准确率, 白灾的灾害等级是以月为尺度进行评定, 选取的气象指标多数都是以月为尺度的指标。研究表明: 白灾与积雪因子高度相关, 是气候灾害, 积雪、 低温、 大风等气象因子长期作用的结果。对白灾尝试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的灾害等级和实际灾害等级十分吻合, 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各个旗县(1980 - 2015年)的白灾进行了风险评估, 评估效果理想。因此, 可以通过数值预报产品、 气候预测产品获取相关评价因子, 采用BP方法形成白灾风险预评估产品, 进而应用于雪灾风险评估业务中, 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藏那曲牧区雪灾因子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鲁安新  冯学智 《冰川冻土》1997,19(2):180-185
一场积雪能否对牧区造成灾害是由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雪灾因子在积雪成灾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文章分析了牧区雪灾因子体系,并利用主万分分析方法对多个雪灾因子进行了主万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已形成的雪灾因子体系中,一场积雪的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降水总量和最大风速是主成分。此结果对建立雪灾判别及预测等应用模型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牧区雪灾监测预报研究亟待加强——“全国首届牧区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研讨会”简介李培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1996年9月11日至13日在西宁市召开了全国首届牧区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研讨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与气候司主持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牧区干旱、 雪灾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颜亮东  李林  刘义花 《冰川冻土》2013,35(3):662-680
利用青海省20个草地生态监测站点2003-2011年监测的牧草、 降水和相应年份的灾害监测调查资料分析表明, 青海高原草地牧草产量与降水相关密切, 8月末牧草产量与5-8月降水量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001的相关性检验, 建立了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月份牧草产量与降水量的最优模拟方程; 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 建立了干旱等级与牧草和牲畜损失的对应关系, 实现了干旱和雪灾对草地、 牲畜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估. 对比分析了干旱和雪灾灾害对畜牧业造成损失比例, 将干旱和雪灾两个不同概念的灾害通过经济损失有机地联系起来, 直观地表明了在不同等级的灾害情况下, 损失造成的大小和比例. 结果表明: 随着灾害等级加重, 雪灾造成的损失比例增大, 在特大灾时, 雪灾造成的损失是旱灾损失的2.5倍.评估模型符合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和畜牧业生产特征, 实例评估符合畜牧业实际损失程度. 因此, 能够在降水偏少或偏多时对草地畜牧业评估服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月13日,赣北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地银装素裹,人们沉醉美仑美奂的雪景之中。谁也没有料到,一场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特大灾害正悄悄地向赣鄱大地袭来。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区雪灾等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晓莉  假拉  肖天贵 《冰川冻土》2016,38(6):1560-1567
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雪灾等级评估模型,采用此模型对1979-2013年西藏地区39个站点筛选出的370次雪灾个例进行等级评估。结果如下:一级和二级雪灾占绝大多数,三、四级雪灾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春季发生雪灾的次数最多,其次为冬季,夏季只有9次一级雪灾发生。1979-2013年,三级雪灾出现的次数在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前三级雪灾多发生在冬季,以后三级雪灾多发生在春季。四级雪灾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次数最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大多发生在冬季,21世纪以来有所减少,雪灾发生在秋季和冬季的次数相当。  相似文献   

7.
8.
青海高原雪灾风险区划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李红梅  李林  高歌  刘义花 《冰川冻土》2013,35(3):656-661
利用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逐日积雪深度资料、遥感监测积雪深度资料和牲畜死亡率资料,对遥感监测积雪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遥感监测积雪数据能很好的反映青海积雪状况.利用积雪指标分析青海各地致灾强度大小.结果表明:青海三江源地区和祁连山区的部分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最高,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和东部农业区以及环湖的部分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通过分析积雪指标和牲畜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不同雪灾等级临界气象指标,对青海地区进行了雪灾风险区划.区划结果为:轻灾主要发生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的大部和环湖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发生轻灾的频率大都在50%以上;中灾和重灾在青海发生频率均不高,都在20%以下;三江源的大部尤其是囊谦、玉树和称多一带是特大雪灾的高发区,发生频率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9.
辽宁雪灾区划及降雪影响预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1951-2014年辽宁省各市、县降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雪灾出现的频率,多年平均灾损强度及气象灾变指数,计算各市、县的气象灾损值,并依此值作为雪灾灾度指数来进行辽宁降雪灾害区划.利用1951-2014年辽宁省58个国家级气象站降雪日数(日降雪量≥5mm)资料和辽宁省降雪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百分位数等方法研究确定不同灾害分区下不同降雪阈值与降雪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灾害重度区和灾害中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或经济发达区域,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280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重;灾害轻度区和灾害微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及辽宁西北部山区,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68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轻;雪灾对辽宁影响最大的受灾体是公路,其次为设施农业.(2)在业务使用中,应用不同灾害分区降雪致灾阈值与受灾体损毁等级的预评估关系,采用定量降水预报自动判断生成降雪灾害预评估结果,能够客观的实现降雪落区不同、服务重点不同,对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牧区是我国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牧区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事关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涉及饮水安全问题。以典型荒漠型草原牧区达茂旗为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分别进行水质评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评价直观判断,评价结果显示总氮和氟化物是地表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而地下水中的普遍污染因子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氟化物,局部地区氯化物、硫酸盐超标;通过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法评估水污染程度,结果显示达茂旗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受污染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不同区域牧业雪灾损失时频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新疆1952-2013年75个县707条雪灾害资料, 采用灰色关联评估模型以县为单位将新疆分为特重雪灾区、 重雪灾区、 一般雪灾区、 小雪灾区. 用气候趋势系数与五阶函数分析各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的长期变化趋势, 并用morlet小波分析其振荡周期. 结果表明: 全疆及各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基本都存在23 a左右的长周期, 14~17 a中周期, 10 a左右的小周期, 另外, 还存在5~7 a的小波动, 各区周期振荡的强弱及时间范围不同. 全疆及特重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长期以来有减少趋势; 而重雪灾区和一般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长期以来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特重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长期变化趋势决定了新疆雪灾牲畜死亡数额的长期变化趋势, 全疆平均每年因雪灾牲畜死亡数额以0.4%的速率递减, 特重雪灾区每年按上一年度总额1.4%的速率递减. 由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新疆有计划、 大规模推行牧民定居工程, 从而大大提高了新疆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及冬春气温升高的缘故, 使得全疆及各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大大减少. 因为各牧业区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开始的时间不同, 使全疆各雪灾区牲畜死亡数额高值期(年代际与年际尺度振荡的活跃期)进入低值期(少发时期)的临界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青海南部冬春季雪灾的气候诊断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青海省气象台站的历史积雪等资料, 依据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 积雪的变化特征和2012年冬春季雪灾形成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 2012年后冬~初春北半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 青藏高原高度场偏低、 高原低槽和印缅槽活跃、 极地冷空气向南不断扩散, 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汇合, 在青海南部和北部地面温度梯度大、 锋区强的零温度线两侧形成大量的降水和积雪.期间的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最高气温偏低, 积雪持续难以融化, 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冬、 春季两季连续积雪, 导致玛沁、 甘德、 达日、 玛多等县出现不同程度雪灾, 1982年、 1993年、 1995年、 2008年、 2012年1-3月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过程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 1961-2009年高原牧区积雪与环流因子的气候诊断分析显示, 在1-3月北半球环流场上, 若北极涛动负值偏大、 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 印缅槽和高原低槽偏深时, 青海南部牧区降雪量大、 积雪量多, 积雪持续的时间长、 雪灾也相对比较严重, 在上述环流因子相反的配置下, 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则比较轻.  相似文献   

13.
王秀琴  卢新玉  马禹  王旭 《冰川冻土》2019,41(4):836-844
选取1955-2017年新疆因雪灾造成的牲畜受灾数量、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三大灾情数据,揭示新疆雪灾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雪灾灾损指数,对新疆雪灾进行区划。分析表明:新疆雪灾的发生北疆多于南疆,山区多于盆地,西部多于东部,主要集中发生在阿尔泰山区、天山山区及昆仑山区,灾情最重的是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塔城地区;进入2000年以后,雪灾呈现明显高位震荡特点;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法,运用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密度近似求法,求得的新疆雪灾灾损指数,能客观反映新疆雪灾灾情;雪灾灾损指数遵从Γ分布,根据Γ分布函数属性及各类雪灾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了新疆雪灾等级区划。研究成果可为决策服务及气候可行性论证提供理论依据,对科学准确地制定防灾备灾措施、及时组织开展雪灾应急救助工作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决策给予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文郁 《地下水》2008,30(2):111-113
陕西省牧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农牧结合,以农业为主体、牧业占主导地位的半农半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当地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计算出水资源总量为48.40亿m^3,75%年水资源可利用量15.96亿m^3,其中地表水9.41亿m^3,地下水6.55亿m^3。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和现状供水能力估算典型水平年水资源开发潜力为75%年为8.66亿m^3,其中地表水5.01亿m^3,地下水3.65亿m^3。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1)
阐述牧区水利现状,通过对牧区的水资源条件、水供需平衡、节水灌溉措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通过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建设规模5 099.1亩,在P为90%的情况下,引水完全有保障。能够达到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为今后牧区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孟兰 《地下水》2022,(1):126-128
我国牧区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4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北部,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牧区形成了居住分散、相隔较远的居住特点,这就造成了供水工程小,供水点分散的供水局面,使得牧区的供水水平低于内地农村,牧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量以及水质等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水量保证率低、供水工程落后、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供水点不足等方面。从牧区供水工程的特点以及安全供水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牧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牧区安全供水的前期规划、建立供水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完善牧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牧区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方文藻  李貅 《物探与化探》1987,11(4):317-319
新疆阿尔泰地区是新疆的重要牧区之一。为克服靠天养畜的弱点,必须建立现代化草场,作为畜牧业基地加以开发利用。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本区水土资源,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需摸清本区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表水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1)
甘肃牧区因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挖掘药植等人为破坏的诸多原因,牧区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威胁当地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建设。通过对甘肃牧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建立完善合适的项目模式及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水保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流程和规范、科学设计治理措施,注重综合治理和加强治理成果移交和后期管护工作等方面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快牧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北疆牧区积雪图像分类与雪深反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利用NOAA/AVHRR晴空气象条件下的资料, 建立积雪监测反演模型, 动态监测雪灾期间大范围的积雪空间分布状况, 对牧区雪灾综合评价及防灾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用北疆地区1996-97年2次雪灾期间的4个时相的晴空NOAA卫星数据及20个地面气象台站观测资料, 研究了云与雪的判识及图像去云处理方法, 提出了云层覆盖下图像缺值插补处理的一种新算法; 采用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方法, 研究了基于像元的积雪覆盖率及积雪空间分类算法, 模拟出北疆地区积雪深度遥感地学反演模型. 研究结果可为牧区雪情动态监测、分析与综合评价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娅  杨国靖  周立华 《冰川冻土》2021,43(2):370-380
基于人与自然耦合视角,辨识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前沿领域。依据社会-生态系统和脆弱性经典范式VSD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利用显式空间脆弱性指数和致脆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2004—2016年肃南县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致脆因子。结果表明:该县社会-生态系统的暴露度指数介于0.374~0.725,整体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均呈持续波动上涨趋势,脆弱性指数由2006年的0.327持续上升至2014年的1.081后,又下降至0.440。该县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潜在风险和致脆因子主要来源于系统的暴露度,牲畜密度、人均GDP、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系统暴露度涨落的潜在风险因素,退牧还草工程及财政支出支持力度是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提升的关键致脆因素。未来肃南县应放缓经济发展增速,提高第三产业GDP比重、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推进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及其可持续治理长效机制,以降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