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各物质平衡观测断面近10年的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号冰川东、西支消融期各月的消融强度函数。统计结果表明,消融强度与气温的关系随着月份的不同而异,同时由于1号冰川东、西两支冰川的朝向差异导致这一关系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1概述水面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国蒸发站网所用的观测蒸发量的仪器,以前大都是金属薄板制作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锈蚀或冻坏,直接影响了观测精度,也增加了设备费的开支。1982年,我所开始研制E601B型蒸发器,系采用玻璃纤维与聚脂等材料合成制作,具有不锈蚀、热效应稳定等优点。1988年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同年被水利部列为部新仪器政策性补贴产品,并要求全国水利部门蒸发站在几年内将原金属薄板蒸发器予以更新。1992年,国家气象局也以国气装发[1992]1号文件通知全国气象部门,要求各基准气候站对新建或已建的蒸发观测的台(站),均采用、域更换)E601B型蒸发器。目前我所已向全国推出3000多台E601B型水面蒸发器,但该仪器的性能、精度究竟如何,这是广大用户所关心的,现就手头资料作一个初步对比分析,供参考。2比测资料分析提供如下对比观测资料:(1)辽宁营盘蒸发实验站1986年5-10月畅流期对比观测资料;(2)山东济宁南四湖蒸发站1987年3-11月中旬畅流期对比观测资料;(3)辽河水系老哈河红山水库蒸发站1984年5-10月畅流期对比观测资料;(4)黄委巴颜高勒蒸发实验站...  相似文献   

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的冰川水文研究始于1959年,至今有12年的观测资料。观测的内容主要有:1号冰川的融水径流,气压,气温,湿度,冰雪面蒸发和冰面融水径流;3号、1-4号、6号冰川融水径流;无冰川覆盖的流域——空冰斗的融雪、降水径流。本文在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相关插补后,就1号冰川径流的基本特征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令锋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9,21(2):115-119
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渗流理论导出了路堤侧向有地表积水入渗情形下,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渗流场耦合作用的控制微分方程,然后以现场观测资料为基础,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青康公路(214国道)花石峡冻土研究站1号试验路段路基温度场未来可能的变化状态进行了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若无渗流作用,5a后路堤左侧天然地表、路堤堤身和路堤右侧天然地表的最大季节融深分别为1.4m,3.2m和1.4m;若有渗流作用,则  相似文献   

5.
曹泊  王杰  潘保田  张兴余  崔航 《冰川冻土》2013,35(6):1428-1435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 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5.2 m·a-1)要高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宁缠河1号冰川(2.8 m·a-1). 水管河4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花杆观测区域的最上部(接近物质平衡线),宁缠河1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说明冰川最大运动速度通常出现在平衡线附近,但还要考虑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 较之早期的观测资料,水管河4号和其他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运动速度呈现出减缓趋势,可能是物质平衡持续亏损导致冰川厚度变薄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瑶山隧道现场测试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瑶山隧道是正在修建的我国目前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是京广复线上的关键工程,全长14.3km,最大埋深900m。本文介绍了在滑石排一号和二号斜井附近所进行的现场试验和观测结果,包括岩体初始应力,隧洞开挖后二次应力,收敛观测,以及利用预埋多点伸长计和挠度计所作的隧道侧壁和顶板位移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及有限元分析计算对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一般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顶部出现冰面湖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李忠勤 《冰川冻土》2005,27(1):150-15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是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进行长期观测试验的冰川之一,是国际冰川监测网中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冰川的代表,一直为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选定的全球十条代表性冰川之一.其基本观测资料被定期刊登在由国际水文协会雪冰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以及教科文组织(IAHS(ICSI)UNEPUNSCO)主办的数种资料报告上,被广泛推介于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并曾为IPCC报告所引用.近年来天山冰川站加强了对雪冰转化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在积累区开展全年度的观测取样工作.  相似文献   

8.
丁悌平 《地学前缘》1998,5(1):131-141
Sojourner与火星探测丁悌平(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自阿波罗登月飞行开始,人类进入了太阳系行星及卫星进行实地访问的新纪元。70年代的海盗着陆器对火星的探测,80年代旅行者1号与2号对土星、木星及其卫星的近距离观测,90年...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号冰洞的冰川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黄茂桓  周韬 《冰川冻土》1994,16(4):289-300
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末端开挖了2号冰洞。观测表明,冰温接近且略低于冰的融点;冰晶粗大,平均直径一般达十余毫米;大都具有多极大型组构;冰川底部含岩屑层的变形对冰川运动的贡献显;冰川末端是一个应力剧变区,应变大,纵向压缩和竖向上升明显。主应变率在10^-^1a^-^1的数量级。洞壁上应变椭圆主轴的伸长,缩短和旋转均自洞里向洞外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近出现大的物质负平衡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00,22(1):62-64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96/1997年度和1997/1998年度实测物质平衡资料为基础。利用等直线法计算出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分别为-853.0mm和-780.9mm,相庆的AAR植分别为0.25和0.33自1959以来,1996/1997年度1号冰川物质负平衡值最大,1997/1998年度次之,根据该地区气温和降水记录资料分析,造成这 结果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尤其是夏季消融期气温,其次是降水  相似文献   

1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位于天山中部喀拉乌成山脉北坡的乌鲁木齐河源,是一条冰斗-山谷冰川。全长2.33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由东、西两支冰川组成。冰斗后壁最高峰海拔4483.6米,冰舌末端3734米。冰面较为平整、洁白,裂隙不甚发育。 1号冰川的运动观测开始于1959年。1962年张长庆对前三年的运动资料进行了总结。1973年8-9月王文颖对该冰川的15个流速点作了短期观测,并和1962年的运动状况作了对比。本文在1980年以来两年多的冰川运动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应用冰川学的基本理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观测系统是野外仪器班报组在野外采集过程中记录的,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在得到地震资料后,首先就要对野外采集来的地震数据加上对应的观测系统,一般包括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炮号及道号,当出现记录上的失误时,对室内资料处理人员的工作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野外炮记录进行近道叠加来检验观测系统正确与否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查出野外记录的仪器班报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非常有效对观测系统进行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东伙房金矿位于内蒙古武川县,为一小型金矿床,属于与浅成花岗斑岩有关的中浅成中高温热液矿床。本次成矿预测思路为:在已知1放体及其他含金变带上,建立大量的观测点,把每个观测点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学等方面的成矿信息分析研究,并把1号矿体作为已知矿体,总结1号矿体的成矿信息特征,建立接近于客观实际的已知矿体模型,用之与其他含金蚀变带进行了对比,从而观测出成矿的有利地段,作者把以上这种工作方法称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第一手的观测资料,观测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标准网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设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确定了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观测网的建设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山东菏泽地区对11535和11635号标准点进行了野外观测试验,对采集的宽频及长周期数据进行了深入处理,形成的对辅助测站和中心测站布置、数据采集时间、资料处理手段和远参考测站布设等要求,将指导青藏及华北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建设,并对中国大陆其他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王绍令  赵新民 《冰川冻土》1999,21(2):159-163
根据4个波土长期定位观测场地温资料分析,西大滩观测场深12 ̄20m段地温升高0.2 ̄0.3℃,多年冻土层由下向上减薄4 ̄5m;昆仑山垭口观测场深6 ̄15m段地温升高0.2 ̄0.4℃;66道班观测场内天然场地地温高于人工沙场0.1 ̄0.5℃;可可里里观测场内天然植被场地地温普遍高于裸露场地约0.2℃。监测结果表明,影响高原多年冻土发育的因素多具有两重性,地表沙层和植被同样具有升高地温和降低地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夏季0 ℃层高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广兴  孙淑芳  赵玲  马玉芬 《冰川冻土》2009,31(6):1057-1062
采用1971-200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周围4个探空站逐日0 ℃层高度探测资料, 用距离倒数的加权平均得到1号冰川的夏季0 ℃层高度, 并与1号冰川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定性与定量分析了30 a来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冰川观测量的变化趋势及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1971-2000年的30 a里1号冰川夏季0 ℃层高度呈增高趋势, 1990年代呈陡升趋势, 与1号冰川的零平衡海拔高度、消融区面积、 纯物质消融量和融水径流深4个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为正相关;而与积累区面积、纯积累量、纯物质平衡总量、纯物质平衡值4个量反位相同步变化, 为负相关, 说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自由大气夏季0 ℃层高度具有非常好的响应.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 天山山区对流层中下层均显著变暖, 夏季0 ℃层高度升高,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加快. 1990年代夏季0 ℃层高度陡升, 进而1号冰川出现了最大的物质负平衡.  相似文献   

17.
林清良  周震质 《地球科学》1996,21(2):203-208
针对西藏伦坡拉盆地表层结构复杂,地层构造受后期改造作用强烈及野外施工条件,环境恶劣的特点,采取了如下措施:(1)在地震采集中,应用地质构造模型分析,野外采集方法试验以及野外观测资料模拟处理进一步补充的方法,研究观测系统的合理布置,达到提高有效地震反射信息采集的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地震,三维地震,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精度;(2)在资料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静校正模型,为各测线提供较准确的静校正参数,提高初次静  相似文献   

18.
贡嘎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根伟 《水文》1998,(5):37-40
介绍了贡嗄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该系统建在四川省定县海螺沟海拔3000m的森林区,共包括4个天然溪沟水文站,1个地下水位观测井,1个森林径流试验场和1个综合气象观测站。观测项目有降水、气温、温度、蒸发、日照、林区径流、冰川径流、地下水位、林下降水、树干流、苔藓持水以及人工径流场出流等水文要素。主要观测数据采用自动记录方式或计算机数据采集。该系统结构和功能完全按照高山自然地理和水文特性来设计,可为  相似文献   

19.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 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 1999年8月, 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18根, 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端变化的首次观测. 根据2000年8月和2001年8月的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分析了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和冰舌末端的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奎屯河51号冰川应属于亚大陆型冰川; 1999/2000年度和2000/2001年度的表面运动值不大, 最大流速点的年运动速度为3.15 ma-1; 运动速度垂直分量UZ的变化规律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规律相同, 即消融区的显出流作用和积累区的显入流作用. 该冰川的冰舌末端处于相对稳定的退缩状态, 1964-1999年间平均退缩量约为1.4 m*a-1, 而1999-2001年间的平均退缩量为5.0 m*a-1, 反映出冰川退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龚伟伟  师春香  张涛  孟现勇 《冰川冻土》2015,37(6):1497-1507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 421个)的观测资料, 分别对2012年的ECMW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和JMA(日本气象厅)数值模式资料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和地面风速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数值模式资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 东部地区的适用性均要高于西部地区. 对于平均海平面气压, 在西南地区JMA比ECMWF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 而在其他地区, 两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较接近实际观测, 冬季的结果比夏季好. 对于地面风速, 这两种数值模式资料各具优势.在中国东南部地区, JMA相对于ECMWF的地面风速资料更接近实际观测值, 而在中国西部地区, 则相反.就8个时次的年变化而言, ECMWF资料的年变化趋势与观测资料更为一致, 而JMA资料的地面风速大小与观测资料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