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厦门市的地方经验为例,探讨征地拆迁城市化过程的土地产权重构。相对于产权经济学派以“南海模式”为范例主张土地制度改革应根本地给与农地完全的转让权,“厦门模式”进行的是对现存征地城市化制度的“修补”,在地方政策界定被征地农村享有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即所谓的“农村预留发展用地”。“农村预留发展用地”涉及地方政府和农村间、村和村间、集体和农民间的土地资源和土地权利的分配,以农村人口数而非征地面积为基数、量化为股权、和不完全处置权的权利制度,具有沿袭农村社会平均主义和成员权的社会凝聚意义;对于已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攫取级差地租、具有实质“地主”身份的集体和农民,则在转移土地权利的同时,具有福利再分配的意义。亦即,在地方政府和农村农民之间,市场并不是“厦门模式”的主要规则。“南海模式”和“厦门模式”不同的土地权利界定方式,何者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目前尚难定论,有待实践和理论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王士君  高群  王丹 《地理科学》2001,6(6):558-563
市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流动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走向,改变了近域城市间要么行政协调、要么纯粹竞争的传统相互关系,代之以“整合并共同繁荣”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以前期实证研究为基础,从理论上论述了城市整合的背景、理论内涵和城市不整合的状态特征;指出制度创新、生产要素互补、企业集团化、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享共建是近域城市整合的动力机制和“结节点”;同时还提出了“成长三角”,“雁行式”、“多极式”、“双核式”等近域城市整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轴系统”的形成,说明“点-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6.
参考既有研究,以5 km、15 km、30 km半径为界,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开展同尺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大都市区人口分布形态较为多样化,而中心地区普遍经历了人口先扩散再回流的历程;就业主要建立在共有的强单中心模式基础上,新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中心-外围关系有显著影响,当前演化趋势是外围地区次中心提升与中心地区内部分化并行;职住空间组织模式分为以纽约为代表的“内外各自平衡”模式和其他大都市区的“圈层梯度平衡”模式。北京及其他发展中的国内大都市区应基于相同空间尺度和相近发展阶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为未来的长远发展留有调整余地。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传统稻田种植模式为稻麦(油)轮作,中稻收后到小麦、油菜播栽前尚有2个月左右的休闲期,该时段的温光时资源占全年的20%左右,利用潜力大。经多年研究集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水稻-蔬菜-小麦”、“水稻-秋马铃薯-油菜”、“水稻-蔬菜-春马铃薯”稻田新三熟种植模式,对三种新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稻田新三熟显著提高了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两熟模式的生产力提高115.2%,产值达到42218.4元/a;“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生产力提高92.3%、168.3%,周年公顷产值达到35798.9元、49952.2元;“稻-油”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油”农作模式相比,虽然生产力相当,但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904.0元,增加8.7%,“稻-麦”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麦”农作模式相比,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5341.5元,增加57.5%;“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和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分别增加18006.2元、17102.2元;“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增加16835.5元、25063.8元,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分别增加11494.0元、19722.3元。  相似文献   

8.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典型,赣南“猪-沼-果”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赣南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它通过养猪-猪粪、猪尿-沼气池-沼气-沼气渣-果园-(套种青饲料)饲料-养猪的生产模式,达到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的目的,其循环生产如图。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综合效益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金融地理与金融中心的研究进展--从专业社群运作来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东亚各国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理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些现象。从对货币与市场的讨论中,凸显出信息和社会镶嵌的重要性,同时市场活动实际发生的金融中心更是地理学关注的议题。因此金融交易与相关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引发许多金融地理的研究;而金融地理也通过考察经济活动内部运作的方式,更细致地处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以解释金融活动分布的内涵。本文回顾了近今有关金融中心相关的文献,认为要分析不同金融中心,可从其中专业社群与信息间的关系切人,并尝试提出一个分析架构,涵盖制度、社会网络与论述三个层面。这个架构表明“全球”与“地方”无法分开来谈,不同尺度的力量通过行动者而交织,地方如何在大趋势中发展取决于自身创造性的活动;政府、厂商或纯经济解释并无法完全涵盖影响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COVID-19疫情时空演化与风险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与蔓延,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极大挑战,已成为社会与学界关注的痛点问题。大流行病在人群与地域的传播扩散是人类与疫情抗争的时空动态过程,值得从地理学视角展开讨论。文章以毗邻中国疫情始发省域湖北的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官方通报的病例数据与人工判读采集的病例详细信息及相关POI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探究确诊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疫情的时空演化格局,评估重点市域的疫情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陕西省确诊病例以男性居多,年龄上整体趋向中高龄化,以40~49岁人群为最;外地感染与本地感染均以由“城”作起点的迁移主导;多呈由武汉输入型病例所致的小型核心家庭群聚感染模式,而大型复合感染及特殊场所感染影响深远。2)疫情时间变化差异性显著,整体呈现波动发展、低速衰退、平稳清存3个阶段,确诊时间相对发病时间及初诊时间存在滞后性,且输入型病例多在返陕后0~3 d出现症状。3)疫情在陕西省的空间扩散呈现“远鄂单核”的结构模式,这显著区别于其他环鄂省域。陕西省COVID-19发病率空间分异显著,表现为集中于中南部的倒“T”型分布模式;市域演变呈“三足鼎立”模态;流动路径以“武汉—西安”为主,呈“一源多汇、汉入中南”的流动格局。4)重点市域西安疫情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一组团三小片”格局,主城区风险等级高于周边区县。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各种型式空间结构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通过区域的最佳组织使其达到最佳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过程和“点 -轴系统”的形成 ,说明“点 -轴系统”理论可以导致区域或国家的最佳发展 ,因而该系统是最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根据对十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实践效果的分析 ,指出“T”型结构的战略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蔡晓梅  黄玉玲  曹婧  张博 《地理研究》2023,(5):1163-1176
拼装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理论,为探究空间关系的生成提供独特视角。本文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对拼装理论中“能动性”“欲望”和“外部联系”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拼装理论在探究日常生活和健康地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潜力;其次,基于拼装理论,文章结合疗愈景观概念重构了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尝试将宏大复杂的拼装理论情景化、具体化到实证研究中,另一方面希冀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发展疗愈景观;最后,以老年人的太极活动为例,通过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探讨了太极休闲景观中异质元素的能动性如何通过分布式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疗愈性影响的动态关系空间并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基于以物和关系为导向的本体论,拼装思维将老年人与健康关系置于扁平化的理论体系和复杂多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打破了传统的健康-疾病二元假设,以更过程、更动态、更多元的形式解读中国情境下的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6.
汕头特区由出口加工区发展为综合性经济特区,目前正在逐步转换为科技型经济特区。本文分析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科技型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为使汕头经济特区在“技术的窗口”方面发挥作用而必须着力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和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小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用地增长过快,且其发展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且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同时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小城镇发展动力匮乏;(2)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科学、全面规划;(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4)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和进镇代价大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5)固有的土地政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小城镇土地市场难以培育;(6)耕地占补注重“量”忽视“质”;(7)小城镇建设中违法用地突出;(8)小城镇土地管理薄弱。要实现安徽省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必需完善小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定位、梯度发展小城镇;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培育小城镇土地市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8.
吴波 《地理教学》2001,(4):19-19
“工业概述”一节是“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章的基础知识。掌握工业分类的知识,以便学生能从工业部门结构变化的角度认识工业布局的变化;掌握工业生产特点,了解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懂得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讨论,读图列表比较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理论,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貌、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游憩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一安全格局进行构建;根据“最小-最大约束”准则,通过镶嵌运算进行叠加,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运用MCR模型,设置并比对“生态安全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与经济协调模式”等不同模式对城镇空间扩展的影响,识别需严格保护的低安全水平区和未来城镇空间重点开发的高安全水平区。研究得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型模式更好平衡“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是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95国际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形成一种潮流。尤其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界定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本质概念、基本特征、发展模式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