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体地球化学监测是最重要的火山预警研究方法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火山气体地球化学监测研究较早,包括对不同火山活动阶段火山气体组分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火山气体地球化学观测系统,通过监测火山的CO_2、含硫气体、气体比值及同位素组成等,对一些火山喷发作出了成功预警。我国开始火山气体地球化学监测研究较晚,时间短(仅有30余年),目前仅在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云南腾冲火山等几个火山区开展了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实时、连续、高采样率监测方法及连续火山气体通量监测。建议参照国外成功的火山预警案例,尽快在我国主要火山区增加火山气体地球化学观测手段,并开展连续火山气体通量监测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鹏半岛和香港地区古火山活动带,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火山活动亚带莲花山火山喷发带上,属于浙闽粤港火山活动带,也是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为研究两地火山岩的成因机制、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两地火山活动的异同点,本文采用实地考察、同位素测年等方法,从火山地层、构造和火山活动性等方面,对大鹏半岛与香港火山活动特征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火山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相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经历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火山活动时期也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地貌特征和地质景观不同,各具特色。香港的火山机构存在超级破火山口,六边形柱状节理普遍发育。大鹏半岛火山以火山穹丘为特征,典型火山地质现象是球粒、石泡、流纹、火山碎屑较为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分析,大鹏半岛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37~161 Ma,为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马昌前  邹博文  黄贵治 《地球科学》2022,47(11):4114-4121
火山是地球内部与表层系统连接的纽带,是地球充满生机活力的体现.减轻大型火山喷发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是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主题.提出探索岩浆储库的累积组装和演变规律,研究火山喷发的触发机制,聚焦地球内、外层圈的相互作用,认识火山活动与全球气候和表层环境变化的互馈关系,构建火山地球工程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是减轻火山灾害对全人类不利影响的关键.其中,基于岩浆动力学和火山学的岩浆通道系统研究,将会为火山活动的预测和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火山活动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我们要抢占先机,在深化火山喷发机制理论研究和构建减轻火山灾害影响的工程技术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火山活动史。根据45个钾氩法同位素测年资料,将更新世五大连池旧期火山划分为4期。五大连池火山是休眠火山,有以下火山活动的动力学信息:红外探测有局部相对温高地段,微弱地震,矿泉水中CO2气体来自岩浆分异作用;新构造运动抬升。应加强火山动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在成因上与海底或陆地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有关,有些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或绝无仅有的矿床.因此,中外地质学者对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传统地质理论很少注意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的大地构造类型及其特征标志,往往把地槽型海底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与中生代以来地洼型的陆地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相混;进行不恰当的类比,使评价发生错误.笔者认为,火山活动受不同类型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和制约,火山喷发只是火山活动表现于地壳外部的一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火山灾害与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火山分布,平均每年约有50次喷发。火山喷发在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灾害。火山灾害取决于火山喷发的类型、性质、规模和所处的地点等因素。火山喷发动力作用引起冲击波、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火山喷出的气体、灰烬、碎屑流和熔岩流等也会造成很大灾害。由于火山造成的灾害严重又来得突然,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监测以掌握火山活动的脉搏。火山监测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础地质调查,二是火山活动指标的监视和测量。在中国,具有潜在危险的火山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五大连池、台湾、雷琼、腾冲以及西昆仑阿什库勒等地,其中潜在危险最大的是长白山火山。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总结了不同时间尺度内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机理,回顾了不同区域冰芯记录火山喷发物质沉积信号的研究历史,阐述了不同气候模式对火山活动影响气候的数值模拟结果,并指出了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火山活动通过释放大量的火山物质气溶胶影响气候波动,在年际至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这种影响是显著的;然而,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种影响是否仍然存在,尚需更多研究的证实.冰芯中火山喷发物质沉积记录为研究历史时期火山活动及其气候影响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相关的气候模式利用该沉积记录较好地模拟了火山活动对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气候的影响,为我们认识火山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研究未来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可能影响提供了参照.但是,冰芯中火山喷发物质沉积记录研究及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火山活动是在某个地质作用过程中瞬间发生的突发事件,而火山活动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火山活动区特有的构造形迹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均无一不与成因具有一致性。本文将从火山活动、火山机制、火山构造、分布等特征,探讨黑龙江省东部(饶河、密山、东宁地区)中生代火山生成环境、活动规律、分布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浦城—三都澳火山喷发带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产物及其所组成的火山构造的解剖研究,在肯定或重新厘定各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基础上,建立火山机构一火山岩相-火山地层模式,进行横向对比,阐明火山活动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宇湖 《矿产与地质》2003,17(3):229-232
镇安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有一典型特征的火山构造活动,属一次性喷发。火山活动对镇安镇区内多个金矿体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该火山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机构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金矿点的形成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火山气体是火山喷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的岩浆,其组成和含量的变化限定了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时空范围和强度,因而近年来成为火山活动的气候效应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火山气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洋底(洋中脊、洋岛)火山,近年来逐渐转移到陆地(陆内和大陆边缘)上的火山喷发,并建立了两种有效的测量方法:卫星观测法和岩石学方法。前者仅适用于现代活动的活火山;后者适用于历史和地史时期的火山喷发,因此其应用较广。本文主要讨论岩石学方法。岩石学方法采用的测试手段主要是电子探针和红外光谱分析,前者主要分析S,F,Cl,N和H2O的含量;后者可以测定CO2的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中部哈拉哈河-绰尔河第四纪火山区分布有34座火山,这些火山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火山岩分布面积约400 km2,岩性主要为碱性橄榄玄武岩.根据火山地质特征,结合火山岩K-Ar测年结果,哈拉哈河-绰尔河第四纪火山可进一步划分为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4期.早更新世火山岩,由于被后期火山岩覆盖,主要分布于火山区周边和出露在河谷中.中更新世火山活动最强,不论火山数量(27座)还是熔岩流规模都超过该区第四纪火山的一半以上.晚更新世时期火山活动趋弱,火山活动范围缩小,只局限于小范围区域.全新世火山活动又进入新的高峰期,强爆破式喷发和规模宏大的熔岩流,以及保存完好的熔岩流地貌是全新世火山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应用物理原理研究不同规模和时间尺度火山活动的动力过程,近年来不断受到中国火山学者的关注。过去几年,中国第四纪火山区内火山活动的物理过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进展。本文重点总结和评述了岩浆房的固结、分离结晶和活动稳定性、火山通道和喷发柱的动力学、火山碎屑流与熔岩流运移与就位的物理过程。对火山碎屑物与熔岩流的分形特征以及岩浆房的动力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过程进行了特别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火山活动是导致地球深部碳向地表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促进了地球层圈物质交换与深部循环作用.目前,火山活动与深部碳循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火山喷发向大气圈中输送CO2气体的通量与总量; 2)火山气体的来源及其演变历史; 3)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例如,大火山岩省、洋中脊和俯冲带火山活动)对地球深部碳循环贡献的差异.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阿什库勒火山群1951年阿什火山喷发物斑晶中原生岩浆包裹体和基质玻璃的实验室测定表明,阿什火山喷出的气体成分主要由H2O,CO2,S,Cl和F组成,利用"岩石学方法"计算的阿什火山喷发向大气圈输送的CO2气体总量为1.01×109kg.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火山分布与断裂关系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大连池是世界陆内单成因火山的典型代表,明确断裂与火山排布关系对研究此类火山活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表观察与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区域构造、地表出露断裂或破裂带、火山喷发时间次序(如一些火山存在由SW向NE依次喷发的规律)、区域剖面图以及不同向排布的火山规模规律等现象,研究了五大连池陆内单成因火山群火山排布与断裂的相关关系,认为五大连池地区具有NE,NW和近E-W三组方向的7条断层。区域大地电磁资料以及东北地区深部构造研究也支持这一分析。由于这三组方向的断裂还出现于火山活动之前的花岗岩之中,加之地震数据、地质历史时期的应力状态以及河流阶地研究显示在火山活动时期本地区不存在活动断裂,这些断裂应该形成于五大连池火山活动之前,并在火山作用过程中为岩浆提供了向上运移的通道,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地表火山分布,即三组火山沿NE向断裂排布,两组火山沿NW向断裂分布,两组火山沿近E-W向断层排布。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物质来源对研究多金属结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中火山物质研究及海水玄武岩反应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海底热液活动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结构成矿物质与火山活动密切关系,其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岩浆絷液活动以及玄武岩类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铁锰矿成矿规律浅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是在穆云库姆-克齐尔库姆-伊犁微板块上形成的陆缘盆地,在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拉张至稳定再拉张、火山活动剧烈→平静→强烈的地质构造及火山活动发展过程,控制了盆地内以铁为主的火山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及化学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西天山海相火山-沉积型铁(锰)矿床,具有距火山活动中心由近到远,成矿类型由火山喷溢堆积型至火山沉积型再到化学沉积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古火山岩区,对古火山及古火山构造进行再造,这对研究火山作用的演化及其演化规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进而在研究火山活动过程中伴生的火山构造与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则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火山活动与铜铅锌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地质构造复杂,古生代火山活动很强烈。从寒武纪到二叠纪都有火山喷发,以泥盆、石炭纪火山喷发活动最强。铜铅锌矿的成矿与火山活动关系最密切。铜铅锌矿主要产于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发育地段。依据铜铅锌矿成矿特征与火山活动的关系,新疆北部具有火山喷发—沉积、火山热液、次火山岩等类型的铜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
火山区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脱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全球碳排放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国外火山气体研究成果为基础,概述火山气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并重点探讨国外间歇期火山区土壤脱气、温泉脱气及喷气孔脱气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估算方法及其相应规模。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火山间歇期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