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有形成海岸沙坝这一潟湖形成的过程,其前身是晚更新世末期由风暴活动形成的风蚀洼地。应加强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形成、发育类型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究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演化机理和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2.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的发现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沙丘岩也称碳酸盐风成岩、风成灰岩,是Sayles于193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热带、亚热带条件下,由碳酸钙质颗粒取代石英砂成为主要成份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海岸沙丘.据Mckee 1983年报道,已在世界26个地点发现了风成岩的存在.近年来,我国有人报道过西沙群岛石岛和海南岛的沙丘岩或风成灰岩.在闽南粤东沿海,海岸沙丘十分发育,在贝壳物质丰富的局部岸段,往往形成沙丘岩.本文所报道的海岸沙丘岩,位于福建莆田平海后石井村南约100m处,系张德泉于  相似文献   

3.
河北昌黎典型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探地雷达探测了昌黎海岸沙丘区典型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的沉积构造,据此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昌黎海岸带在2 000 a BP波浪作用下发育滨岸沙坝,沙坝主要以向海向陆缓倾斜的沉积构造为主,现今的风成沉积发育于滨海相沙坝之上。海岸带向海一侧经历了潮上带前丘到横向沙脊的过程,横向沙脊在东北风的作用下主要发育向陆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同时由于向岸合成风力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层理的倾角略有差异,记录了海岸带风沙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内侧新月形沙丘由4组倾角不同的层理组成,被较大规模的二级界面分隔,复合新月形沙丘(链)经历了由盾状沙堆到典型新月形沙丘的加积发育并遭受风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白垩系赤山组沉积与储层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油钻井及野外地质露头等资料,利用薄片资料、扫描电镜资料、岩屑录井资料、孔渗资料及压汞实验分析,对苏北盆地白垩系赤山组沙丘沉积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储层物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沙丘作为沙漠沉积中最重要的亚相类型,以风成沉积为显著特征,具有沉积厚度大、成熟度高、电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溶蚀作用是孔隙的主要形成作用,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极其发育,是油气的良好储集层。沙丘沉积的研究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风蚀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丘风蚀坑是沙质海岸常见的风成地貌形态,是固定沙丘开始活化的明显标志.福建长乐东海岸风沙规模大、地貌类型多样,发育了许多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部分海岸沙丘发育了风蚀坑.根据对研究区风蚀坑的实地调查,本文论述了风蚀坑的形态特征、风蚀坑内的风速与风向变化,以及风蚀坑的风沙搬运与沉积过程,并对风蚀坑的成因和风蚀坑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文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区主要发育槽形风蚀坑,风蚀坑中轴线的方位多介于NE40°~NE65°之间,两侧侵蚀壁坡度介于35°~40°之间.(2)大型风蚀坑,风速在顶部最大.小型风蚀坑,较狭窄部位的风速可能大于项部.(3)大型风蚀坑,沿着中轴线上风向基本上保持不变,近侵蚀壁的风向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小型风蚀坑,从坑口到坑顶的风向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市海岸风成沙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20~30m,最高42m。在沙丘发育最充分的地区自岸向陆,沙丘按形态可分成岸前沙丘,沿岸主沙丘链,斜向沙丘链和平坦沙席等4种类型。沙丘由分选极好的中细砂组成,具有微弱的负偏态和双跃移特征。沙丘内部发育有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低角度楔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滦河新三角洲和沿岸海滩的丰富沙源、向岸和离岸两盛行风的频繁交替以及适宜的空旷地形空间是塑造沙丘的主要条件。加强管理,保护沙丘的自然面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滦河口北岸,海岸带分布有往北延长约40公里,宽1.5—2公里的大沙丘。走向NE—SW,与沿岸沙坝平行,单个沙丘的迎风缓坡也朝向东北,所以沙丘的形成与东北强风有关。一、沙丘的物源海岸大沙丘,呈棕黄色,一般高程20—30米,中上部沙层,具有高角度的板状斜层理。  相似文献   

9.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相似文献   

11.
陆架沙丘(波)形成发育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架大、中、小、巨沙丘(沙波)发育的动力机制与河流沙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前者含定时多向的潮流、持续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后者为单向持续水流。20~100cm/s的底流速是发育沙丘的动力因素,水流的多向性和浪流的偶发性又常常制约沙丘发育的强度和迁移的速度;陆架浅水区(小于18m)受破浪的影响,沙丘尺度与水深呈微弱负相关,深水区水深的影响甚微。陆架输沙量是沙丘发育的物质条件,特别是细、中砂底质,在此粒度范围内沙波尺度与粒径呈微弱正相关,平缓广阔的地形在沙丘发育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区域埋藏古土壤、潮坪、长江下游河道浸滩、舟山滨岸风成沙丘、南京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体的磁组构测量统计分析,取得了各自的标志特征。该2特征揭示出,舟山滨岸风成沙丘与南京黄土吉土壤序列沉积的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基本一致,其物源来向却显示出巨大差异;上述两类沉积体与上述现今潮坪、河道漫滩沉积体地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及物源来向均显示出绝然不同的标志特征。然而浸滩物源来民南京黄土的物尖兵为向却  相似文献   

13.
黄海南部黄海槽沉积的成因及其浅地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松龄  李国刚 《海洋学报》1991,13(5):672-678
通过浅地层剖面仪测量记录的分析与研究,再与部分岩心的系统分析和14C测年资料相结合,发现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黄海槽沉积具有如下特征:黄海槽南坡,由岛架沉积所组成;槽口由风成沙丘群及其沉积所组成;中部槽底在海退初期为强沙漠化区,地层中出现若干具有平行斜层理的所谓“休止角”结构,反映为风成沙的沉积特征,后期槽底的北部也发育了薄层衍生沉积;北部槽坡上则发育了厚层衍生沉积。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也未改变这种基本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14.
风成碳酸盐岩作为一种独特的海岸地貌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分带上多属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与全球气候带的吻合较好。风成碳酸盐岩在各个时代均可发育,但以第四纪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最为常见。风成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气候背景的影响,还受海岸地貌背景及浅海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制约,并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密切,相对而言在海平面高位期发育更好。西沙石岛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是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少数实例之一,是东亚季风的产物。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存在可能反映了该区晚更新世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石岛风成碳酸盐岩与古土壤的旋回变化可能反映了气候背景的干湿变化或海平面的波动,其成因机理的深入揭示对南海西北部东亚季风及古海洋的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长乐东海(DH)海岸沙丘剖面加密采样,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分析确定了DH海岸沙丘的发育年代。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以粒度参数作为主要代用指标,综合对比东亚和北半球其他地区小冰期(LIA)风沙沉积记录,以及东亚冬季风变化序列、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福建海岸线历史变迁等记录,探讨长乐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DH沙丘砂以中砂和细砂为主,总体分选极好,负偏至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基本符合现代典型海岸风成砂的特征;(2)OSL年代学分析表明,DH沙丘是近300年来的小冰期中后期发育的,这一时期总体气候特征是冬季风偏弱条件下的干冷多风,叠加频繁的人类耕作活动,海岸沙丘广泛发育;(3)LIA晚期以来,DH沙丘平均粒径代表的风沙活动强度与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对应较好,但是与欧亚大陆西海岸的NAO位相变化晚期序列的相关性不明显。区域台风、风暴潮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海岸带产生快速的风沙侵蚀和堆积,造成粒度记录信号的局部缺失或突变;(4)以DH沙丘为代表的海岸沙丘演变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动密切相关,可能记录了晚全新世海平面总体下降背景下的次级波动信息。自汉代以来,长乐海岸线逐渐后退,至今向东推进约5—10km,海退过程有效的促进了海岸沙丘向海进积发育。  相似文献   

16.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和岛屿的海岸线总长约32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有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160多个,绝大多数常年不冻,除河口区外,大部分不淤或很少淤积,具有良好的建港自然条件。据统计,全国宜建港的海湾和大河河口近120个,宜建港的岸线总长超过90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总长400多公里;可供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0多处,其中可供建设万吨  相似文献   

18.
高伟  李萍  高珊  田梓文  李兵  刘杰  徐元芹 《海洋学报》2020,42(11):88-99
通过无人机和滩面高程监测等技术手段,获取了1909号台风“利奇马”过境山东省海阳市前后的海滩监测数据,分析海滩在台风前后的整体形态和剖面冲淤变化,探讨了海滩演化对台风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台风过境后海滩整体形态以风成沙丘面积略有扩大、高?中潮带滩面发生下蚀和微地貌消失等现象为主。台风对海滩的影响以侵蚀为主,造成了约2.43×104 m3的侵蚀量,且主要发生在高潮带滩面;风成沙丘以弱淤积为主,但部分岸段发生严重冲蚀;后滨则受大风和冲越流携沙堆积后以弱淤积为主;中低潮带冲淤主要受其滩面坡度控制,表现为高坡度滩面冲蚀,低坡度滩面弱淤积,且台风过后形成多个小型水下沙坝。整体而言,台风“利奇马”对山东海阳海滩演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沉积物收支愈发亏损,进一步加重了海阳海滩的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已被国家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类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以壮丽的沙丘海岸景观为主体,宽1~2公里的沙丘连绵30公里,高一般20~30米,最高点大圩顶达45米。沙丘带的外侧是宽敞的海滩,沙细、坡缓、潮差小。沙丘的内侧有面积8.5km~2的七里海泻湖以及茂密的刺槐、小叶杨人工林带和以砂苫台草、芦苇为主的野生沙生和湿地植物。区内有鸥类、鸭类、鹬类等鸟类168种。浅海水域桡足类等浮游动物53种,鳀鱼、黄鲫等游泳生物78种,文昌鱼、毛蚶等浅海底栖动物150种。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广西江平地区沙坝—泻湖沉积相序与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地貌、第四纪地质野外调查和3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碎屑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江平沿岸沙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相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沙坝-泻湖发育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基岩侵蚀面上,其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为:基岩侵蚀面→河床→、河漫滩相→河口湾、近岸浅海相→滨外沙坝、半封闭泻湖相→风成沙丘、封闭充填泻湖沼泽相。本区的沙坝泻湖属于海退型。作者初步认为本区沙坝可分为新、老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