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从省级的地震分析预报单位的角度,总结了大同地震前如何判定水化前兆异常、进行异常的组合分析、确定地震三要素以及提出预报意见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由于采用了水化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的成果,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地震前仍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表明实用化攻关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华北十二次5.0级以上地震前兆异常的清理总结,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兆异常的某些特征,得出了用于计算预报发震时间和震级的统计公式,并用唐山7.8级地震进行检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在今后的预报实践中作为试验性的综合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4.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1989、1990年首都圈地区所发生的中等地震(不含唐山余震)的磁效应。在该地区,中等地震的磁异常是较明显的,具有一定的监视预报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在所发生的5个中等地震中,4个震前有异常显示,并对其中的3个震前做了有震预报。最后,对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的途径和异常出现的随机性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地震综合计算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了经验性综合预报的基础上,提出前兆异常所提供的地震综合信息量P和异常时序的平均时间T及强信息区展布半径R_1三个物理量,采用数学物理方法导出了一个预报地震三要素的综合计算预报方法。此方法使用台网中各异常的地点和出现时序,可定量地计算出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相应的标准误差范围。文中列举了对华北地区台网具有监测能力的区域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的计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跟巧  常秋君 《内陆地震》1990,4(4):367-373
观测断层气体的动态,研究它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是一种新的短临预报方法。1990年青海茫崖6.7级地震、共和6.9级地震前,断层气Rn、Hg的异常变化特点是临震突变幅度大、异常反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对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级地震的中短期监视及跟踪预报过程。根据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和可公度性计算结果,在该次地震前对大形势进行了预测。1995年10月以后,滇西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大幅度、多手段的同步异常,其中以水氡 、水位和CO2异常为主,沿中甸-南涧的地震区分产为集中。根据上述异常特征及异常分布情况,作在该次地震前2个同大理州政府提出了书面预报意见,认为1996年2月底以前在中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台站分布、前兆异常分布进行空间(二维)扫描,得到台站密度分布及异常密度分布。根据各点在台站密度值n中存在k个异常的概率,取其倒数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信息量,从而得到区域地震综合信息量分布图,为地震综合预报提供了一个有一定客观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地下水地震异常特征及预报指标的研究杨明德(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开展地震科学研究与预报较理想的场所。自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在西宁、格尔木、玉树等地建立了地震地下水观测...  相似文献   

11.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12.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13.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us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volve many subjects. To predict large earthquakes from small to moderate foreshocks has a clear meaning in physics. Som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used in China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nomalies used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that use the anomalies in seismic patterns, including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in regional seismicity, the appearance of seismic gaps, seismic belts, seismic swarms, and foreshocks and those that use anomalies in special values and in seismic waves, such as the anomalies in b values and f values, in the Vp/VS ratio, Q values, stress drop, and shear stress.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逐个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每次地震震前的异常地震活动特点,进而寻找强震前三个月共性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最后用物元分析方法,对地震强度预测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建立了初步的综合物元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离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 ,认为离石地震台定点形变 (水平摆倾斜 )是地震异常信息传递的放大器 ,是山西地震活动的窗口 ,对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监视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19.
啜永清 《地震》2002,22(1):70-76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震前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象,以及发震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所占比例较高的现象。归纳出根据异常小区数从多-少-发震的时间预测方法和根据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高比值的地点预测方法,它是利用地震活动因子进行预测的更易于识别的时空异常特征指标,经R值评分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其震后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美凤  林世敏 《地震》1997,17(2):184-194
通过对台海海峡7.3级地震序列研究表明,该地震是一次板内的主-余震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确定此次地震是NW走向断裂的走滑正断层错动;震区地震构造背景和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我国东南沿海成一体性,表明属于我国东南涡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震前出现多项地震学异常。震兆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本次地震有一寂的可预测性,根据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认为近期东南沿海的一系列中强震活动属于该带第五活跃幕的地震群体活动并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