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多发点情况下地震救援路径的优选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震后的救灾中交通运输任务十分紧急,而地震对于道路的破坏使交通网络结构发生明显变动,无法实施原有的配送计划。前人的救灾运输路径优选算法只能解决运输的单发点问题,难以满足救灾中多处救援物资及时到达和救援物资量上的需要。为此,设计的优化算法将救援的单发点扩展为多发点,将各条路段的最大运输量考虑进去同时兼顾震后道路权值的修正,以此得出的最优路径,不仅能满足运输任务的及时性,同时又能满足运输量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中办法互有差异、系统各有不同,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物资储备的现状,且不易在震后应急救援中对物资进行快速合理地调度等问题,提出数据资源化、业务标准化和服务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此研究并建设面向全国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单位,统一化的服务于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的物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已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上线,运行结果表明,有效提升了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使用和分析的水平,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地震应急;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灾后救援中,交通系统既是救援物资运输的通道,也是抢救和安置受伤群众的重要保证。然而破坏性地震后,交通系统的破坏以及急增的运输量给伤亡人员的转移和救援物资的运送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灾后第一时间给出最优路径的建议,帮助救援队快速高效的进行灾后的救援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考虑震后条件及应急需求,对已有的最短路径,最大容量路径进行改进。利用Dijkstra算法和深度优先算法,考虑路段的通行能力、抢修效率和应急期限,给出了以最大运输量为目标的最优路径的评价方法,为震后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物资是救援的基本条件,从受灾者关键期自救角度研究应急救援物资结构对受灾者充分利用灾后救助黄金期展开自救工作,降低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应急救援物资基本类型相对固定,基于国家应急物资分类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各类物资的紧要程度排序并得到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分类结构。应急物资数量结构具有变动性,区分自救者的双重身份,采用范例推理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救援者和受灾者角度对应急救援物资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理论上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应急物资数量结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能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高效快速实施。为探索应急救援物资消耗规律,科学指导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于灰色预测方法构建了GM(1,1)模型,结合某单位多次应急救援物资消耗实例,对救援物资储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灰色预测法进行预测其平均相对误差明显小于其他方法,说明了灰色预测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对于指导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地震紧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使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援,中央在天津、黑龙江、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西安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本文介绍这些仓库的设置、构建、管理、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利用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等资料,将乌鲁木齐市按区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提取近几年的人口数据,研究表明,各区表现出"人口数量增长率大密度小,人口数量增长率小密度大"的区域差异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分布将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根据人口分布情况指导当地的地震救援工作更有针对性,使地震搜救工作更精准,救援物资分配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抽样调研统计,分析物资储备的模式和特点.以2007年宁洱6.4级、2014年鲁甸6.5级和2015年沧源5.5级三次地震应急救援物资流调为例,对三次地震的物资投入来源、投入种类、分发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物资储备、物资流调、物资需求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逻辑关系,以及云南地震应急处置中的一些物资流调经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 38565—2020),对震后所需应急救援民生保障物资种类进行梳理,参考地震应急处置经验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制定地震应急救援基本民生保障物资最低需求标准。对2007年以来有记录的物资投入数据进行梳理统计,采用数值拟合方法构建震后物资需求模型,计算震例模型值、标准值,并对实际值与模型值及实际值与标准值偏离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模型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李锰  兰陵  周文 《高原地震》2011,23(4):56-60
根据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背景,分析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目标,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阐述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1614年平遥6?级地震的各版本地震目录的参数、记录此次地震的历史史料、关于该地震的研究文献,对比了山西断陷盆地的12次5.2级至6?级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破坏情况及有感范围,得出了此次地震的震级偏大,定为5?级更为合适的结论。同时,在前人对该地震震中参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震参数校订的新方法,重点定量分析了平遥一带仪器记录的小震空间分布、震群分布和地震密集值分布特征,并结合平遥一带断裂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讨论了平遥地震的震中参数。  相似文献   

12.
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参数和前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地给出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及震前地震活动的特点,观测台网分布和前兆异常,以及对宜宾5.4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P波初动资料,计算2009年11月5日陕西省高陵县ML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并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分析烈度分布特征.根据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分析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认为,该地震发生在泾阳—渭南断裂上.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s4.8地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s4.8地震序列特征,利用P波初动及振幅比和波形反演CAP两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结果表明,隐伏的西辛封断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模板识别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L3.4震群序列目录中遗漏的地震事件,并加入波形互相关信息对震相到时进行校正,采用盖革法进行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震群震中呈NEE向分布,与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走向一致,并主要集中在该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震群中最大地震ML3.4的P波初动解的一个节面走向与精定位后震中展布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可推测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可能为怀来ML3.4震群的发震构造。震中集中分布的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属5个分段中滑动速率最大的段落,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是由断层慢滑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The regional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for the Zhangbei- Shangyi earthquake is described,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scopic seismic intensity,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ineaments on satellite image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e earthquake and possible seismogenic faul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is a result of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 northwestern termination of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and we should 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trend of seismic activity along this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7.
福建街面水库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松建 《华南地震》2006,26(4):41-47
福建街面水库2006年10月下闸蓄水,分析了街面水库库区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地震活动特点,并结合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认为街面水库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破裂过程,迄今为止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和模型得到的同震破裂发布具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地震前后GPS和InSAR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反演该地震的同震破裂分布,检验各种可能的模型参数,得到在数据与平滑优化约束下尽可能详尽的结果.建模过程经历三个步骤:(1)采用直立断层模型反演,根据解的分辨率和拟合差的折中曲线得到最优平滑约束;(2)改变断层倾角,找到使得观测数据和正演计算拟合最好的断层倾角;(3)根据前面两步得到的最优平滑约束和断层倾角求得地震同震破裂分布.比起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的地表走滑分量随断层分布与地质考察数据符合得更好.我们还发现形变沿断层两盘并不对称,断层南盘的位移比北盘大10%~20%.这种位移场的不对称性可以由倾角约为80°~81°的南倾断层所解释.我们首次用大地测量数据揭示了太阳湖断层东端和东昆仑主断层西端~50 km的左阶断层上吸收了0.1~0.2 m的正断层分量,昆仑山口断层段吸收了~0.8 m的逆冲分量.地震释放的总地震矩为9.3×1020 N·m, 对应于 Mw8.0的地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间因素(材料内部作用、荷载作用和环境影响)和事件因素中的地震因素和抗震加固,通过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和结构材料与构件的试验分析,结合现有的结构动态抗力函数以及不同极限破坏状态和结构抗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结构的动态易损性。研究事件因素中的拆迁和新建对城市建筑结构数量和类型的影响,以及未来城市不同结构类型的变化特点,给出未来城市的动态震害矩阵;研究群体震害矩阵的异地应用和事件因素中拆迁和新建建筑对震害矩阵的影响,在已有震害预测城市的建筑结构基础资料上,应用模糊数学中可信度方法,形成目标城市的动态震害矩阵,有利于进行结构的抗震设防和地震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