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线强度对条斑紫菜单孢子形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条斑紫菜栽培事业和科学实验的进展,人们已对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紫菜丝状体大量形成和放散壳孢子及壳孢子的附着。然而对于紫菜叶状体形成、放散单孢子及其附着,除右田清治曾对单孢子的附着光强进行过研究外,尚未见到其他的报道。本实验就条斑紫菜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同光线强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实验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光线强度对条斑紫菜壳孢子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菜的全人工采苗,就是用人工方法使紫菜丝状体贝壳放散出来的壳孢子附着到养殖网帘上去的整个过程。丝状体放散壳孢子的多少是人工采苗的基础,但是壳孢子能否很好地附着到网帘上,还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光线强度就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条斑紫菜壳孢子和单孢子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紫菜的全人工采苗过程中,壳孢子的放散,和附着到养殖网帘上的这段采苗过程,都是在室内水池中进行的。但壳孢子能否很好地附着到网帘上,总是受到水池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必须有适宜的光照强度,以及将池水充分搅动以外,池水的温度也是影响壳孢子附着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每年的条斑紫菜生产性采苗过程中,一般到了采苗季节,都能够比较顺利地按预期的  相似文献   

4.
光温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和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状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丝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3)实验光强下,光周期≤12h,孢子囊枝的形成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长于12h,孢子囊枝基本不形成。(4)藻丝的色泽随光强的增加由红色趋于黄色,不同温度下,形态和色泽与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有关。(5)在实验光强下,壳孢子的形成量与光强关系不大。认为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调控丝状体的生长发育进程,获得理想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 孢子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健  宫相忠  高伟 《海洋与湖沼》2013,44(6):1661-1666
将实验室保存的萱藻丝状体经过扩增、诱导得到具有成熟孢子囊的丝状体作为实验材料,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0—126?mol/(m2·s)]、温度(7—27℃)、盐度(8—56)、pH(6.7—9.7)对萱藻孢子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萱藻孢子附着的最适光照强度为54?mol/(m2·s), 在此光照强度下, 单位面积的孢子附着量最大; (2) 温度对萱藻孢子附着的影响显著, 19℃是萱藻孢子附着的最佳温度条件; (3) 盐度过低(≤24)或过高(≥40)都会造成孢子的死亡, 萱藻孢子附着的最适盐度为30; (4) 在设定的pH范围内, 当pH为8.2时, 最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海柏(Polyopes polyideoides)果孢子的放散及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10~26℃的条件下,海柏果孢子均能够完成放散附着;18℃时,海柏果孢子放散附着速度最快且总量最大,而当温度低于5℃或者高于30℃时,海柏果孢子的放散附着受到抑制,几乎不放散附着;海柏果孢子放散附着的适宜光照条件为80?mol/(m2·s),光照强度过高时海柏果孢子的放散附着明显受到抑制;盐度为22~36之间利于果孢子的放散附着,当盐度低于8,高于40的时候,海柏果孢子由于受到了盐胁迫,几乎不放散及附着。  相似文献   

7.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经济红藻。本文比较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光照强度(0,20,60,120,200μmol.m-2.s-1)及盐度(8,16,24,32,40)条件对舌状蜈蚣藻果孢子的放散及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舌状蜈蚣藻果孢子放散的最适宜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适宜盐度24~40;果孢子附着的最适宜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1,适宜盐度为24~40。温度及光照条件对果孢子的放散具有显著影响,在20℃、120μmol.m-2.s-1条件下放散量最大,低温(10℃)以及黑暗条件下可以显著抑制果孢子的放散;中、高盐度(24,32,40)条件下,果孢子放散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低盐度(8,16)条件下,果孢子的放散量显著减少。温度和光照对舌状蜈蚣藻果孢子的附着均存在显著影响,在20℃和60μmol.m-2.s-1下果孢子附着数量最多,在10℃,30℃和黑暗条件下附着数量最少;在低盐度(8,16)海水中果孢子的附着受到抑制,在中、高盐度(24,32,40)海水中果孢子的附着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世英 《海洋科学》1979,3(3):19-21
1975年我们曾对条斑紫菜两种孢子幼苗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中发现单孢子幼苗在几种实验条件下都比壳孢子幼苗生长快,放散单孢子早,由此设想单孢子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苗源。如能应用于生产,可能有利于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此重对条斑紫菜练状体放散壳孢子和壳孢子附着的影响在生产上有现实意义。我们于1976—1977连续两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 一、海水比重对条斑紫菜丝状体放散壳孢子的影响 不同比重的海水是以当地采苗用海水(比重为1.018)为基础,用加食盐或加淡水配制高于或低于该比重的海水。  相似文献   

10.
条斑紫菜壳孢子幼苗非基部假根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条斑紫菜壳孢子作材料,对室内(10~25℃,8~45μmolphotonm-2s-1,12L∶12D)萌发的壳孢子苗进行观察,结果是:10~20℃,壳孢子苗形态正常,只有最靠近基部的细胞长出假根;而25℃的不同光强下,相当比例的幼苗表现分段现象;每个藻段基部细胞有一个较大的液泡,细胞的长宽比接近1,从这一细胞长出假根的现象较普遍。假根长出的方向多数向着藻体的基部,个别向着藻体端部。非基部假根的产生有两个必要的条件:(a)壳孢子苗是形态嵌合体;(b)培养温度是25℃。这一现象在紫菜中首次报道,并对其出现的普遍性和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NH_4)_2SO_4的浓度对条斑紫菜生长和单孢子形成、放散与附着的影响。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条斑紫菜的生长和单孢子形成、放散、附着要求的营养条件不完全一致。当硫酸铵的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紫菜的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时,单孢子的放散、附着少;高浓度时,单孢子放散、附着的多。  相似文献   

12.
李世英  许璞  王敏 《海洋科学》1988,12(4):58-61
本文报道了光照时间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和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叶状体生长速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光照12h的快于6h和9h的;在光照6h和9h的条件下,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量较多。(2)缩光培养方面,在光照9h培养4天后移至12h光照条件时,单孢子形成、放散量为最多;延长缩光天数,单孢子量不再增多;减小缩光天数时,单孢子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孢子的放散与附着时限及其对附着基质的选择性,并探讨不同温度的干出处理对浒苔活力、孢子释放水平及其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在20℃(黑暗)干出12h后连续放散孢子时限约为1~10h,放散高峰出现在4h左右;浒苔孢子附着时限约为1~12h,附着高峰出现在6h左...  相似文献   

14.
光照与温度对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与壳孢子放散水平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温度对光强的协同效应以及各培养阶段对光强的需求不同,本文仅改变培养光强,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着生、生长、发育及壳孢子放散的影响,为育苗阶段光照强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16℃下采用1.3~...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温度、光照和盐度等环境因子以及尼龙绳和竹竿2种附着基对浒苔(Ulva prolifera)孢子附着率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浒苔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浒苔孢子在尼龙绳上的附着率均高于其在竹竿上的附着率,但是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浒苔孢子附着率在2种附着基上变化趋势一致,最佳附着温度为25℃,最适盐度为25,较适附着的光照强度范围为2 000~4 000lx。  相似文献   

16.
2,4-二氯苯氧乙酸对细基江蓠孢子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0,0.1,0.5,1,2,4,6 mg/L)生长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理刚刚放散的孢子和附着2d孢子,研究其对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和生长及存活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4-D使两种孢子的附着量明显降低;2.0~4.0mg/L的2,4-D可以极显著的促进孢子的生长(P<0.01);0.1~2.0mg/L的2,4-D提高孢子的存活率(P<0.01);6.0mg/L的2,4-D使得孢子的生长和存活率降低。综合以上指标,在细基江篱采孢子育苗时,孢子附着2~3d后用2,4-D处理孢子萌发体,以1.0~2.0mg/L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条斑紫菜单孢子和壳孢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紫菜生活史分丝状体和叶状体两个生长发育阶段。条斑紫菜丝状体成熟后放散的壳孢子萌发成叶状体,幼叶状体又可放散单孢子,单孢子也萌发成长为叶状体,在适宜条件下可以重复几代。可见,虽然壳孢子是叶状体养殖的苗源,单孢子苗在条斑紫菜养殖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外对紫菜壳孢子苗的生态习性已经作了一些研究,对叶状体形成,放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用冷藏条斑紫菜进行大面积采单孢子苗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全人工养殖由于是用紫菜丝状体放散的壳孢子进行人工采苗,这就必须培养大量丝状体来满足采苗的需要。为了简化紫菜的栽培过程,我们用条斑紫菜单孢子作苗源以代替壳孢子。经过室内外实验,于1979年在青岛海水养殖一埸进行了大面积采单孢子苗  相似文献   

19.
紫菜增养殖     
1.人工增殖:洒石灰水法地点选择:岩礁作为紫菜的附着基础,要进行选择,由于岩礁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岩礁生长紫菜的情况也不同。一般说来,偏北方向的岩礁最好,在冬季偏北风多,因风浪的冲击,增加了紫菜壳孢子的放散。选择的岩礁最好是大块,石质要细,少凹凸,礁面要比较平缓,以利生产。  相似文献   

20.
霉菌对金属材料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10种霉菌(即黄曲霉、黑曲霉、聚多曲霉、土曲霉、焦曲霉、产黄青霉、拟青霉、树脂枝孢霉,球毛壳、木霉)系属防霉试验指示菌,也是常见海洋附着霉菌[1,2]. 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中营养度甚低,为使试验霉菌在较接近自然的寡营养条件下,有利附着和利用被试验的金属物,本实验采用无机盐培养液:硝酸铵0.15%、磷酸氢二钾0.1%、氯化钾0.025%、硫酸镁0.05%、硫酸亚铁0.0002%,用自来水配制并将pH调至7,6.8kg 30分钟灭菌.将上述培养液250ml置于300ml三角瓶中.然后,加入10ml经蔡氏培养6天,用100份无菌水加0.005份吐温-80制作而成的10种混合霉菌孢子悬浮液.并作实验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