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壳形变测量是监测地壳变形,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地震形变和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变形观测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正确把握变形状态和变形过程,了解变形机理,提高地震预报实用化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地震测量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我国地壳形变连续观测的由来与发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潮汐形变、GPS与断层形变连续观测三结合,绘制大陆地壳应变图,实现地震物理预报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对中国陆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苏门答腊8.7级地震,是全球有地震台网以来100多年中记录到的少数几次特大地震之一。初步汇集了在中国陆区观测到的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等多学科震时和震后效应的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活动性(特别是云南地区)的显著增强;地壳形变观测,尤其是钻孔应变观测记录到地壳应力-应变的震时和震后显著变化,以及地下水温度、化学成分、特别是水位的突出变化。同时,还从库仑破裂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以及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动变形机制等方面,对这些大震效应作了一些成因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北部地区(大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和增量场的概念,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表明,这对于深入探索地震形变前兆,弄清孕震机制并进量化,细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实验场,是世界各国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验场所,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形变的良好基地。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实验场中地壳形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地震试验场的地壳形变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美国在地震预报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观测地壳形变的技术(包括常规大地测量技术、空间技术及连续观测技术)、形变网的布设与观测结果的分析、皮农弗拉特观测台站、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理论方面的研究结果及通过观测地壳形变预报地震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与地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年1月8日甘肃迭部5.9级地震前,该区域的地壳形变中长期背景和定点台站连续观测资料的震反应异常,分析研究了这此异常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祖胜  尤晓青 《地震》1996,16(3):232-238
应用地壳形变资料观测未来强震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地震容易发生在变形高梯度带上,文中归纳并提出了具体计算和编绘“地壳垂直形谱速率梯度图”的方法,主要有网格法、函数拟合法及图解法。讨论了3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给出了用图解法编绘的“全图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图!薄?  相似文献   

9.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美地壳形变与地震学术讨论会”於十月廿九日至卅一日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从事地壳形变与地震研究的50多名中美地震学者(其中美方14人),还有30多名列席代表。 会议议题是:地壳形变研究进展;与强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现象;地壳形变观测技术和仪器;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基础研究以及地壳形变资料分析处理等五方面内容。会上宣读论文共51篇,其中中方35篇,美方16篇。美方代表提交论文的共同思路着重于对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壳幔运动耦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金卫 《地震地质》2004,26(4):566-575
板块运动是地壳和上地幔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因为只有地壳变形能被直接观测到,所以将上地壳变形场与下地壳和上地幔变形场比较是研究壳幔运动耦合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结合第四纪活动断层和由20世纪以来发生的地震资料反演获得的地球表层的水平应变率场,并将相关结果与Pn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快波方向相比较,探讨中国大陆壳幔运动耦合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活动性强的构造单元,其深部上地幔塑性剪切带的展布与上地壳脆性剪切带的方位有较大的差异;反之,活动性弱的构造单元,差异较小。活动构造单元其上地壳与下地壳—上地幔之间构造变形活动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在这个部位上、下地壳之间构造活动有一定程度的解耦,使下地壳以上部分的活动与其下“大地幔流”的运动趋势发生差异,从而产生构造应变能积累  相似文献   

12.
杨绍富 《高原地震》2012,24(1):33-37
介绍了地形变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分别从大地形变测量、台站形变观测和重力观测方面,阐述了地形变测量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进展。通过震例介绍具有较好预报效果的地形变测量手段,说明利用地形变测量可以做出具有一定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预报。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地形变测量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为地震预报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对形变科研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形变监测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其效能作了肯定性评价。总结了这一研究领域20余年的得失和教训,并结合当前的体制和管理现状,改革开放对地震科研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本学科生存环境,增强其效益的建议。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视角,对本学科面临的阻力和困境进行了估计,最后展望了地壳形变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A method for computing crustal horizontal velocities and strain-rates using repeated GPS survey and other crustal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was present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data taken from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Networks with GP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North China, we derived the average horizontal velocities of the points of the networks and simulated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strain-rate fields in the corresponding areas. From thes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1) GPS can effectively detect current crustal motion and deformation, and (2)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e paper is valid, and through its use, calculated results can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urrent crustal motion and deformation than direct observation data.  相似文献   

15.
通过GAMIT软件得到福建省连续观测GPS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并引人数学形态滤波法,过滤基线中的白噪音和脉冲扰动.以福建省主要断裂带为研究背景,研究GPS基线时间序列、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与福建主要断层的相关性,分析了影响基线变化的因素,以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起,北京地区一些流动重力测点测值在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加速变化,昌平和顺义等测点附近重力场非均匀性变化增强。以北京昌平重力观测点为中心增加2条重力剖面观测线,并进行3期观测,分析重力场演化特征,采用地下水重力效应经验公式、自由空气改正关系式,分别改正地下水位、地壳形变对重力典型变化点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力变化是地下水位、地壳形变影响的结果,重力剖面观测区及附近重力变化比较平稳,变化均在误差范围内,排除该异常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荆燕  任金卫 《地震地质》2004,26(1):71-90
活动构造是现今大陆地壳变形的重要反映。文中对发育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活断层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并结合活断层定量研究对主要活断层做出了较为粗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 ,借助改进的Haines方法 (即双三次样条函数 ) ,根据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主要活断层资料 ,推算得出将地壳变形看作连续变形情况下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应变率场和速度场模型。模型与现今GPS观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吻合。文中还针对模型计算结果对中国大陆各区的运动矢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GPS观测结果的比较 ,定量估算出次级断裂在地壳变形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流动重磁和流动跨断层短水准复测资料, 分析了邵武-河源断裂带中段重磁场和地壳形变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变化与监测区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震源区附近会出现重力场变化的异常梯度带;断裂两盘垂直形变受区域断裂控制,其差异性变化有指示局部地区孕震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易县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易县地震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壳形变预报地震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华 《地震》1994,(4):51-58
本文用系统科学理论河北省及邻区形变台网为一预报系统,通过对实用化攻关PDBS软件系统等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到表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状态的形变异常指标,从而寻求适合本区预报地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