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确保矿山开采设计在基本建设时期能正确地顺利地付诸实现,在矿山开采设计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基建探矿设计.基建探矿与地质勘探不同,它是在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设计,进一步进行的探矿工作,以充分保证开拓和采准工程的正确进行.基建探矿与生产探矿也不同.它是在矿山开始建设起,直到移交生产前为止的基建时期内所进行的探矿工作.矿山基本建设一结束,基建探矿工作也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李建飞 《云南地质》2011,30(4):439-442
对部分矿体基建探矿前后矿体主要特征及资源储量对比,探讨矿体控制程度和控制网度问题。原勘探工作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很高,矿山生产探矿可适当放稀间距,减少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一、探矿坑道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坑道施工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矿山的规模、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条件、开采时涌水量的确定等起着主导作用。有些金属矿山为了获取高级储量,必须采用坑道揭露矿体,需要布置大量的沿脉和穿脉坑道。采用大量的坑道揭露矿体,其优点很多,能直接观察矿体的形状和矿体深部的变化情况,对地质取样也方便准确,有些探矿坑道还可供采矿利用,起到探矿和采矿相结合,加速矿山建设,节约国家资金的显著作用。可是探矿坑道也有不足之处,每米成本为钻探的4—5倍,掘进时间长。总的来讲,坑探对某些矿种由  相似文献   

4.
采用3D Mine矿山建模软件,综合云南省马关县万龙山锌锡铜矿山所属的地物化遥及各种探矿工程数据,在三维环境下建立了矿山的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并指导找矿圈矿工作。根据矿区基本地质统计,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和相关综合研究。建模工作与万龙山生产勘探保持同步,在前期的探矿工程数据质检和见矿工程统计数据提供方面、中期的协同矿体圈连和直观反映各矿体三维空间形态及数字特征方面、后期的矿体资源量估算与应用等方面使地质勘探工作更为高效、便捷,有效促进勘查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5.
三维矿山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述各种地质现象,直观展现地质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并为矿山动态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利用3DMine矿业工程软件,整理并数字化台吉营子金矿大量地质勘探资料,探索并建立了矿区地表模型、1号矿体模型、探矿工程模型,实现了矿区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在构建矿体模型基础上,对1号主矿体进行探索性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6.
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对矿体主要参数进行分析,获得矿体空间特征。认为铅和锌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品位与厚度也属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矿区找矿远景区进行初步圈定,为探矿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勘探工作是矿山建设的基础。地质勘探时所掘进的各类探矿巷道,不仅是圈定矿体几何形状、确定矿化程度、提交储量的重要依据,而且这些坑探工程,如果布置合理,也能为矿山开拓工程所利用。所以,在布置坑探工程时考虑采矿时利用,这对节约矿山开发基建投资、加速矿山进程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是很有效益的。  相似文献   

8.
探矿超前,是保证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但是,探矿与采矿的关系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因为基建勘探以及整个开发勘探工程多数要凭借开拓或采矿工程来布置,而且采掘工程本身也可以起到揭露矿体的作用.所以,探矿与开采相结合,是进行开发勘探的一条原则.在开拓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布置水平探矿坑道,必须考虑到坑道本身对采矿工作的影响,力求做到勘探块段的划分与采场的划分相一致.否则,探矿坑道不但不能为采矿所利用,反而会由于它的位置不适当而使矿量受到损失(图1).  相似文献   

9.
束学福 《矿物学报》2004,24(2):185-190
安庆铜矿Ⅰ号矿体是一隐伏矿体,目前采用VCR法进行采矿作业。根据目前VCR法尚无明确的网度规定和实际经验借鉴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对影响勘探网度因素,包括厚度变化因素、矿化变化因素、边界变化因素、矿体内外接触带变化因素、矿石品位及内部结构变化因素和构造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探矿情况,认为目前矿山生产探矿采用网度20m×(15~20)m是基本合理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三山岛金矿在设计上全部采用坑内钻探进行基建和生产探矿,取代了常规的坑探或探采结合的模式。自1987年以来,共钻进34000余米,取得很好的探矿效果,达到设计的目的。1 矿床地质特征 三山岛金矿床属中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即“焦家式”金矿。矿体产于矿区主断层F_1下  相似文献   

11.
邱辉 《地质与勘探》2019,55(6):1394-1403
粤东单竹坑矿区位于曾公嶂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周边已发现多个多金属矿床,区域找矿前景优越。根据区域物化探异常圈定了找矿远景区,结合矿区的地质成矿特征,选择有利地段开展大比例尺物化探扫面和地质填图,逐步明确了找矿靶区,查明了矿体的走向和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布置了CSAMT测深,推断了矿体的深部形态、规模和产状,为钻探工程验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钻探验证,在矿化带内的物化探综合异常浓集中心,发现了多个高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体,找矿成果丰硕。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单竹坑矿区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对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道河铅锌银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优越,其矿区及外围存在隐伏矿体的可能性较大。为深入研究矿区外围的找矿潜力,通过对二道河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利用地质简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找矿方法对矿区外围河口林场预测区进行了隐伏矿体预测。结果表明,河口林场预测区具有与二道河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套合程度高。通过靶区优选,区内共圈定出3 个重点找矿靶区和1 个次重点找矿靶区,推测其为铅锌银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为矿区及外围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东山湾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对不同探矿工程矿体厚度品位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资源储量的影响,并指出了勘查阶段在详查或详查以后的有色金属矿床及贵金属矿床必须用坑探验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蚌埠隆起区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信息标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蚌埠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露头零星,运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可以指导本区地质找矿工作.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重砂等资料,通过信息之间关联和转换规律的研究,确定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信息特征,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开展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几年的地质找矿工作,莱州市土山—东宋地区发现了中型变质沉积铁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二段底部的含铁岩系。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铁矿石,主要成因类型为磁铁黑云片岩型、磁铁变粒岩型。矿床范围内共划分了5个矿段40个矿体。该文以此为基础,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促进山东省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臆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研究成矿地质作用确定成矿地质体、研究成矿构造分析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矿流体确定找矿方向的"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对陕西汉阴坝王沟金矿进行找矿预测,认为矿区成矿地质体以大型脆-韧性剪切带变形构造为主;成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转换带、叠加带;成矿结构面主要为S-C面理;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变砂岩或硅质岩。利用找矿预测研究成果,在坝王沟金矿预测了有利成矿地段并提出勘查工作部署建议,找矿成果取得较大突破,表明"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对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国内晶质石墨矿的主要成矿带,已查明柳毛石墨矿、石场石墨矿等多个大型沉积型石墨矿床,五义屯石墨矿矿床是近年在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中;矿体品位厚度稳定,主要呈大鳞片粒级;矿体与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明显,具明显低阻高极化特征;本矿床具有成为超大型石墨矿床的潜力,其外围对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山锡铜矿区北部及中部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在植被极其发育的地表之下为冰渍物、残坡积物等组成的碎石层,厚度多大于3m,因此开展地表地质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找矿效果,开展了1:1万激电测量工作。通过对激电异常的查证分析,在DJH-1号激电异常南西侧边界,燕山早期似斑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两侧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发现有多期次岩浆侵入,矿化蚀变强烈,目前共圈定锡矿体10个、铜矿体8个;圈定的矿体和发现的激电异常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利山金矿床的各项地质特征,并重点就控矿构造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认为NWW向断裂带严格控制了所有金矿体的产出。NNE、NNW向断裂与NWW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了富矿段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这对该地区的找矿评价和开发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