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离子交联壳聚糖/海藻酸钠可降解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10%柠檬酸钠和3%氯化钙溶液为交联剂,制备1种可降解复合膜,研究交联时间和交联pH对复合膜机械性质和抗水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复合膜的厚度(24.2μm)小于壳聚糖膜和海藻酸钠膜厚度相加的总和(39μm),表明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在界面处部分混合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柠檬酸钠和氯化钙分别对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产生离子交联作用,且交联降低了二者的结晶度,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在交联溶液pH为7、交联时间30min时,复合膜性质最好,机械强度最高可达到120MPa,水溶性仅为8.25%;复合膜改善了单一膜机械性能不足及抗水性差等缺点,有望应用于食品的保鲜包装。 相似文献
2.
3.
应用海藻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层材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层,制备了1种新型荷负电纳滤膜。研究了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影响因素及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浓度为2.0%,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为0.9%,30℃下交联4 h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膜的膜性能(截留率)最好。实验结果表明:对1 000 mg.L-1的Na2SO4,MgSO4,NaCl和MgCl2盐溶液的截留率分别为87.2%,21.5%,32.0%,12.2%,通量依次为30.6,35.2,33.5,22.4 L.h-1.m-2。 相似文献
4.
采用海藻酸钠絮凝剂法、双缩脲法、重铬酸钾回流氧化等方法,研究了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液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以期为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回收带鱼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为1.11mg/ml,鱼糜漂洗液蛋白浓度16.54mg/ml,pH4.6,温度4℃,处理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回收率达86.68%,COD去除率达58.67%。实验表明海藻酸钠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去除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半夏多糖双水相提取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选取超声时间、聚乙二醇(PEG)6000用量和 (NH4)22SO4用量为考察指标,将分配系数、相比和提取率的总评归一值作为响应值,以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半夏多糖双水相提取参数为超声时间44 min,PEG 6000用量1.3 g, (NH4)22SO4用量2.3 g;基于该提取条件测得多糖平均提取率为44.76%,OD值平均值为0.8761,偏差为1.69%。结论:采用PEG 6000- (NH4)22SO4双水相体系分离半夏多糖,其含量高于传统醇沉法,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有机溶剂使用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毛状根诱导条件,提高其诱导率。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侵染丹参无菌苗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丹参毛状根诱导过程的培养条件(叶片大小、农杆菌活力、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浓度)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丹参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叶片大小0.8cm,农杆菌OD600为1.0,共培养时间2d,农杆菌侵染时间5min,头孢噻吩浓度400ng/L。在此条件下,丹参毛状根的诱导率为69.8%。结论:该研究优化了丹参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物对二甲基硫生产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硫(DMS)是参与全球硫循环的最主要的海洋生源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海洋中DMS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浮游植物病毒感染、浮游动物摄食和DMSP裂解酶的活动.根据海洋生物活动在二甲基硫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国际海洋科学工作者十几年来在DMS生物生产过程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秘鲁鱿鱼(Peru squid)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技术制备低聚糖,重点评价聚合度为6000—8000Da的低聚寡糖对不同状态下鱼糜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聚合度为6000—8000Da的海藻胶低聚寡糖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蒸煮鱼糜的出品率,而且对新鲜鱼糜增重率提高影响也很大,并且对冻藏鱼糜的解冻损失降低影响也有很显著。研究表明经过6000—8000Da的海藻胶低聚寡糖处理的鱼糜品质与常用的复合磷酸盐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6000—8000Da的海藻胶低聚寡糖处理的鱿鱼鱼糜,肌肉组织硬度更低,鱼糜弹性及咀嚼性更强,产品色泽更加鲜艳。并且利用6000—8000Da的海藻胶低聚寡糖浸泡处理对鱼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生物保水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为鱼糜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性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海底管道-土体-水体相互作用对土体和管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对其周围土体性质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波浪荷载和管道振动作用下海床土体内部的超孔隙水压力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管道的铺设会增大海底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累积程度,当管道发生振动时,海床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累积程度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加了土体液化势。此外,波高增加也会导致海床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累积程度增大。本文研究成果对管道-土体相互作用研究和海底管道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质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 CO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质量的影响,研究壳寡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的保护作用,为壳寡糖在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切除3月龄雌性大鼠两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并灌服不同剂量的壳寡糖。收集骨组织标本,分别进行骨密度、骨矿元素含量、骨组织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测定。结果显示:中、低剂量壳寡糖能够显著提高股骨干骺的骨密度,增加Ca,Mg元素在股骨、胫骨中的含量,保护胫骨远端的微观结构,提高骨小梁体积百分比和宽度,显著降低骨小梁的分离度以及平均矿化率;中剂量壳寡糖可显著提高股骨最大载荷和最大弯曲力。说明低分子量的壳寡糖能显著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高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1.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ponse Surfaces for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patially Variable Soil Slop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cond-order polynomial-based response surfaces on the reliability of spatially variable soil slope. A single response surface constructed to approximate the slope system failure performance function G(X) (called single RS) and multiple response surfaces constructed on finite number of slip surfaces (called multiple RS) are developed, respectively. Single RS and multiple RS a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pf for a cohesive soil slope together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 It is found that pf calculated by single RS deviates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btained by searching a large number of potential slip surfaces, and this deviation becomes insignifican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number of random variables or the increase of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In other words, single RS cannot approximate G(X)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The value of pf from multiple response surfaces fits well with that obtained by searching a large number of potential slip surfaces. That is, multiple RS can estimate G(X)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该文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HPGPC) ,明胶比浊法 ,氧瓶燃烧法三种分析方法考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几丁糖酯的稳定性 ,采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考察几丁糖酯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条件下分子量及分布宽度、样品中硫酸根含量及样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几丁糖酯的稳定性考察 ,几丁糖酯在上述影响因素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中国近海海洋热浪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热浪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发生的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海洋热浪的发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中国近海海洋热浪频发,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逐日海表温度观测资料对2019年中国近海海洋热浪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在中国近海海南岛周边海域、长江口附近海域、渤海海域和江苏外海海域海洋热浪高发,频次为7~12次;北部湾附近海域海洋热浪发生时间最长,超过150 d。在此基础上,以北部湾海域2−4月经历的一次持续时间长达数月的海洋热浪事件为例,分析了事件期间对应的气温场、气压场以及风场的异常,并进一步分析了北部湾不同季节海洋热浪事件与各气象背景场的对应关系。总体而言,2019年北部湾海域2−4月海洋热浪期间,气温偏高,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位置偏西偏北,冬季风偏弱,是此海洋热浪发生与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wave phases in association with distributions of surface elevations arestudied with wave records.Wave records of different nature are used for comparison.These are surface fluc-tuations acquired during wind wave flume experiments,representing wave generation under strong wind:andwave records measur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for wav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Three probabilitymodels,the unifrom distribution,the beta distribution,and a model from Tayfun and Lo(1989)are adoptedto study the possible distributions of wave phases.It is found that when surface elevations become skewed,wave phases deviate from the usually assumed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a better model would be the beta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近10 a ECMWF的数值预报资料,主要分析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四季和全年的海表温度、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空间分布,利用经验正交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分析了空间和时间变化特性。研究表明:海表温度、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四季及全年时空分布有着显著的变化;海表温度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59%、10.98%和6.7%,具有0.5 a、1 a和3 a的周期变化;海面风场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29%、18.39%和9.36%,具有0.2~0.25 a、0.5 a和1 a的周期变化;有效波高的第一、第二、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4.17%、17.35%和10.96%,具有0.2~0.3 a、0.5~1 a和1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幼贝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密度交互作用对波纹巴非蛤幼贝生长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3因素为温度(A),盐度(B),密度(C);3水平为-1,0,1),以幼贝生长率为响应值,以A(26℃,28℃,30℃)、B(28,30,32)和C(0.56,1.4,2.24个/cm2)为影响因子。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对幼贝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3种生态因子对幼贝生长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是:B>A>C;(2)通过SAS软件分析,得出波纹巴非蛤幼贝最适生长环境组合是温度为26.93℃、盐度为31.39、密度为1.12个/cm2,理论最佳生长率为41.47%。为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预测结果为实验条件,相同实验时间后,得到的生长率为42.30%,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响应面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9.
饵料浓度对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和排粪率法研究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在饵料(青岛大扁藻、新月菱形藻)浓度从1500到350000个/cm3时摄食率的变化。实验证明中华哲水蚤具有很强的摄食潜力,摄食率在实验饵料浓度范围内一直在增加,在较低的饵料浓度(如青岛大扁藻4000个/cm3)下停止摄食。 相似文献
20.
关键海区潜沉率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潜沉率入手,探究了潜沉率在全球变暖停滞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利用SODA资料首先分析了全球潜沉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OF分解明确了北大西洋翻转流区域和南极绕极流区域是潜沉率变率较大的两个海区,在此基础上选出了4个关键海区研究了局地潜沉率变化与全球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对关键区潜沉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大西洋翻转流和南极绕极流范围内的关键区域与全球变暖停滞之间存在超前10年的相关关系,潜沉过程可能是北大西洋翻转流和南极绕极流对全球变暖停滞产生作用的一种机制。平流项在这些关键区域的潜沉率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南极绕极流地区,海面风应力的大小与该区域的潜沉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