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产经济贝类壳色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产贝类的贝壳颜色是一个对生产、育种有重要意义的可遗传性状.滨螺、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牡蛎、蛤类及珍珠贝等贝类的壳色多态性的遗传研究及壳色选择育种的角度综述了目前海产贝类壳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壳色多态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展壳色遗传机制和选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双壳贝类同化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涛 《海洋科学》1998,22(4):46-50
通过研究双壳贝类同化率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最适养殖环境,可以为人工控制条件养殖双壳贝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判断一个海区对双壳贝类养殖的适宜情况,为选择适宜养殖海区及确定养殖模式提供依据。双壳贝类除了对海区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贝类饵料有影响外,对生物沉积也有重要作用。双壳贝类通过滤水作用摄食海水中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又通过排粪作用(假粪和粪便)和排泄作用把废物排入海中,从而影响海区中营养盐的组成和分布,严重时造成局部海区富营养化,成为引发赤潮的一种诱因。双壳贝类排粪量的多少与同化率高低有关。因此,双壳贝类…  相似文献   

3.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双壳贝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遗传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遗传学标记技术,它突破了形态和细胞水平上遗传标记的局限性,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分子遗传标记目前已出现了几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同工酶、RFLP、SSR、RAPD这几种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在双壳贝类的分类学、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育种研究、病理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分子遗传标记多应用在分类学、遗传多样性、遗传育种方面,涉及的种类较广,但主要集中于珠母贝和牡蛎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沿海的朝鲜鳞带石鳖Lepidozona coreanica,花斑锉石鳖Ischnochiton comptus,函馆锉石鳖Ischnochition hakodadensis,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异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dissimili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hirasei,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史氏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stimpsoni等9种石鳖贝壳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9种石鳖中,除史氏宽板石鳖外,其它种的贝壳总长占体长比例都在80%以上;除2种毛肤石鳖外,壳板宽与体宽之比都达60%以上。红条毛肤石鳖壳板最窄,其壳板宽度只占体宽的45%;石鳖的头板、中间板和尾板中,嵌入片上的齿裂数具有种间差异,以头板区别最大;除朝鲜鳞带石鳖、花斑锉石鳖和函馆锉石鳖较多之外,其它6种石鳖的尾板嵌入片上齿裂数均少于3个;除函馆锉石鳖外,其它8种石鳖的中间板嵌入片上的齿裂均不超过2个;史氏宽板石鳖的中间板和尾板嵌入片上没有齿裂。另外,壳表面上的各种壳饰,壳板上的嵌入片、缝合片等结构特征也具有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是一类分布广、危害大的海洋毒素.滤食性双壳贝类在摄食、消化产毒单胞藻和细菌等过程中积累代谢PST,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给人类生命健康和水产业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贝类基础生物学和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和毒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各国学者...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态性状的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种群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差异系数(C.D)和均数差异显著性这两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松江鲈鱼的鸭绿江、青龙河和富春江三个群体的表型性状,即85个样本的19项形态性状,其中包括10项可数性状和9项可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群体彼此间的C.D值均小于亚种分化的判定标准1.28的水平,即各群体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的水平,仍属同一种群。形态性状均数差异显著性的检验结果显示,松江鲈鱼青龙河与富春江两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而鸭绿江群体与这两者的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疣荔枝螺各项性状间的相关均呈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壳长(0.459)>壳宽(0.277)>壳厚(0.209)>壳口宽(0.140);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9.714+0.220X1+0.204X2+0.195X3+0.151X5。  相似文献   

8.
海洋经济贝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海洋经济贝类育种现状 ,综述了传统的杂交育种和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如多倍体、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在贝类育种中所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贝类杂种优势预测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等。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高效而可靠的手段。该技术的应用可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目前海洋贝类品种培育的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9.
海滩平衡剖面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滩剖面形态是近岸过程与海岸工程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Brunn-Dean剖面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海滩剖面形态模式。作者对近年来提出的各种平衡剖面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加强泥沙动力学研究是解决模式与实际剖面形态偏离的关键。最后作者指出了研究我国岬湾间海滩剖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紫菜"高温烂菜"现象频发,为开发耐高温紫菜栽培种质,本文研究了4种温度(15、20、25、28℃)对皱紫菜壳孢子萌发及叶状体形态建成的影响,并观察了藻体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培养条件下,适宜皱紫菜壳孢子萌发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皱紫菜壳孢子幼苗萌发初期细胞分裂为横分裂,叶状体细胞呈直线排列,生长至7—10个细胞后,细胞开始出现纵分裂。15、20℃温度组藻体多为不规则的半圆形裂片。25、28℃温度组藻体多为细长型叶片。有性生殖是皱紫菜主要的繁殖方式,但15—20℃培养组的部分藻体能够少量形成并放散类似无性生殖的单孢子并萌发形成叶状体。  相似文献   

11.
渤海西南岸贝壳滩脊发育典型,贝壳含量高、规模大,不仅作为古岸线标志,还是抵御风暴潮的天然屏障。作者通过对鲁北贝壳滩脊的沉积结构,发育环境分析,将贝壳滩脊分为堤梗和堤内充填两个亚相。前者以贝壳和贝壳碎块为主,具有平行层理和高角度斜层理,后者以贝壳细碎屑为主,亦含细粉沙,具有向陆倾的平行层理。贝壳滩脊的形成和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贝壳物质的大量富集、较强的暴风浪、风的吹积作用及入海河流的改道效应等均与其有密切关系。当黄河从鲁北入海时,潮滩快速加积,贝壳贫乏,当黄河远离本区时,鲁北岸滩相对侵蚀,利于贝壳滩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刺参种业态势分析与技术创新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而种业是刺参产业链条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但仍存在野生种质资源匮乏、良种不足及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刺参种业现状与态势,重点比较分析了"东科1号"等6个已育成良种的特点,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下未来刺参种业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刺参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实现性状精准高效选育等未来刺参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刺参种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洪彬  徐会希 《海洋工程》2022,40(2):154-161
耐压舱设计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极限承载力研究是核心中的核心。针对球壳封盖加柱形壳体耐压舱,现行标准对于初始导入缺陷数值的确定往往过于保守,对于耐压舱体数量较多的无人潜水器来说,过大的设计质量是总体设计所无法接受的。首先采用装配体整体建模策略,建立复合屈曲的受力模型,将三大非线性影响因素同时引入到极限承载力研究中,提升了计算精度。然后分别针对确定性缺陷和非确定性缺陷结构开展极限承载力研究。最后,提出以0.23%的初始缺陷导入尺度作为球壳封盖加圆柱壳体的耐压壳体缺陷导入参数,给出了导入尺度的计算方法,并借助水压试验对上述参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回填贝壳砂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亦容  郦能惠  陈晖 《海洋工程》2006,24(1):110-114121
介绍了对我国浅海大量存在的贝壳砂进行化学性质和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从贝壳在酸雨中质量损失、溶蚀对贝壳成分和形态的影响及溶蚀对贝壳砂工程特性的影响三方面研究了贝壳砂的化学性质和耐久性,发现酸雨对贝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在贝壳表面形成溶蚀凹坑,但是溶蚀作用缓慢,质量损失很小,酸雨溶蚀和海水溶出后的贝壳砂工程特性与未溶蚀的贝壳砂的工程特性相近,因而贝壳砂可用作海洋工程或港口工程回填砂。  相似文献   

15.
牡蛎壳腔容积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飞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07,31(7):15-19
为确定测量各种壳形态牡蛎壳腔容积的适宜方法,比较了排水法和称重法在测量圆形与长形等两种不同形态牡蛎体积中的异同。分别选取两种形状的牡蛎各9只,每个个体重复测量5次。结果表明,牡蛎形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但是形状和测量方法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壳腔容积结果相近,都能满足计算条件指数的要求,其中称重法的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16.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黄壳色作为选育指标构建了黄壳家系,对其4个生长性状和黄壳色性状分离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测定了黄壳家系中黄壳、褐壳色个体不同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发现:黄壳色性状能遗传并发生分离,其分离不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褐壳色亲本不会产生黄壳色子代,推测褐壳色是纯合子;第一代黄壳家系5、7月龄贝仅壳宽值显著小于褐壳家系(P<0.05),壳高、壳长、总质量差异不显著, 11月龄贝仅壳长和壳宽值显著小于褐壳家系, 14、20月龄贝的壳高、壳长、壳宽、总质量这4个生长性状均极显著小于褐壳家系(P<0.01);在第一代6个黄壳家系内,黄壳、褐壳色个体的4个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黄壳色贝在足、心、性腺中的TAC显著低于褐壳色贝(P<0.05);在鳃、闭壳肌、消化腺组织中TAC高于褐壳色贝,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牡蛎是重要的养殖贝类,营固着生活,能聚集形成牡蛎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将牡蛎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去掉其左壳腹缘端的表面鳞片并打磨平整,露出棱柱层,将其紧密粘合于水泥砖、橡胶片、磨砂玻璃三种固着基表面,背缘端用水泥固定,观察并记录牡蛎贝壳的修复及再固着情况。结果发现:左壳损伤后,在贝壳边缘会生长出新的透明壳膜,此时壳膜虽然会紧靠固着基表面生长,但却不能再次固着;将牡蛎从固着基上剥离下来,在三种固着基表面均未发现有“附着斑”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壳损伤后贝壳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不能再次固着的原因,对长牡蛎左壳损伤后的外套膜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损伤后的第1 d、第5 d、第9 d、第13 d、第17 d和第21 d,左侧外套膜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TGF-β等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温度以及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相关通路。通过基因表达数据,还发现壳损伤后Cgfmp、CgTyr、EGF-P1等与黏附相关的基因呈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成体长牡蛎无法再次固着的原因。长牡蛎贝壳损伤后再固着能力的研究,为贝类生物矿化、附着等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虾壳色素提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产加工废弃物 (对虾壳 )为原料 ,经过对对虾壳的烘干、碾碎、提取、洗涤和分离 ,提取了对虾壳色素。探讨了该虾壳色素的部分性质 ,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在可见光区对虾壳色素的 λmax为 470 nm,在 1 0 0℃加热时间不超过 1 5 min的条件下对虾壳色素对热较稳定 ,耐氧化 ,光照影响对虾壳色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病虾溃疡甲壳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由于细菌的侵蚀,甲壳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病变。由甲酚类物质组成的表壳层结构普遍受损,呈剥离状。外壳层和含钙内壳层也有大面积的深度损害。刚毛断裂的结构显示,刚毛由内轴和外鞘组成,外鞘厚度约为1μm,内轴为实心,厚度约为5μm,轴鞘结构之间有一宽度为0.5μm的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