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储层预测的精度影响油气勘探开发的经济性,而针对复杂地质背景下的低频建模方法是提高储层反演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去除研究区特殊地质界面对储层反演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以压制灰岩缝洞储层强反射引起的地震数据旁瓣效应的低频模型构建方法,以正演波动方程算法得到的地震数据为基础,迭代低频模型参与反演,逐步压制旁瓣效应的影响,最终使反演结果与地质模型一致。提出的低频模型迭代方法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刻画,为储层定量解释提供合理的弹性参数,在奥陶系缝洞型储层预测中具有较强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震阻抗反演需要适当的低频储层模型,常规反演方法是基于地震、测井资料和地震速度预测来建立储层低频模型。由于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常规方法易出现低频模型的多解性和精度低等问题。综合考虑储层顶底地震反射界面阻抗和储层厚度特征,提出了整体反映这些特征的地震偶极子波概念和相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偶极子波多重积分约束的地震反演初始模型建立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地震多重积分对储层位置和厚度识别与表示功能,再结合测井声波曲线的分频谱等数据构建地震初始阻抗低频模型。该建模方法在柴达木盆地某工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际复杂的风化壳裂缝储层地震剖面吻合好,较完整地反映了地震剖面上的地质层位与构造特征,该模型对提高地震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随机反演在文昌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反演是油气储层预测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地震信息转换成具有直接地质意义的油气藏参数信息,因而在地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叠后地震随机反演方法兼顾了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率与测井数据的纵向分辨率,更是在油气藏描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里以文昌A油田ZJ2-1油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多井平均子波,建立低频模型,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来确定水平变差函数,通过测井数据的分析确定垂直变差函数,从而进行地震随机反演,在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正演模型在预测薄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演模型的建立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区分岩性,也能进行有效的烃类检测.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国某油田白垩系储层分析,经过岩石物理建模、AVO正演、楔状模型正演和确定性反演等一系列步骤,准确地预测了油水界面和储层分布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分析结果,从而减少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5.
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是一种后期改造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很强.开展洞穴型储层建模研究对该类储层的三维定量表征以及数值模拟、储量计算等后续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成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储层建模的几个关键环节开展了讨论,包括建模策略、模拟随机性控制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等方面.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储层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在地貌分区、岩溶分带的地质框架下,以井孔数据为基础,优选能够反映洞穴发育概率的波阻抗反演信息及相干信息作为模拟的井间约束条件,选取具有趋势的同位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整合多类信息建立了洞穴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区分块设置局部变差函数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珠江口盆地HZ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剧烈,导致常规建模反演方法预测碳酸盐岩储层不适用。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对现有常规井插值建模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以碳酸盐岩的沉积相信息和地震属性信息来约束建模反演,将不同尺度的沉积相信息、地震属性信息以及测井信息进行匹配融合建模,提出了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相控多信息融合建模反演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应用新的建模反演方法能有效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精度,该方法适用于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7.
储层地震反演在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 在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高分辨处理的地震资料基础上, 利用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资料为约束的储层地震反演新技术, 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反演、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储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叠前高分辨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测井多属性反演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 加强了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是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常规的确定性反演由于受到地震频带限制,反演结果垂向分辨率低,往往难以识别单砂体厚度较小的储层分布。通过在A油田应用的实践表明,应用高密度采集的地震数据,开展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地综合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明显提高反演结果的垂向分辨率,可以更好地识别薄层砂体,为精细储层识别、油藏建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型的曲线重构地震反演技术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K46滚动开发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物性变化大,储层与非储层在声波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为此,在该井区采用了基于模型的特征曲线重构地震反演技术——SP曲线重构,反演预测结果表明储层的可辨识性与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并获得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钻井资料较少的勘探开发初期,现今流行的地震反演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储层.如递推反演分辨率不高;基于模型反演和随机模拟地震反演技术依赖大量井资料,在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反演结果可靠性不高等.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引用测井资料参与反演约束,能有效地提高反演结果分辨率,并能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同时,通过对测井资料概率密度函数的求取来实现反演,解决了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的变差函数在井资料较少,甚至在工区内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变得极不稳定而使反演结果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储层低速异常带的分布.该方法在蜀南嘉陵江组储层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在薄储层且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现今流行的叠后反演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储层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是通过对地质、地震、油藏综合研究,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首先建立构造模型,同时运用地震反演的成果结合单井岩相数据建立岩相模型,利用钻井泥浆漏失、油气田和单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微地震监测,描述油气藏内发育的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最终利用岩相模型控制建立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能够反映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的三维油气藏粗化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历史拟合、产量预测,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域为洛带气田遂宁组,该储层具有厚度薄、低孔隙度、低渗透层等特征,单一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难以达到精确刻画有利相带。地质统计学反演适用于复杂储层的地震预测和描述,与常规波阻抗反演相比,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能更有效地反映厚度薄的储层,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地质特征,能够很好地弥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缺陷,实现对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根据储层发育特征和地质规律,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采用岩性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地预测了洛带气田的砂体厚度、平均孔隙度平面以及储层厚度。  相似文献   

13.
储层预测的常规方法是地震确定性反演和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但这些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质背景中薄储层的预测。西湖凹陷平湖组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相变快且普遍发育薄煤层,其储层预测一直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分步反演方法,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基于本区岩石物理特征,优先利用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预测煤层,再将煤层作为已知的岩相信息,建立三维岩相比例体,用于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分辨率、精细雕刻富煤环境中薄储层的目的。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东海煤系地层储层预测可靠性差的难题,保障了开发井的顺利实施,将平湖组储层预测精度提高了15%,深化了沉积储层认识,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渤海中深层薄互层储层普遍存在的埋藏深、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厚度薄,薄互层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及开发程度的加深对地震分辨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在分析储层组合和地震沉积学基础上,提出地震相控非线性反演方法,以期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该方法通过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综合约束反演与模型反演的优点,根据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反演目标层段的宏观相控模型,在测井资料约束下采用非线性随机算法逐道、逐次进行外推反演,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K油田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为类似油田的储层预测、注采连通、井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非线性反演技术建立了岩性约束反演计算方法,用于地层岩性解释和储层模拟、描述等方面。文中讨论了岩性正演数学模型的建立、初始模型的选取和约束条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给出了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计算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反演结果,并分析了反演精度。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说明了岩性约束反演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给出Sun工作站上应用该软件处理某油田实际资料的岩性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理想场所,资源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结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背景,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压稳定条件、气源形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方面,系统分析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和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类型与成因模式。结果认为,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主要发育扩散型水合物,而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主要发育渗漏型水合物,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则发育兼具扩散型与渗漏型特征的复合型水合物。  相似文献   

17.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s are present in Unit I during Miocene of Gas Field A in the Baiyun Depres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aucity of well data and the great variability of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ake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main gas reservoir, and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as field. Therefor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vailable seismic data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hen 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models. A suitable reservoir modeling strategy or workflow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eismic data has been developed. Five types of seismic attributes were selected to correlate with the sand percentage,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amplitude performed the bes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MS amplitude and the sand percentage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reservoir sand distribution map. Three types of mai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ere identified: debris channels, fan lobes, and natural levees. Using constraints from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oundaries, a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sequential indicator and assigned value simulation methods. Finally, reservoir model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eismic inversion data were established. Property cutoff values were adopted becaus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from well-logging interpretation are intrinsically different.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reservoir property cutoffs is a key step in reservoir modeling when using simulation methods based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ontrol. When the abnormal data are truncated an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its a normal distribution, microfacies-controlled reservoir property models are more reliable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equence Gauss simulation method. The cutoffs for effective porosity of the debris channel, fan lobe, and natural levee facies were 0.2, 0.09, and 0.12,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effective porosities were 0.24, 0.13, and 0.15.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seismic inversion data, and also makes the property data of single-well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more conformable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us, the method allows use of more reliable input data when we construct a model of a sandy debris flow.  相似文献   

18.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先成型"致密砂岩气的勘探重点是寻找相对高孔渗砂岩,基于该观点,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以"相控储层"为思路,结合构造、沉积等研究成果,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工作,以此寻找相对高孔渗优质储层。研究区有利储层较为成功的预测表明,依据地质、测井资料,采用拟声波重构技术可有效提高测井曲线岩性识别能力,并为砂岩识别提供波阻抗门槛;利用自动迭代子波扫描求取每口井的最佳子波,实行多个子波同时参与反演,可获得初始模型与井旁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另外在构建地质模型时,针对不同储层的沉积特点,选取了不同的插值方式进行分段反演,有效划分出不同层段中有利区带及最佳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