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是集站网运维管理和观测数据采集、传输、保存、挖掘、共享及成果产品于一体的平台,是观测站网的核心。从总体框架、管理系统、特点及优势3方面介绍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情况;结合开展项目,通过数据集成、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加载应用阐述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践;最后,对一体化平台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展开,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紧迫性的系统工程,合理分析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各项需求,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厘清目前发展动态,有利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通过需求分析,明确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的各项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思路,针对各项需求介绍了当前的发展动态,构建了基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分类体系,划分了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形成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并梳理出3个标准规范讨论稿,提出了基于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野外观测台站布设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观测技术体系,搭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为跟踪研究各类自然资源动态变化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供了数据支撑,最后,对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成果有力推进了我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支撑服务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是自然资源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实施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这项基础性、公益性、紧迫性的建设工程对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长期且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不够、预判资源环境数据支撑不足、实现以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为管理单元、评价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资源间耦合平衡过程、预判资源环境生态演变趋势及优化自然资源空间结构配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观测研究是获取自然资源现状、预判未来状态的主要手段。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相对完善,但观测研究体系相对不系统,数据积累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搭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分别从无人机遥感观测、数据融合及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方面给出了建议: 充分利用和发挥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倾斜摄影测量等技术,开展自然资源立体观测; 借鉴降水、陆面、海表和三维云气象多元数据融合经验,开展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的数据融合; 利用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经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这些建议对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保障、野外观测台站日常管理与制度及人才队伍保障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保障体系框架。构建的运维模式层级清晰、职责明确,保障体系框架涵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能满足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和定位观测的运维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展开,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紧迫性的系统工程,合理分析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构建的各项需求,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厘清目前发展动态,有利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通过需求分析,明确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的各项需求,并...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是自然资源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实施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这项基础性、公益性、紧迫性的建设工程对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长期且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不够、预判资源环境数据支撑不足、实现以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为管理单元、评价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资源间耦...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资源事业对遥感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多,通过遥感先行开展先行观测、先行探测、先行监测,强化自然资源数据的获取,提高调查的精度和速度,遥感技术正在促进自然资源调查程序和方式的转变.本文围绕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体系的新变化,提出了遥感先行的理念、目标及发展方向,认为:1)遥感先行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可实现对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全尺度的调查监测;2)通过遥感技术方法体系的创新、遥感产品的转化应用等,可发挥遥感技术在矿产、生态、水、土、灾害等调查监测中的重要先行作用;3)"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综合观测技术是推动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精准快速调查和全球尺度环境问题监测的最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生态研究从定性、定量向多学科、多尺度、大范围的团队参与的综合集成研究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模式模型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备,为环境和生态需要的e science支持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和研究基础。分析环境与生态集成研究典型模型基本过程得出,适合环境和生态研究的e science由数据平台、模型模式平台、协同与沟通平台、管理平台组成。其中:①定点、定位、互联网、传感器网格、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再分析数据生成的数据支持平台是e science的基础;②包括模型库、模式库、协同建模环境、模拟环境、软件开发环境的模型平台是e science支持集成研究的核心;③模型、模式之间的协同,以及数据平台中数据接口和扩展接口驱动的开发与集成环境,数据与模型模式和模拟计算的内部协同工作平台是e science应用的关键;④完善的结果展示、输出和资源调度的管理平台是e science的窗口。以生态经济、水文研究为例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四层结构的e science框架基本符合环境和生态研究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是基于网格GIS技术,空间数据库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可以对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进行多样式、海量数据的组织集成与分布、网络共享服务。结点是平台系统中实现数据资源无缝集成与共享的中间件,是其核心部分。该文叙述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山东结点建设中应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析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发勇  李才仙 《地球科学》2002,27(3):329-332
通信本地网是我国公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工作以往一直是由人工完成的.要做好通信本地网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建立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 实现电信公司通信本地网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管理与统计分析等的计算机化, 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服务.详细介绍了通信本地网管理的现状, 从基于管理、人员、电信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了建立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详细介绍了在建设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各种技术问题: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应该遵照的标准、涵盖的资源、系统主要功能、数据管理模式、数据库选型、硬件选型和GIS平台的选择等.还介绍了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系统多级运营商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的风险,设计了基于MapGIS数据中心技术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封装了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中常用功能和资源数据模型,支持以零编程、巧组合和易搭建的方式,快速构建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应用系统.经过项目验证,开发类似行业GIS应用系统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节省80%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基础平台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数字油田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结合油田的实际业务开发面向油田应用的专业基础平台.开展了多元油田数据的统一存储、多级海量油田数据分布式管理、专业应用模型与GIS基础平台集成、协同研究工作平台等关键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搭建思想构建数字油田基础平台的技术思路,为有效突破GIS在石油行业的应用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该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扩大GIS应用领域也将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尚浩  宋晓帅  李虎 《江苏地质》2019,43(3):385-392
为解决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泉供水及建构筑物之间的矛盾,实现泉水保护与轨道交通建设双赢,研发了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根据济南泉域富水岩溶的特点,采用现场工作、室内实验、理论研究、数值分析、成果集成应用等综合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MapGIS 10的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了济南城区标高-350 m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岩溶模型和水位动态模型,形成了岩溶区三维地质建模的系统方法。为济南轨道交通建设及保泉供水提供了重要管理和应用平台,为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作出更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张发勇  王勇  李才仙 《地球科学》2006,31(5):704-708
为从根本上改变通信管线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及资料保存的传统模式, 将GIS技术引入通信管线网络的管理和业务中, 以城市地理地图为背景, 建立通信管线管理系统, 实现通信管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建设及施工管理、运行维护、资产统计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综合查询、资料的输入和输出、通信综合业务、线路实时监控等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介绍了系统开发的目标、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系统体系结构、构架、总体结构、接口, 系统的主要功能, 以及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工程设计单位实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建设"网络化市政工程集成应用系统"是市政总院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行业信息化目标指引下而提出的信息化构想。其总体思路是建立以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为主线的信息平台,实现覆盖设计全过程和全院各部门的、设计与管理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以此系统的建设为案例,通过介绍系统的基本目标、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为工程设计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最后通过总结系统实施过程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引申出工程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MORPAS is a special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system, based on the MAPGIS platform whose aim is to prospect and evaluate mineral resources quantificationally by synthesizing geological,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It overlays geological database management,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eological abnormality analysis, image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and comprehensive abnormality analysis, etc.. It puts forward and integrative solu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basic-level uni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geological field. As the pol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request of data sharing,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its funictions in data management so that all its data files can be accessed in the network server. The paper utilizes some MAPGIS functions for the second development and ADO (access data object) technique to qccess multi-source geological data in SQL Server databases. Then remote visiting and congruous managemen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MORPAS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地质数据挖掘与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借鉴大数据技术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的地质数据集成方法,为数据挖掘、地质数据信息化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针对北京周口店研究区,建立了其野外地质三维综合信息平台,将各类地表、地质体、地质信息等结构、半结构、非结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平台系统中,实现了研究区域相关地质数据的集成管理、可视化浏览、查询与分析,为大数据方法在地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