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东海的作业量随着西湖地区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而在增加。因受台风影响及在同一地点多次作业的原因,自升式钻井平台不可避免地会在上一次作业位置附近重复作业,引起桩靴滑移现象,可能造成就位后悬臂梁覆盖能力下降,无法满足钻井作业需求,甚至影响平台结构安全,造成工程事故,大大增加了作业风险。本文以H9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为例,分析了桩靴部分重合工况下的受力特点,研究了海底土体破坏形式,提出了不同类型土质条件下的桩靴水平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滑移线有限差分法近似计算桩靴极限载荷。对H9平台在现场重复就位时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海上作业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安全控制措施,为安全高效地实现平台重复就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漂浮式工作平台受天气、波浪、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需根据天气窗口期进行作业施工,对工期紧、需较长作业周期、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并不适用。本文设计的自升式工程地质勘察平台,既具备了浮式工作平台、改装驳船等施工平台的优点,又因其具备自升功能,施工期间甲板离开海平面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效延长施工窗口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稳定的海上作业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参数获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自升式钻井船是广泛用于浅、中水域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设施,经常紧邻固定式导管架平台进行作业。钻井船插桩就位过程中大量土体被排开,挤土效应会导致邻近导管架平台桩基承受很大的附加荷载,影响平台的正常设计性能,该效应在黏土中尤为显著。针对黏土中钻井船插桩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这一实际问题,现有规范和分析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建立了一套数值分析方法,把这一复杂问题分解成相对独立、简单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数值方法,计算自由场地插桩周围土体产生的位移场;二是利用桩基水平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即P-Y曲线,采用杆系-土弹簧的传统方法计算土体位移产生的桩体加载。通过与已有离心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揭示了自由场地土体的变形模式和流动机制,阐明了由于插桩邻近桩基产生的附加荷载变化规律,特别是发现了黏土变形参数 对插桩引起的自由场地土体位移场有显著影响,但对插桩引起的桩基加载影响较小。最后,针对导管架对桩基的桩头约束条件和插桩及导管架自身对桩基的线性叠加加载适用性问题给出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
6.
岩土锚固是岩土钻掘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软弱土壤的锚固材料、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论述了软弱土层的自钻式锚固技术。 相似文献
7.
8.
9.
10.
通过伞式自扩锚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使用后的开挖观察,结合有无伞式自扩锚的位移实测资料,研究了预钻孔施工并注浆的伞式自扩锚锚固端特征及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这一新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证实该装置通过注浆施工工艺可以在锚固段形成浆体、钢材等加筋体相结合的扩大头,有效地控制被锚固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11.
在自嵌式砌块加筋挡土墙工程中,加筋与填土及自嵌式砌块的界面作用特性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该工程的内部稳定性。通过室内拉拔试验可知,当法向应力大于24.8 kPa时,双向土工格栅会在其与上砌块后缘互锁连接接触处被拉断,而不是从混凝土砌块间被拔出,且此时双向土工格栅发挥出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条带拉伸情况下的抗拉强度;双向土工格栅与混凝土砌块界面间的强度包线由两段直线组成,当法向应力小于24.8 kPa时,摩擦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法向应力大于24.8 kPa时,摩擦强度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12.
13.
14.
浆砌块石挡土墙和混凝土挡土墙属传统的水利工程护岸型式,而这种挡土墙往往存在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工期长等特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河道景观以及水文化等要求的提升,自嵌式生态砖挡土墙等新型护岸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利工程.文章深入探讨了自嵌式生态砖挡土墙的功能、特点、结构组成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其施工流程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重力式挡土墙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式挡土墙以其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工程造价经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而如何鉴定挡土墙的综合质量是挡土墙检测的主要问题。通过参考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工程经验,针对挡土墙检测过程中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检测步骤和检测方法,并结合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和安全验算,对检测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评估,最后得到了一套针对挡土墙综合质量的安全评估标准,将挡土墙的综合质量进行评级,以便科学地指导工程加固。 相似文献
16.
对于强风化断层角砾岩隧道,超前支护时易出现卡钻及难以成孔等问题,隧道开挖易引起掌子面坍塌,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断层角砾岩隧道超前施工难题,结合北京玉渡山隧道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超前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阐述了在断层角砾岩隧道施工中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代替普通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的施工优点,并结合现场情况建立了断层角砾岩隧道力学模型对围岩塑性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合理增加断层角砾岩隧道初始支护强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隧道围岩塑性区的扩展,提升围岩稳定性。针对该情况,通过试验对比确定了自进式锚杆合理的支护参数与注浆压力。并根据掌子面开挖后超前支护效果验证了上述参数的合理性,为同类地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旅游景区栈道由于设计、施工技术资料不详,并经常发生超员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结合案例工程,根据结点连结方式不同,建立斜柱式栈道力学分析模型。按照实际栈道调查,分别对八种模型在相应荷载下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对比分析,发现最大弯矩和剪力出现在水平横粱上,最大轴力出现在斜支撑上,进而提出栈道最不利内力验算模式。评价认为要保证其结构安全,须确保游人在栈道上单列行走并保持间隔在0.5m以上。但考虑旅游实际需要可增设斜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颗粒流理论思想,应用PFC3D 程序对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模型试验(SBISP)进行了仿真模拟。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试验加载过程,通过与SBISP试验曲线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复杂加载条件下探头周围土体的位移发展模式和细观力学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切应力的逐级施加,中间区域颗粒的位移量不断增大,并且位移矢量的方向性也更加显著,在第五级剪切应力作用下,受影响区域位移矢量形状为一倒锥形; 而且剪切应力变化与探头摩擦系数有关,当摩擦系数达到某一值时,剪切应力-位移曲线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