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 ̄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谢齐强 《气象》1993,19(10):16-20
讨论了1991年5月上旬到7月下旬逐旬水汽能量的变化,来自孟加拉湾和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量各旬之间变化很大并且有正相关关系。这种变化引起进入江淮流域南界的水汽发生变化,导致江淮流域的水汽收支各旬不同。5月下旬和7月上旬,水汽收入达到峰值,为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说明江淮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问题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问题作了介绍和讨论。本文还论述了侧边界处理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后对当前区域气候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区域气候模拟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MM4中尺度数值模式,RegCM2模式和P-σ混合坐标五层区域气候模式,以GFDL多年平均的6月份气候场作初始场,对我国东部地区7月份的区域气候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检验了三个模式模拟中国东部区域气候的性能,发现对500hPa高度场,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雨带位置等不同的模拟对象,三个模式各有优劣,其结果对于发展适合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改进模拟和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江淮暴雨的模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1,分别引入Grell-AS、Grell-FC、Kuo和MIT-Emanuel 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5~7月江淮地区暴雨进行模拟试验。从各月降水量的模拟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江淮暴雨的强度,尤其是对7月降水的强度和位置的模拟与观测非常接近;Grell—FC方案能较好地反映7月江淮暴雨的强度和位置,但对华南地区降水模拟一直显著偏强;Kuo方案能模拟大尺度降水的情况,但对强对流性降水模拟偏弱;MIT-Emanuel方案较好地反映了5月降水的空间形势,但各月降水的模拟都比观测强。从各区月平均降水的对比发现,Grell-AS和Kuo方案的模拟要优于Grell-FC和MIT-Emanuel方案。从降水的南北变动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刻画了江淮地区雨带的强度和南北变动。高低空环流形势和整层水汽通量的分析表明,造成MIT-Emanuel方案降水模拟偏强的主要原因与水汽输送偏强有关。对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其结果表明,物理过程集合方法能有效地减小物理过程参数化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中中尺度气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邢谦  万维忠 《气象科学》1999,19(3):242-250
本文利用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并利用鄂、豫、皖、苏四省的加密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做检验,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气旋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因而进一步造成了局地降水强度和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中尺度气旋的结构不对称性又与其地面及高空的流场、涡度场及散度场等的中尺度特征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甘晶晶  高坤 《气象学报》2013,71(2):250-260
利用50余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发现在过程前2—1周的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上,中西亚、中国东部沿海和白令海南侧相继有低压槽发展,呈现显著的罗斯贝波列信号特征。分析表明,正是该欧亚波列的东传和消失伴随的环流调整,导致了有利于持续性暴雨产生的稳定环流的形成。进一步采用区域数值模式检验了该波列特征对后期持续性暴雨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以1991年一次典型的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为例,根据欧亚波列信号特征设计一组初始流场扰动,进行初值集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过程强雨带及其环流背景的模拟对于初始场上欧亚波列信号区的扰动特征是相当敏感的,该初始扰动对模拟环流的后继影响,与持续性暴雨期间稳定环流特征的建立和维持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对p-·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中国区域气候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中国东部降水带的季节性进退,模拟的各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实况基本相符,但模式低估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而高估了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秋季降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7月5日江淮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模拟,拟通过真实模拟降水过程降水落区、强度及大值中心等,深入分析此次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之整层正涡管产生探至对流层顶的强烈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及落区飑线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显著湿区、西南水汽输送与汇聚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假相当位温等温线在暴雨落区的密集分布提供了热力条件。湿位涡分析中,淮河流域的湿位涡正压部分(MPV1)低层负值、中层正值的形势使低层不稳定能量持续积蓄。湿位涡分析展现了本次江淮暴雨的特殊性:一是不稳定能量积蓄位置较低,二是对流系统发展区的东西两侧均处于相反值区域,在不稳定能量受到两侧稳定能量夹击时,系统发展剧烈,但趋于稳定的时间变快,使系统留存时间缩短;同时由于这样的牵制,系统移动较为缓慢,导致降水中心停留在苏皖一带,解释了本次江淮暴雨来势迅猛、降水集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 通过考察与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HRF)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 确定了5个预测因子:冬季北太平洋涛动、12月南极涛动、春季3~4月南印度洋气压、春季3~4月白令海气压、春季3~4月印尼—澳洲附近经向风垂直切变;然后利用这5个预测因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HRF年际增量的预测模型, 进而预测HRF。交叉检验表明, 在1962~2005年的后报中, 这个预测模型对HRF显示了较高的预测技巧, 预测结果与实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 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潜力, 对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13.
选用英国Hadley中心的RCM-PRECIS模式进行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在验证了PRECIS在江淮流域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CO2增加后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响应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B2情景下,整个江淮流域都将继续增暖,到本世纪末(2071-2100年)区域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9℃,夏季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温事件,而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强降水(尤其是120 mm以上的降水)日数也将增多。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ability of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version 3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in simulating the summer rainfall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an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China.We conducted the simulation for the period of 1982-2001 and the wet year of 2003 to test the ensemble simulation capacity of RegCM3.First,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ainfall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against the observations,it is found that RegCM3 can reproduce the rainfall pattern and its annual variations.In addition,the simulated spatial patterns of 850-hPa wind and specific humidity fields are close to the observations,although the wind speed and humidity values are larger.Finally,the ensemble simulation of RegCM3 for summer 2003 failed to captu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underestimated the magnitude of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and the reasons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5.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are major tools for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and their output are mostly used for climate impact studies. Notes are reported from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with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Domain sizes and running modes are major foci.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del in forecast mode driven by "perfect" boundaries could reasonably represent the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heavy rainfall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1998 and dry conditions in 1997. Model simulation in climate mode differs to a greater extent from observation than that in forecast mode. This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in climate mode it departs further from the driving fields and relies more on internal model dynamical processes. A smaller domain in climate mode outperforms a larger on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l parameterizations including dynamic vegetation are encouraged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若干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REOF) 方法探讨淮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北大西洋涛动 (NAO)、印度洋偶极子 (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ENSO,PDO,NAO,IOD等气候因子具有较稳定的相关性,其中,PDO和IOD是影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键因子,且PDO与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冷暖位相单独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PDO的冷期以及NAO,IOD冷位相使流域北部的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DO分别联合ENSO,NAO和IOD的冷、暖位相对流域北部地区和淮河上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7-2006年8km空间分辨率的AVHRR/NDVI,得到了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具有相同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并用其替代RegCM3模式中默认的植被覆盖度,对黄河源区主要气候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使用卫星遥感估算的植被覆盖度,模拟的黄河源区气象台站月平均气温更接近实测值,局地降水量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气候过渡带温度变化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19.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降水和气温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和气温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降水,特别是气温的年变化趋势,同时也较好地模拟了这一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但对该区降水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03年7月3~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特别是安徽省北部的强降水过程为例,利用全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暴雨过程中、低层的环境背景、降水量、降水生命期和降水总体分布随时间演变的趋势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的检验,发现MM5模式对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模式基本可以模拟出中α尺度和100km左右的中β尺度天气系统,但对于时空尺度更小的且发展比较强盛的中β(γ)尺度系统,则有较大的局限性。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结果验证了低层中β尺度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中尺度影响系统,并通过对物理量场特征的分析得到该辐合线的三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