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大行星位置的测定是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本文介绍了测定大行星位置的意义,重点概括了大行星位置测定的现状,最后讨论了高精度测定外行星位置的困难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量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3.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定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用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统调研,同时也对外行星卫星的理论从观测验证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本文重点介绍了在长焦距望远镜上相对于天王星卫星高精度测定暗恒星的位置。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王星卫星确实可以精确测定同一CCD视场中暗恒星的位置,位置测量的精度和国外最好的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的精度相当或更高。还介绍了与观测资料的归算有关的天王星和卫星的位置历算。最后,分析了我国从事高精度大行星位置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阳及大行星观测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概述了通过小行星观测确定分点和赤道点改正的优点和利用子午方法及照相方法所得的一些结果,并对观测方法的误差来源,尤其是小行星运动理论不完善所导致的在测定星表零点改正中与大行星结果有较大分歧这一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纬子午环上配备的Reticon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采用重心方法和互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测定了Reticon用于位置监测的精度。结果表明 :在仪器系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Reticon监测位置变化的精度优于± 0 .0 1像素 (单次测定的标准误差 )。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大行星卫星的高精度CCD位置观测与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需要 ,采用天王星 5颗主要卫星摄动理论模型 (Gust86 )作为核心 ,设计了一个天王星视位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具有卫星证认 ,最佳观测时段选取 ,精确模拟卫星视运动和实时引导CCD精密定位观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星表零点确定的历史概况和利用太阳、月亮、大行星、小行星以及人造卫星观测确定零点的基本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近百年来利用太阳系天体测定零点的方法和精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根据宇宙飞船等对巨行星观测结果,我们首次发现大行星(包括巨行星和地球)的光度随其质量存在有规律地变化。我们利用线性回归律,求出大行星的质-光关系式。它能为大行星能源探索提供某些重要线索和限制条件。其次,我们讨论了目前解释此能源的各种理论及其存在困难。最后,着重介绍一种新的热核反应机制。它不仅对超高温的而且对低温的聚变等离子体都适用。原来老的热核反应机制只是它的一个特例。它不仅能说明大行星内部能源问题,而且能解释实验室中和天体上观察到许多异常核聚变现象。我们发现:虽然这些异常现象在自然界表现形式各式各样,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都可用新的热核反应机制来解释它们。  相似文献   

9.
用M15进行CCD视场的校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1996年10月所获得的球状星团M15和大距离双星61Cygni的CCD观测资料,分别求解了上海天文台1.56m天体测量望远镜上安装的CCD探测器视场的位置角改正δp和尺度因子ρ。通过对土星主要卫星观测资料0-C的计算分析表明,经球状星团校准视场后所得结果较双星校准后结果的精度要高。该结论为进一步提高计算大行星卫星的位置测量精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广大天文观测者的需要,作者和编者共同努力,使2000年《天文普及年历》比往年提前1个月面世。这本年历保留了固定栏目内容,即太阳表、儒略日和恒星时、日出日没时刻、民用晨昏蒙影、天文晨昏蒙影、月亮位置、二十四节气、月相、太阳黑子情况、大行星动态。明亮小行...  相似文献   

11.
以JPL提供的太阳系天体数值历表DE200/LE200和美国海军天文台提供的岁差、章动改正程序为出发点,本文介绍为计算大行星、月球掩源(恒星或射电源)而进行的被掩源初选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该法本文给出了1995-2050年各大行星及月球可能掩的FK5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对1983年9月-1987年9月的地球自转序列ERP(SHA)87L01和ERP(SCR)88L01中的极位置序列(xp,yp)SHA和(xp,yp)CSR进行了谱分析,其结果如表。以上结果表明两个极位置序列除了强德勒项和周年项外均没有发现其他周期项。(两序列的强德勒项的周期和振幅基本相同,周年项的周期和振幅稍有差别)。本文还对这两个极位置序列的测定精度进行了外符栓核,结果表明两序列的外符精度对xp为2.0mas,对yp为2.1mas。  相似文献   

13.
狮子座流星雨,可谓流星雨的“王中王”,我们已经热切期盼它好久了。虽然有33.5年的回归周期,但并不都能如期归来。对应的流星体群在其漫长的旅途中接近大行星,受其他大行星的拉动,甚至会偏离其原有的轨道。如1899、1933年就没有如期而至。1998年11月我们兴冲冲迎寒风翘首以待,它却提前溜到欧洲的天空中洒落。为此天文学家重振旗鼓,寻找更科学的预报方法。1999、2000年它如期赴约了,但我们又没能在理想的观察地区范围内,还有云雾遮挡。  相似文献   

14.
木星土星边缘的椭圆拟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CCD观测的木星或土星光环图像二值化,再用“四邻点模板”检测获得二值图像的边缘,最后用椭圆方程迭代拟合边缘,可以获得行星几何中心的位置。这被证明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方法。本文给出了用椭圆拟合检测边缘的全部公式及有关说明。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古代历法中推求合朔和朔日夜半时的太阳位置算法。这些历法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按日月为平运动,考虑了月亮的不均匀运动和考虑了日、月的不均匀运动来计算太阳位置。合朔等时刻的太阳位置在《皇极历》之前推求的一直是赤道位置,自此部历法开始推求的是黄道位置,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古代历法日月运动不均匀的改正主要是考虑了由椭圆运动引起的中心差。在探讨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改正时,主要讨论了《皇极历》、《大衍历》和《会元历》,宋代的《会元历》不论在总体上或细节上都大大超过了《皇极历》和《大衍历》。  相似文献   

16.
彭青玉  刘威卫 《天文学报》1998,39(3):320-323,T001
天然卫星的位置测量在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中都有重要意义。国外有人对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应用新的图象处理方法得到了高精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上获得的两颗卫星的SRT的CCD观测资料进行了新老图象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当用两颗卫星直接作定标测量CCD的比例尺和指向时表明:主星晕的处理对卫星位置的测量非常重要。去晕处理后,测得的比例尺和指向的弥散将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五星会聚是指太阳系中五颗大行星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天空中视位置彼此很接近 ,彼此间的角距离较小的现象。如果五星同时聚集在黄道某一星座中 (或黄道十二宫某一宫中 )则称为五星同宫。由于行星在天空中的视运动速度各不相同 ,可以出现在天空的任一位置上 ,彼此间的角距离也大小不等。有时两个行星甚至会出现在同一方向 (黄经相同 ) ,叫作行星相合 ,这种天象每年都要发生。有时三个行星同时出现在某一天区内 ,叫作行星会聚。会聚的范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这种天象也是常常发生的 ,例如今年 4月 ,火星、木星、土星三大行星齐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所有微粒和星子都绕太阳作开普勒圆运动的基本假设出发,考虑到太阳系早期演化的因素,讨论了星子碰撞行星胎的不对称性,由此算出了各个大行星原始的自转角动量的J_/及J_⊥分量,从而求得了在它们形成初期的自转轴的倾角。  相似文献   

19.
赵长印  刘林 《天文学报》1994,35(4):434-438
本文讨论了太阳系P型逆行小天体运动的稳定区域问题,首先,指出了P型逆行小天体顺行小天体的Hill稳定区域及数值稳定区域的差别,然后,讨论了大行星间P型逆行小天体存在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CCD观测的木星或土星光环图像二值化,再用"四邻点模板"检测获得二值图像的边缘,最后用椭圆方程迭代拟合边缘,可以获得行星几何中心的位置。这被证明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方法[1,2]。本文给出了用椭圆拟合检测边缘的全部公式及有关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