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减灾战略已从场地尺度工程性"硬"措施转向区域土地规划限制等"软"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这是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审批的法律地位、地质灾害填图与区划的公益性基础工作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带土地开发限制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并提出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预防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土地利用规划既要"进城"又要"下乡"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的新课题。本文认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依然必不可少,郊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在维护和拓展生态空间网络体系的同时,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二要在深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加快建设都农融合城市;三要在城乡空间重构中,持续拓展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提升,而土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质量的下滑导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纷纷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如何将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相协调,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由此探索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上海市及其他发展中的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对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由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土地和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国际研讨会"2016年11月12~13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此系2015年之后的第二届。本届学术年会主题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白地"是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于1995年提出并实施的新理念,是一种加大规划弹性、加强土地使用兼容的规划土地管理模式,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保证了土地使用功能最优化,另一方面加大混合利用,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本文归纳了新加坡白地规划土地管理的概念、模式和实践经验,分析了上海市实施白地规划土地管理存在的制度瓶颈,提出要从规划控制、土地出让和用地标准等方面加强土地综合利用的政策规范和引导,为推进上海市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5年7月27日,国土资源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培训"会议,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博士作了专题报告。庄局长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思考与探索,系统阐述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面临的生态化、人文化、网络化、社会化、数据化、法制化等六个"新常态"特征,提出了以"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五量调控"基本策略和构建土地利用资源、效能、机制"三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上海土地新政顶层设计,介绍了上海落实"五量调控"基本策略、实现土地利用之道的五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进一步深化的六大着力领域。该报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和理论学术意义,现予全文刊发,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城市土地管理政策中,对于实现城市土地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城市土地公共属性出发,以"公共治理"理论为支撑,定义"城市土地公共治理政策",其制定与实施是公共权力和社会的互动过程。梳理社会转型期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阶段(1979~1997年)和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阶段(1998~2012年)国家主要的城市土地政策,总结归纳两个阶段城市土地政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发挥市民社会(公众)对城市土地政策网络治理作用、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机制建设、改革"土地财政"中的收益分配、城市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及手段的综合运用四大方面,提出实现与完善城市土地公共治理政策的路径选择,并论述了科层政府、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治理职能与分工。  相似文献   

9.
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土地结构调整,减少土地资源的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本文从上海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实际出发,围绕"人本化、网络化、社会化、数据化、法制化"的新常态和"五量调控"的新要求,从清理无效供给、加快低效供给"新陈代谢",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土地市场的适应性和开放度,引导节约集约用地、提升供给对需求的引领作用等方面介绍了上海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设计与有益实践,为特大型城市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山西地质》2011,(2):38-39
分析了国家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情况,用于"反哺"的土地资金也越来越多。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将落实在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整理方面,既保证补充耕地任务的完成,又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山西省一直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中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功能,结合赣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字化实践,总结出用MapGIS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流程,并对数据库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研究兴起和多种数据并存的背景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地覆盖制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据理论清楚地表达了由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对命题认识的"无知",能够确定相应的假设在目前的认知与知识状态下的确定、不确定和"无知"程度,是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重要方法.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使用特征进行分类,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利用前景,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还不高,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很普遍。对小城镇土地的集约与节约利用的分析,不仅关系到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还由于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位置和示范作用而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盘锦市土地利用为例,从问题中思考并提出小城镇建设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保障实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利用数据信息变更动态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目前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工作作为土地利用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 MO组件和VB开发语言,以抚州市东乡县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例,设计和研究支持图文表一体化管理、适应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管理需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很大,严重影响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剥蚀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露天采掘等人类活动产生人为剥蚀作用可直接制造"人造荒漠",这种成因的石漠化土地面积约占10.7%;绝大部分的土地石漠化是由乱垦乱牧、乱砍滥伐、粗放耕作等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过量采取地下水和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会产生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土地石漠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体紧张的大背景下,土地仍然是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城市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潜的美系,对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确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是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