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北部改则——班戈地区的下白垩统多巴组中所发育的Ⅴ级旋回表现出3种垂向沉积序列:潮坪相碎屑岩沉积序列(Ⅰ)、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Ⅲ)和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序列(Ⅱ)。其中序列Ⅰ-1和Ⅲ是正常的沉积水体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而序列Ⅱ具有明显的陆源碎屑先进积后退积的特征,可进一步分成3个亚类:Ⅱ-1、Ⅱ-2和Ⅱ-3。横向上从南部物源区向北呈Ⅰ→Ⅱ-1→Ⅱ-2→Ⅱ-3→Ⅲ的变化过程。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本文提出多巴组高频旋回的形成与弧背盆地南部冲断带的冲断作用相对应。冲断作用期,物源区粗碎屑物质大量进积,大于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冲断间歇期,物源区碎屑物质的供应迅速减少,基底沉降速率逐渐大于碎屑物质的进积速率,沉积水体又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浦东机场孔(PD钻孔)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分析,结合判别函数和因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元素富集规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区物源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PD钻孔沉积物可以划分为Ⅰ~Ⅴ带:Ⅰ带(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主要富集Pb,Th,U,Ba,La和Ce等元素,此时长江三角洲逐渐由区域性台地向沉降盆地转变,较封闭的局地物源控制了该区沉积特征;Ⅱ带(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中Fe,K,As和Rb含量增高,表明此时长江中游物质加入进来,镇江峡口被切穿;Ⅲ带(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由Ti,Ⅴ和Cr等主导,这些元素代表了上游峨眉山玄武岩,也表征该区物源进一步扩展至长江上游;Ⅳ~Ⅴ带(中新世末—更新世—全新世)元素特征与Ⅲ带类似,但以Br高含量为特征,表明此时该区地势进一步降低,并遭受多次海侵。PD钻孔的地球化学资料很好地揭示了在我国东西地势倒转的大背景下古长江溯源侵蚀,逐级切穿峡口的演化历程。结合测年资料,推断长江贯通东流至现今河口地区的时间不晚于1.0~1.2 Ma(Ⅲ带底部)。  相似文献   

4.
1:50万比例尺的安徽省工程地质分区图是综合性工程地质图。编图目的是为本省在经济建设中的规划和布置各种类型建筑物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在图中分出了四级工程地质区:Ⅰ,区域;Ⅱ,地区;Ⅲ,区;Ⅳ,亚区。第Ⅰ级工程地质区——“区域”根据新构造运动和大地貌条件来划分;分出了基岩区域,过渡区域和堆积区域。第Ⅱ级工程地质区——“地区”是依据划分开不同的岩系组合而决定的。这样,在基岩区域中根据大地构造,在过渡区域根据基岩和表层沉积发育的不同情况,在堆积区域中按第四纪沉积物不同发育组合来划分。所分出的第Ⅰ、Ⅱ级工程地质区如下: Ⅰ、基岩区域: Ⅰ_1、江南台背斜地区; Ⅰ_2、下杨准池槽地区;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第四纪重点湖泊地层序列和湖相沉积若干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3)
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牟平区水文地质条件,从而为牟平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牟平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水文地质区(Ⅲ)、胶北隆起北坡水文地质亚区(Ⅲ2)、威海低山丘陵裂隙水水文地质小区(Ⅲ2-3);地下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Ⅱ)、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  相似文献   

7.
基于钻孔柱状图将练江平原区第四系划分为9个基本层,通过对WYZK-06孔岩心的系统测年,标定了第四系的年代。第四系底部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厚度约40 m,为陆相沉积。中更新统底部地质年龄为(325±32)ka,属中更新世中晚期;顶部为一套厚达10 cm左右的稳定花斑黏土层。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反映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之间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中更新统分布局限于普宁—两英之间,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占据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表明练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发生局部断陷,在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接受大面积沉积。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文侠 《沉积学报》1989,7(1):127-134
本文根椐钻孔、孢粉、微体古生物和14C测年等分析资料.探讨了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沉积层序、沉积环境及大小凌河扇形地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在构造抬升的辽东湾东西两侧的低山丘陵区第四纪地层不发育;中部沉降的下辽河平原区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地层,成为辽宁地区第四系发育的中心.第四纪以来主要以陆相的河湖沉积环境为主,大小凌河扇形地的演变基本反映了该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质》1985,(Z1):4-39
甘肃的中—上元古界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结合构造格架展布特征,可分为:Ⅰ—北山地层分区马宗山小区(Ⅰ1);Ⅱ—阿拉善地层分区龙首山小区(Ⅱ1);Ⅲ—陕甘宁盆地西缘分区陇东小区(Ⅲ1)Ⅳ—祁连地层分区走廊南山小区(Ⅳ1)、托来南山小区(Ⅳ2)及兴隆山小区(Ⅳ3);Ⅴ—南秦岭地层分区摩天岭小区(Ⅴ1)等地层区(图1—)我们研究的区域隶属于祁连地层分区托来南山小区。  相似文献   

10.
王江滨  王会  潘海平 《地下水》2023,(6):155-158
为进一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拟规划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场地位于津南区北东部,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依据《天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拟建场地处于天津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在项目正式建设前需要对拟建场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区内主要有地面沉降、饱和粉(砂)土地震液化、水土腐蚀三种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进而完成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取得成果如下:(1)评估区南区西北部(分区编号Ⅰ-1、Ⅰ-2、Ⅰ-4、Ⅱ-4~Ⅱ-6、Ⅱ-8、Ⅲ-1)和评估区北区北部(分区编号Ⅱ-1、Ⅱ-9、Ⅲ-2、Ⅲ-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为小,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2)评估区南区东南部(分区编号Ⅰ-3、Ⅰ-5~Ⅰ-12、Ⅰ-17~Ⅰ-19、Ⅱ-7、Ⅱ-11、Ⅲ-4~Ⅲ-7、Ⅲ-10)和评估区北区南部(分区编号Ⅰ-13~Ⅰ-16、Ⅱ-2、Ⅱ-3、Ⅱ-10、Ⅲ-8、Ⅲ-9、Ⅲ-11)地质...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地区第四纪沉积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国 《江苏地质》1999,23(4):229-235
通过对 1∶5万区调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连云港地区第四系分为低山丘岗区和平原区 ,并对各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岩相、古气候、地貌、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时代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宣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对宣城市进行了地质调查。在总结分析了宣城市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对大量钻孔原位测试和岩土样品实验室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宣城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把宣城市分为:漫滩区(Ⅰ)、河间地块区(Ⅱ)、丘陵波状起伏区(Ⅲ)和低山、丘陵区(Ⅳ)4个工程地质区。又根据每个地质区的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把4个地质区详细划分成11个亚区,并对每个分区和亚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场地特征进行了阐述和评价,为宣城市的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2)
为查明莱阳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水位测量等手段,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地处水文地质单元为鲁东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Ⅲ)荣成~日照低山丘陵水文地质亚区(Ⅲ3),胶北隆起南坡水文地质区(Ⅲ3-1)。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Ⅱ)、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Ⅲ)及基岩裂隙含水岩组(Ⅳ)。查明其水文地质条件为莱阳市地下水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量岩芯、薄片、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围绕南翼山—大风山地区的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咸化湖沼沉积,研究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建立沉积模式,分析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时期,南翼山—大风山地区为咸化湖沼环境,因咸水与淡水频繁融合,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发育适应性的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等,由生物、化学、物理沉积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咸化沼泽沉积组合。②明确了咸化湖沼相识别标志,主要包括沼泽土以及大量近地表暴露标志等,并伴生湖沼相微生物岩与微体化石组合等。③沼泽环境共发育7类岩相,进一步分析主要岩相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④沼泽环境可分为滨岸带、植被带及浸没区,不同环境可形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发育不同沉积岩相组合。咸化湖沼相的沉积层序主要包括退积型准层序,进积型准层序以及加积型准层序等。  相似文献   

17.
博格达晚古生代岛弧的沉积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方国庆 《沉积学报》1993,11(3):31-36
博格达地区上古生界以极其发育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为显著特征,并且具有如下沉积建造组成及特点:(1)石炭系火山岩为CA系列,下二叠统火山碎屑岩为CA+TH系列,且都形成在岛弧—造山环境下;(2)早期发育巨厚的岛弧型安山质火山—沉积建造;(3)下二叠统砂岩化学成分以低Si0_2Al_2O_3(<6)和低K_2O/(Na_2O+CaO)(<0.5)为特征.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双变量图解分析表明其形成在大洋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4)下二叠统浊积砂岩骨架矿物组分的QmFLT,QpLvLs图解分析揭示物源区为弧造山带。以上特点综合表明博格达在晚古生代为岛弧。  相似文献   

18.
韦耀健 《广东地质》2003,18(4):21-26
英德尖峰山黄铁矿普查区初步确定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黄铁矿床。矿床受地层、构造、岩相古地理环境等因素控制。根据矿区Ⅰ、Ⅱ、Ⅲ号矿体与地层、构造的相关关系预测:矿区Ⅱ号矿体规模最大,Ⅰ、Ⅲ号矿体规模偏小;矿区南部F1断层与下古生界地层、花岗岩体(或花岗闪长岩体)交汇处是寻找硫化物伴生金矿、石英脉型岩金矿的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杭州湾第四系钻孔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XZK169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17.35m处(年代约为10~9kaBP),其下至孔深86.40m沉积属晚更新世。整个沉积层中可分出3个海进—海退旋回晚更新世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出现河湖相—滨海湖泊相—河湖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中晚期出现河湖相—潮滩湖相—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寒冷干燥—温凉—暖热湿润—温热湿润;经历了末次冰期侵蚀后,全新世出现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以暖热湿润—温暖湿润为主。约在5kaBP,杭州湾与长江口分离。  相似文献   

20.
裂变径迹研究显示中新世早期(23±3Ma)现今吕梁山及周缘地区发生了一次整体性快速隆升。中新世晚期(约8Ma前),吕梁山前、鄂尔多斯盆地及东部宁武—沁水盆地结束了长期剥蚀历史,开始广泛接受新生代沉积。沉积物的垂向叠置关系及横向展布特征显示:8.35~6.7Ma为吕梁山快速差异隆升期,在山前(东西两侧)堆积了冲积扇相芦子沟组砾岩层,暗示了吕梁山已经地貌上成山;与此同时地势相对平坦且摆脱地表水流影响的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堆积了风尘堆积—红黏土(保德组)。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6.7~1.8Ma),吕梁山西部山前及鄂尔多斯地区整体缓慢隆升,堆积了新近纪保德组上部、静乐组红黏土及早更新世午城组黄土—古土壤序列。受西部六盘山快速抬升作用影响,鄂尔多斯西部抬升速率略高于东部,于早更新世中期(1.8~1.4Ma)形成现今西高东低的地势格局和南北向晋陕谷地,进而黄河及其支流顺流而下。中更新世以来,鄂尔多斯地区沉积与抬升并重,最终形成现今黄土高原。吕梁山以东的沁水盆地中新世演化史与西部相似,上新世起盆地开始断陷,汾河地堑开始形成。断陷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了下土河组、小白组、大沟组、木瓜组湖相地层,盆地边缘则持续抬升堆积了静乐组和午城组风成堆积。中更新世以来,断陷结束,盆地整体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