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确定沉积层的界面深度,本文研制出了密度差随深度呈双曲线递降的解释程序。运用双曲线密度差无限平板重力公式计算每个重力点上界面的近似深度,根据求出的深度值,用n边形代替沉积基岩界面,采用Visweswara Rao等1994年所提出的公式计算重力异常,再用Bott1960年提出的方法程序修定界面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表明,中、小比例尺重力测量所反映的密度不均匀的深度,地下0~15km的异常源占78.5%,15~55km的约占21.5%。因此,1:50万比例尺的重力测量主要用于研究地壳上部剩余质量因素,同时也可用于研究深部构造,如康氏面—莫氏面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进行重力测量,众所周知的难题之一就是地形影响大。地形影响因素虽多,但密度校正不准是形成山形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中将其密度值规定为2.67× 103kg/m3,是为全国统一成图。然而对某一工区而言,该密度值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布格重力异常往往与地形同象或镜象,即包含了地质因素,也包含了地形干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重力资料的密度界面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rker-Oldenburg法(PO)界面反演方法的核心算子是向下延拓,由于该算子的不稳定性,限制了PO反演法在重力密度界面反演应用中的发展.利用徐世浙提出的一种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向下延拓的迭代法进行PO反演中的向下延拓,改进了PO反演中的稳定性.把改进的PO反演方法应用到理论模型和莺歌海基底反演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罗凡  严加永  付光明  王昊  陶鑫  罗磊 《中国地质》2019,46(4):759-774
华南地区是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大粮仓”,分布有多个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常伴随着地下特殊的深部背景和过程,通过莫霍面深度的计算,对华南地区的地壳厚薄变化所反映的壳幔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探索华南地区地下巨量金属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基于球坐标的重力解算方法对高阶卫星重力场模型EIGEN-6C4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华南地区的卫星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改进的Parker-Oldenburg方法进行变密度界面反演,获得华南地区莫霍面起伏特征。最后结合区内不同成矿带的范围和前人发表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探讨华南地区不同成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与莫霍面起伏的关系。认为长江中下游和钦杭东段处于莫霍面隆起区域的成矿带,幔源物质对其成矿作用起主导地位,形成以铜、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南岭、武夷、钦杭西段及鄂西—湘西位于莫霍面隆-陷交替区域的成矿带,成矿与壳、幔源物质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最终形成钨、锡、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航空重力测量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首次报导的航空重力测量尝试,是利用固定翼飞行器所进行的可行性试验。仪器系统是由海上重力仪、摄影测量照像机和定位多卜勒雷达,以及一些仅用于测定高度变化的沸点测高器组成的。试验的几条测线经过相对较高的地形区域。一般情况下重力仪运行正常,但该系统在对航空能力的控制和测量,以及计算艾维改正、飞行稳定性对于精确测量飞行器的垂向运动中受到限制。这些试验表明,航空重力测量可获得±10×10-5m/s2的精度。1965年1月,空军的剑桥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一项深入细致的计划,对现有的和…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陆壳为什么会产生运动?这是世界地学领域中一个没有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是大陆为主体的国家,地域宽广,分布着许多典型运动的地块。仔细研究这些典型运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地球物理特征发现,其运动方向与地块的密度具明显的规律性。在相邻两地块中,密度大的地块缓慢的向极点运动,密度小的地块向赤道方向运动,从这一现象入手,研究了由于地块的密度变化造成受力条件的改变。并导致水平运动的力学机制。通过对天体形状的观察,提出了密度平衡椭球体观点。利用平衡椭球体、等势面、能量极值原理,从理论上阐明了密度变化导致水平运动的规律,进一步又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大量的具体实例等,从各个侧面,终于证明了地球表面地块密度变化导致水平运动的规律。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地学领域中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如我国大量花岗岩体向南推覆,南极冰盖移动问题,水库地震产生的原因等得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2.
烃气测量是油气化探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烃气测量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测量土壤中游离烃气如K—V指纹法、吸附丝法、物上气法及直接取土壤气测量法等。此类方法由于需特殊设备及壤气测量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目前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类为土壤吸附烃气法即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酸解烃气法、此法在多数油气田上取得好效果,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如黄土、荒漠及水网发育等特殊景观区效果不好或不显著。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烃气测量法──土壤相态烃测量法。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只选择性提取由油气藏渗漏过程中保存在运移通道围岩及近地表土壤各种次生矿物结构中以"穴居"态存在的轻烃组分。"穴居"态烃为累积性的指标,不受外界温度、修水等的影响,保存较牢固,测定结果稳定。相态烃法避免了酸解烃法存在的生物成因烃、矿物同生烃及碳酸盐的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指标的信噪比,突出了应有的异常。本方法已在黄土厚覆盖区两个已知油气田和一个风成沙覆盖的断裂发育油田上试验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相态烃法优于酸解烃法。  相似文献   

13.
对凤凰─茶陵地学断面重力异常,根据爆炸地震测深资料,确定密度分层,用变密度水平梯形体构制剖面密度模型,计算理论重力异常和实测布格重力异常吻合较好。根据剖面密度模型,可以合理地解释布格重力异常。并将地壳划分为沉积盖层、变质岩层、麻粒岩层三层结构,分别计算三层的重力效应曲线及上地幔低密度体重力效应曲线。还计算了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曲线,分析了引起地壳重力异常的各种因素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纪恒 《物探与化探》1994,18(3):209-218
对凤凰─茶陵地学断面重力异常,根据爆炸地震测深资料,确定密度分层,用变密度水平梯形体构制剖面密度模型,计算理论重力异常和实测布格重力异常吻合较好。根据剖面密度模型,可以合理地解释布格重力异常。并将地壳划分为沉积盖层、变质岩层、麻粒岩层三层结构,分别计算三层的重力效应曲线及上地幔低密度体重力效应曲线。还计算了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曲线,分析了引起地壳重力异常的各种因素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探地雷达波的相位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探地雷达的实测波形出发,利用雷达反射波的特性并通过Hilbert变换导出计算相位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球面波的表达式分析雷达波相位参数在均匀介质与非均匀介质听变化特征,并利用地基土层地质界面识别与地下土洞判识的实测了来进一步说明打位参数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岩体力学参数一直是困扰岩石力学和数值计算深入研究的难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实用性.本文在岩体损伤力学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弹性波波速、损伤力学和反分析相结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地图等积投影中,椭球面梯形面积的正、反算方法和精度是关键。目前常用的椭球面梯形面积正、反算公式,多为级数近似解形式。从基础理论出发,推导出显函数形式的精确正算公式(这在已收集到的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和收敛较快的级数形式反算公式。精度分析表明:正、反算公式都正确无误,计算精度高于以往常用公式。最后对反算中级数公式的取项数与输入梯形面积的有效位数之间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严格地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由k=2的近似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精确数字为8位的地球表面积数值。三轴椭球体表面积公式建立了地球三个半轴与地表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已测得的三个半轴的任何微小变化,由微分近似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相应的地表面积的变化。这就为研究地球形变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数量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小参数展开法解圆柱扭转的有限位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谨平 《地球科学》1990,15(5):572-580
  相似文献   

20.
泡沫钻进的灌注压力是关键参数。本文引入参数R_o后,使压力公式简化、明显、直观,是系统效应的结果。为现场直观参考及计算机化找到了依据。R_o的引入改变了常规流型判别的雷诺计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