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延鸿 《海洋科学》2001,25(3):8-10
深海钻探573B孔始新世末与渐新世初地层界线处有一层含金属黏土,其底部有一微锰结核富集层。研究了这些微锰结核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形成,总体看来始新世末期微锰结核中锰的含量比太平洋CC区的大锰结核、微锰结核含量明显高,但铁含量则明显低,属亚氧化成岩类型。始新世末期该区丰富的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沉积间断或缓慢 的沉积速率等条件利于该时期微锰结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海底锰结核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大洋底部的沉积矿产,是极为重要的海洋资源之一。海底锰结核含大量的铜、钴、镍以及稀有贵重金属,且蕴藏量巨大。近30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研究开发和处理锰结核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资料介绍,现已探明的全世界海底锰结核总储量为3000~3500亿吨,其锰、镍,钴,铜等金属的含有量高于陆地储量的数十或数百倍。当陆地上的这些金属资源以目前的开发速  相似文献   

3.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3,7(1):43-43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人们估计,它“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率增长着”。但是,对于单块锰结核,其生长速度有多快呢?用放射性测定年龄的方法可以确定锰结核的年龄,从而推  相似文献   

4.
深海矿物资源,通常主要指海底锰结核、海底热液矿(也称多金属软泥)和海底石油。锰结核矿是一种分布于水深4000~6000米大洋底的矿物资源,含有镍、铜、钴、锰等76种元素。人们估计,世界大洋锰结核矿的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仅在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如果按目前人们的开采需求量计算,锰、镍、钴等可供人类上万年的开采需求,由此可见海洋中锰结核矿储量之巨大了。海底热液矿床多分布在火山活动的大洋中脊裂谷处,火山岛弧地带,或分布在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带和构造线上。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时间并不长,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从一开始就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注视。这是因为,海底  相似文献   

5.
海洋锰细菌与锰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结核大量而又广泛地分布于海洋环境,据统计,仅太平洋的锰结核储量就达16600亿吨。其中含锰达2000—4000亿吨,镍90—164亿吨,铜50—88亿吨,钴38—58亿吨,一些有用金属的平均含量高出地壳平均值46—274倍,并且以年增长率为1000万吨激增,实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矿床,由此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兴趣和关注。研究海洋锰结核的起因、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成了当今“热门”课题。锰结核研究,迄今已逾百年,早在十九世纪的“挑战者”环球科学探险时代,海洋地质学者就开始锰结核调查研究。经百年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锰结核的海底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生物形成机理;二是地球化学形成  相似文献   

6.
吴克勤 《海洋科学》1981,5(3):46-47
一个崭新的工业部门——海洋采矿业正在逐步形成。海洋矿藏的蕴藏量十分巨大,据专家们的计算,整个地球上海水中含铜150亿吨、锰150亿吨、银5亿吨、金100亿吨、铀50亿吨。仅在太平洋1800万平方公里的海底表面,分布的锰结核就达15000亿吨,按目前世界上钛、镍、钴、锰和铝等金属的消耗量估计,三大洋海底锰结核所含金属,钛可用200万  相似文献   

7.
中太平洋海盆北部锰结核资源评价PramuanKohpina等洋底锰结核被看作是未来有经济价值金属的潜在资源,尽管对于商业性开采一些技术、经济和环境问题还有待解决。从1974年至1983年,日本地质调查所(GSJ)在进行锰结核矿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期...  相似文献   

8.
锰结核是一个潜在的矿产资源。它的特点是蕴藏量丰富,所含稀有贵重金属多。仅太平洋海域就有16000亿吨多锰结核,其中含有锰2000亿吨,铜50亿吨,镍90亿吨,钴30亿吨。如果考虑到它还继续源源不断的增长,简直可以说海洋锰结核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锰结核已进入商业性开采阶段。美国、日本、苏联、西德、法国、英国等都相继建立了冶炼锰结核的工厂。美国冶炼锰结核所得到的贵重稀有金属在国家的矿产资源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陈松  许爱玉  骆炳坤 《海洋学报》1986,8(6):694-700
作者测定了中太平洋北部与锰结核伴生的沉积物及其酸可溶部分Fe、Mn、Cu、Co、Ni、Pb和Zn等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各组分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沉积物中Mn、Cu、Ni的含量比一般沉积物高约一个数量级,可能与锰结核一样,主要来源于海底.各微量金属的含量明显地受Fe-Mn氧化物和有机质等组分以及海水深度、沉积物颗粒大小和Eh等环境参数所控制,分别建立各微量金属的多元相关方程,沉积物酸可溶部分各微量金属所占的比例也比一般沉积物高得多,并与海水深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估计这与碳酸盐的存在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南海铁锰结核(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7年5—6月间,中、西德在南海进行地球科学调查,获得5个铁锰结壳、6个铁锰结核样品。本文在利用X荧光法测定15个稀土元素的基础上,对南海铁锰结核(壳)的稀土丰度、配分模式与伴生元素的关系以及稀土的来源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表明,南海铁锰结核(壳)的平均丰度为1625×10~(-6),铁锰结核为2167×10~(-6),分别要比太平洋结核高1—2倍,比太平洋北部沉积物高3—4倍,比南海沉积物高10—20倍;结核和结壳的稀土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配分模式基本相同,Ce正异常,Eu亏损不明显;与伴生元素、沉积物及岩石稀土对比研究表明,结核(壳)中稀土主要来自南海中酸性岩类风化、淋漓后缓慢沉积。  相似文献   

11.
铁锰结核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遍布于各大洋底的铁锰结核是锰、铜、镍、钴等多种金属的重要资源,其储量规模和经济价值早已为广大海洋科学工作者所熟知,而关于铁锰结核的成因问题,尽管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认识却不一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锰结核样品中U,Th同位素的溶剂萃取—阴离子交换—电沉积制源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生长速率测定中的应用。利用~(230)Th法测得两个站位中三个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分别为2.9,4.3和1.9mm/Ma。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对采自北太平洋的另一些锰结核测得的数据相比,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东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锰结核、云南东南部土壤锰结核及原生沉积锰矿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对比研究,表明:(1)海洋水深,地形、生物生产力与水—沉积物界面的Eh、pH值等是控制锰结核物质成份、生长速率及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2)南极底层流和深海沉积间断的形成发展是造成锰结核生长间断的关键,(3)新生代低海平面时期可能是锰结核生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认识的重大突破大洋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开发海洋的重要“黑色资源”。1985年起我国在东太平洋已成功地进行了数次多金属结核勘查,并于1991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被联合国批准的大洋矿产先驱投资者。现已基本上探明了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调查船于1983年5月至7月对中太平洋北部进行了锰结核调查,以期了解太平洋锰结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寻找富矿区,取得研究锰结核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开展调查区沉积物物源、分布规律、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以及沉积物与锰结核的关系的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这次锰结核调查时所采集的表层和柱状样品,除少数几个外,所有样品均见到丰富的硅藻化石,为该区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及其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明书 《海洋科学》1981,5(4):45-45
D.摩莱尔(M(?)ller)对西德“瓦尔迪维亚”号调查船在北太平洋获得的锰结核标本,进行了矿相和电子探针研究,确定出锰结核中有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氧化物矿物和硫化物矿物。其中氧化物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硫化物矿物有黄铜矿、斑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太平洋北部17个站位铁锰结核、间隙水、沉积物和细菌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铁锰结核中Mn主要来自间隙水中Mn~(m )的扩散,而间隙水中Mn~(2 )主要来自沉积物中Mn~(4 ),在细菌的媒介下,参加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矿化反应,接收了沉积物中某些有机物的电子后被还原。因而提出细菌在太平洋铁锰结核生长及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矿产资源评价的协同区域化理论和协同克立格方法,同时结合大洋CC西区锰结核资源评价工作,探讨其在大洋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在CC西区的锰结核矿石中铜、钴、镍是三种相关而经济价值又不同的金属,同时矿石的分布水深也是制约开采成本的重要因素.利用协同克立格方法建立资源评价模型,估计上述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中的有利组合分布样式来圈定更加有潜力的矿区位置以及估计资源量,达到资源定位预测和定量评价的目的.这种方法对锰结壳资源评价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量了从中太平洋北部海底采集的锰结核样品的元素组成并用铀系测年法测定了它们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锰结核中元素的深度分布有随深度增加、减少和起伏不定三种特征,这些锰结核内部的元素组成的变化,一般被认为是由于锰结核中元素的扩散和迁移以及锰结核的不均匀性所致。 本文用扩散模型解释了锰结核中元素含量向内增加的分布,据此模型计算,锰结核中Ni、V和Zn的有效扩散系数为10-9cm2/a数量级——小于对放射性核素所报道的数值。  相似文献   

20.
李延  刘彬昌 《海洋科学》1988,12(5):19-24
本文测定了中太平洋北部锰结核的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元素的含量分布与组成锰结核的主要矿物有关;与共生元素及渗入锰结核中的粘土矿物和其他碎屑矿物有关。文中还指出了锰结核中富Mn贫Ca,沉积物中富Ca贫Ti,而沉积物对Ca的富集又与海洋生物相关。同时说明,Mg在锰结核与沉积物之间的交换比例约为1∶1。锰结核区的海水深度、pH和Eh值的大小对锰结核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