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林抗震减灾功能的重大举措。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持续时间长,从地震灾害发生一直延续到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朱英姿  赵洪山图 《地球》2011,(7):104-105
沧海桑田,北京究竟经历过哪些地质变迁?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地质遗迹?40亿岁“高龄”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样儿……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0,(3):F0004-F0004
中国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于5月15日开馆。该馆座落在房山区长沟镇,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博物馆整体建筑顺应自然地势,演绎造山运动,隐喻人类起源,寓意为“石破天惊”。馆内设有地史演化厅、8大园区厅、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展厅、实物标本厅等6大展厅,  相似文献   

5.
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基于人地关系的西部山区抗震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山区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带,山区地形环境复杂,生态破坏严重,系统脆弱,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与平原地区地震相比,山区地震更易带来各种次生灾害.根据山区地理环境特点,从人地关系角度探讨了西部山区抗震减灾对策.以期为山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建军 《地球》2009,(4):15-19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较为广阔、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通过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方式来实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通过地质公园的建立,既有效地保护了地质遗迹资源,又充分利用地质遗迹的科学和观赏价值来推进地学研究、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从而达到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地。  相似文献   

9.
10.
1997年1月1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沿海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文章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同时概要介绍了墨西哥的地震,火山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搜集1999年集集M7.6级地震、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震中高烈度区各乡镇生命损失和当年人口等基础数据,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各乡镇死亡率数据。以评估地震减灾能力的宏观模型为基础,对各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得到不同等级地震减灾能力与相对应的平均死亡率的统计关系。将此对应关系应用到2010年玉树M7.1级地震中,所得到的生命损失结果与官方公布的结果相近。表明宏观地震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可应用于单次地震损失快速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7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造成大量村镇建筑物损坏和倒塌。对灾区村镇各类建筑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将村镇私人建房纳入审批管理程序,建立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培训与证件发放制度,进行村镇建筑抗震能力调研工作,政府给于适量补助,编制系列化的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重视概念设计等一系列防震减灾对策,为灾区重建和未来该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建军 《地球》2010,(6):68-75
十年是一个年代,也是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个契机。中国的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迄今已逾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地质公园在推动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公园数量最多.类型多样、分布而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存在很多难以快速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基本国情下,加强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对缓解地震中人员伤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地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用的随机地震输入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可供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应用参考的随机地震运输输入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6.
17.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汶川地震中公路桥梁破坏严重,且破坏形式在破裂面南、北两端出现显著的差异。本文从震源机制、断层运动方式和桥梁本身特点等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南端由于释放能量巨大,断层逆冲作用显著,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出现强度破坏;而断层北端右旋走滑作用显著,结构在剧烈的地面错动中出现位移型破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强震区的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日本海域9.0级地震的深刻启示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忠伟 《高原地震》2011,23(3):63-66
从日本成功的防震减灾经验中受到启示,通过详细分析日本的救灾体系、防灾减灾教育、抗震标准、灾区人口密度和应对福岛核电站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美国地震区划图随着建筑抗震设计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一张图发展成现今抗震设计图和地震危险性图两图共生的形式。地震危险性图主要反映依据地震科学认识与基础观测资料评估得到的国土地震危险性分布,抗震设计图则继承了传统地震区划图的主要功能,反映国土范围内建筑抗震设计所需地震动设计参数的分布,服务于建筑设计。依据抗震设计需求,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地震系数分区区划、设计地震地震动区划和最大考虑地震地震动区划3个阶段,各阶段均始于地震危险性图的改进,并以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换代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计图的编制为标志。本文总结了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历程,对地震危险性图与抗震设计图发生变革的技术原因、主要特征、应用意义及其影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