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大坳矿区云英岩体型钨锡矿化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体型钨锡矿为大坳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构造对钨锡成矿的控制,认为NNE-近SN向区域性断裂控制了矿床就位,呈近SN向展布;弧形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自上而下呈楼层式产出,形态为似穹状。  相似文献   

2.
大坳云英岩蚀变体型钨锡矿产于九嶷山复式花岗杂岩体中。钨锡矿体赋存在呈半隐伏产出的蚀变体中,且自下而上重叠分布,具“楼层式”结构的特点;矿体形态、有用组分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产状、形态的变化与蚀变体具有一致性。研究认为花岗岩浆的侵位、区域性断裂的多次脉动作用及蚀变作用是区内钨锡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脉状钨锡矿床中,都可以见到一条或一组矿区级的大断层。它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并引生了矿床的成矿裂隙,在裂隙充填成矿的全过程中又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故称之为引控断层。它是成矿前构造,成矿期及成矿后又多有活动,故为综合性断层。断层多由宽数米的破碎带组成,常见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沿断层破碎带常出现成矿元素或挥发性元素的晕带。引控断层对矿床的成矿作用、垂向形态分带、规模、富集段的产出位置、有用组分的分布、成矿温度、含矿流体组分及流向、矿脉倾侧方向等均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又是矿床底部隐伏花岗岩的导岩构造和侵位场所。研究引控断层对寻找半隐伏的、具“五层楼”式的脉状钨锡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姑婆山地区钨锡矿床位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钨锡产地。区内有新路、水岩坝和珊瑚三个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多样。其中,锡锌硫化物型、黑钨石英脉型和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较为典型,区内钨锡成矿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体和断裂关系密切。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主要钨锡矿田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钨锡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通过对区内构造和矿床的D-O同位素、H e-A r同位素、Pb同位素、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深大断裂可能为幔源物质上侵提供了通道,钨锡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幔源物质参与了区内钨锡成矿。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坳钨锡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矿床特征入手,对控矿构造进行具体分析,从区内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的角度,论证了区内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了构造对钨锡成矿作用和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的控制。认为区内构造的形成与岩浆多阶段脉动侵位密切相关,热液致裂和NNE向断裂的左行剪切所产生的力偶作用使控矿构造产生多次脉动活动和矿化作用,控矿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性质决定了钨锡矿化类型和矿脉(体)的产出特征,构造控矿具有定位性、等距性、定向性及分带性等规律,应用该规律,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底构造到盖层构造形态组合特征,论述锡矿床的构造控制特征。认为华南东西向Ⅰ级基底构造隆起带,控制了钨锡(钼)矿床成矿带的展布;南北向基底构造隆起带控制钨锡(钼)多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专属性。东西向与南北向基底构造隆起带的交接部位,控制了锡钨矿床成矿区的展布。此外,探讨了岩浆房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论述了钨锡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聚矿构造的组合形态标志。  相似文献   

7.
粤北地区钨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地区钨锡矿床成因类型有三大类,工业类型主要有八种.石英脉型钨锡矿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业类型,此类矿床不仅可在浅变质碎屑岩、花岗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而且也可在碳酸盐岩中以“五层楼”式产出.钨锡成矿时期在中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晚侏罗世是矿床形成集中期.钨锡矿床沿岩浆岩带分布,均与岩浆作用有关.钨锡矿田沿岩浆岩带分布于...  相似文献   

8.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是我国西北大型钨矿的典型代表,其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控制了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隐伏岩体侵位构造控制了区内矿床(点)的分布,岩性层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的富集.上述3种构造作用表明在小柳沟和祁宝矿床之间及世纪矿床西部外围地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9.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深部、边部生产勘探及开采工作,对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矿化类型,这3类矿化在水平上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从东向西形成了单侧分带;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垂向上呈"五层楼"形态分带模式;原生矿物组合分带呈亲氧和挥发性元素在上,亲硫元素在下的"逆向"分带,即上部富锡,中部富钨,下部Cu、Zn、Ag增加的规律;矿化富集同围岩的岩性、矿脉脉辐、矿脉产状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造成了矿化分布极不均匀。根据矿床的原生分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推测在矿床的深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对滇东南地区隐伏的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在滇东南地区显示了一批新的断裂构造,并且可修改和补充原有的一些断裂构造。与此同时还判别同一断裂在不同时期、经受不同的构造运动后,其力学性质是会转化的;在同一断裂不同的构造部位,其力学性质也往往不尽相同。很少出现单一力学性质的断裂存在。本文所称的环状构造,推其成因,认为多数与岩浆的脉冲作用有关,大都是岩浆有关的热点活动的结果。这就为预测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开辟了新的途径。环状构造与其它构造(如断块构造等)复合时,对寻找隐伏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矿床更为有利。本区共圈出20个环状构造。初步认为与隐伏花岗岩体和钨、锡矿床有关的环状构造共8个。所预测的环状构造是否正确,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验证。然而,在本区利用环状构造,结合地、物、化成果预测隐伏花岗岩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为了提供新的找矿线索,缩小找矿的,“靶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是应用遥感图像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我国滑坡防治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防治技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波 《岩土力学》2010,31(Z2):308-316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地下工程建设难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确定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是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总结目前建(构)筑物控制的各类变形参数,对其定量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根据收集的大量变形监测资料,划分建(构)筑物的变形损坏等级,对其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常规监测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建筑尺寸和变形量、损坏等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独立柱基的建筑易于产生变形破坏,应防止建筑过量沉降引起的其他变形损坏;建(构)筑物的角变量小于0.002时一般未出现较大影响;建筑尺寸影响变形的大小,应密切关注易于出现变形损坏的多层、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3.
与地幔柱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徐义刚  王焰  位荀  何斌 《岩石学报》2013,29(10):3307-3322
地幔柱是地球动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形成规模巨大的大火成岩省,也形成了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由地幔柱形成不同的岩浆系列显示了特有的成矿专属性,如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与钒钛磁铁矿矿床和铜镍硫化物矿床,科马提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斜长岩与钒钛磁铁矿矿床,过碱性花岗岩系列与铌-钽-锆-稀土矿床,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矿等。在分析与地幔柱相关矿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还对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以及几种潜在的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如橄榄石的Ni含量、单斜辉石和磁铁矿中的Cr含量,层状岩体的PGE 含量和Re-Os同位素联合示踪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地区柳林和安阳试验区为例,综合多种统计数据和测试成果,对煤层的渗透性及主要地质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控制煤层渗透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割理的发育程度,其次为有效地应力、外生裂隙和煤体结构等。而煤的变质程度及镜质组含量又制约着割理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地面沉降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沉降洼地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防汛、城区地面积水、重大线型工程差异沉降影响等方面对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面沉降也通过洪涝、潮汛等显性灾害的成灾风险与致灾频率的增加,而体现出缓变型灾害的本质。上海目前已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有序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市整个陆域与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并融入了自动化测控与GPS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同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深化城市地质工作,并注重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经济发展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自志留纪以来,野火开始在陆地范围内广泛出现并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石炭纪是植物开始繁盛时期,但其野火发生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仍然不清楚。为此,基于木炭、惰质组(煤中木炭)和热解多环芳烃3种类型野火证据,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石炭纪全球159个野火事件记录。研究发现石炭纪野火事件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热带地区,杜内期高纬度地区无野火记录,其余时间段高纬度地区均出现零星的野火记录。石炭纪晚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石炭纪早期,并在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和莫斯科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达到最高值。早杜内期至早维宪期野火事件增多与大气氧气浓度升高和热带沼泽开始发育有关。随后大气氧气浓度降低导致晚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下降。而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纪期野火事件高频率发生与当时充足植物燃料有关。卡西莫夫期—格舍尔期低纬度森林面积以及植物属种数量的降低导致野火事件数量大幅度下降。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理解石炭纪陆地生态系统和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Gradients controlling natural attenuation of ammon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xidation of reduced pollutants such as in groundwater often takes place at steep redox gradients where oxygenated water is being mixed into polluted water such as landfill leachate. In order to identify controlling parameters and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degrad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means of scenario specific numerical modelling. Geometrical factors such as aquifer thickness have been shown to be very influential on the capability of natural attenuation of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The scenarios investigated here include biodegradation at redox gradients in groundwater, so called fringe processes, for (i) a partly contaminated aquifer with two reaction fronts, (ii) and a spatially variable aquifer thickness. In addition, (iii) the influenc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iv) restricted supply of O2 to contaminated water by slow dispersion and diffusion across the capillary fringe are investigated. Contaminated aquifer thickness, zones of enhanced mixing due to flow focussing and diffusion/dispersion coefficients in the capillary fringe are identified qualitatively as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natural attenuation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whereas predictive functions will require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盐调控现实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土壤盐碱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为创建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水盐调控方法,在总结农田盐分来源及其累积动力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盐分影响土壤供养能力和作物生产能力两大方面,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作物系统功能的影响途径,明确农田水盐高效调控方向。根据不同时代的治盐理念,将水盐调控发展历程分成4个阶段,以抑制盐碱胁迫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为切入点,解析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作用特点和调控目标及适用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与提质增效需求,凝练盐碱胁迫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理念,提出水盐调控策略,即调控根际水盐传输动力特征,重构农田水盐分布空间格局,提升农业改土促生措施功效;指出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创新水盐调控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以期为盐碱胁迫农田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枣庄市是山东省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岩溶地面塌陷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塌陷现状及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从中得出枣庄岩溶地面塌陷容易发生在:在第四系厚度为5~10m的地段,时间为每年4~9月份,地势低洼处。本文从压力差的角度,在简要分析岩溶管道的发育程度、盖层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位在枣庄地面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了几个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