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东地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区域地质概况胶东矿集区位于滨太平洋西部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内,属于华北板块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宙唐家庄岩群、胶东岩群,元古宙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及新生代第三纪五图群、临朐群和第四系(彭欣,2010)。构造活动有古老基底的褶皱和韧性剪切带,也有中生  相似文献   

2.
鲁东胶北隆起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臣 《现代地质》1999,13(2):212-213
鲁东胶北隆起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综合最新区调成果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唐家庄岩群是鲁东最早一期经受角闪麻粒岩相变质的表壳岩系,与鲁西沂水岩群相当。说明在中太古代时,鲁东、鲁...  相似文献   

3.
鲁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太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庄岩组和于家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岩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4.
胶北地体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代表性出露区,变质表壳岩系在该地体的分布较为普遍。由于这些表壳岩系对探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资源和表生环境演化等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从岩石单元划分、时代框架、变质演化、含矿性及对表生环境演化的启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但是由于研究者对这些表壳岩系的岩石单元划分提出了多个不同方案,造成了岩石单元定义不清、使用混乱的情况。对表壳岩的岩石类型、空间分布和时间格架的研究,也存在多种不同意见,其中对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形成时代的争议最大。本文对不同的岩石单元划分方案进行梳理,总结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讨论,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传统观点认为,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包括中太古界唐家庄岩群、新太古界胶东岩群以及古元古界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本文在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和野外地质关系发现:(1)唐家庄岩群和胶东岩群的一部分岩石记录太古宙晚期和古元古代两期变质作用,表明这部分岩石的形成时代应该在新太古代之前,但是目前对两个岩石单元的原岩形成时代尚无明确约束;(2)唐家庄岩群变质级别...  相似文献   

5.
东天山前寒武纪基底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李铨  于海峰  修群业 《新疆地质》2002,20(4):346-351
东天山前寒武纪基底由星星峡群和卡瓦布拉克群组成。通过其物质组成、同位素年龄资料并与邻区-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前寒武纪基底对比,提出东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是由已变质的深成岩侵入体(包括奥长花岗岩等)和表壳岩组成,与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前寒武纪基底有着显著差别,绝不是同一地质环境的产物。年龄数据显示它有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成分,其岩石组合反映具有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特征,应暂将其置于一个单独的大地构造单元,建议将星星峡群和卡瓦布拉克群暂分别称为星星峡杂岩和卡瓦布拉克岩群。  相似文献   

6.
鲁东胶北地区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起臣 《山东地质》1998,14(2):4-10
10余年来,通过对鲁东胶北地区太古宙地层的研究,原胶东群中易除出大量的变化质变形深成侵入岩,并从其中分离出一套呈包体状态残存于 岗质 的紫苏磁铁石英岩、二辉斜长闪麻粒岩等。据此建立了唐家庄岩群。  相似文献   

7.
甘肃敦煌—北山早前寒武纪岩石组合—构造初步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肃敦煌-北山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岩石。这些岩石在早期的《甘肃省区域地质志》中被确定为前长城系、长城系、奥陶-志留系及部分石炭系。本文认为这些岩石应属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据此,重新厘定了该区早前寒武纪岩石-构造框架。自南向北划分为敦煌太古宙杂岩区、北山南带古元古代剪切构造区和北山北带古元古代-太古宙杂岩区,并根据变形特点和岩石组合,进一步划分出次级带。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太行—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行—五台山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中部,是我国晚太古—早元古岩群出露最完整、最连续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 变质基性火山岩的Sm-Nd年代学和变质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阜平群形成于2600—2900Ma,属于晚太古宙,是本区出露的最古老岩群。五台群中变石英角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22Ma,黑云变粒岩中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2557Ma,侵入到五台群的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20Ma。  相似文献   

10.
王翔  马昌前  邓佳良 《中国地质》2021,48(2):663-664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位于其东南缘的皖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体主要由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系(霍邱岩群、五河岩群)和古元古代变质侵入体组成;但因被青白口纪以来的沉积盖层所掩盖,地表露头少见,仅在蚌埠—凤阳—五河等地零星出露。近年来,较多研究认为皖北地区应为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的南延部分,具有与胶—辽—吉活动带相同的构造背景。本文报道了皖北地区新发现的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为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扬  冯岩  李日辉 《现代地质》2011,25(5):965-974
胶北地块位于鲁东的沂沭断裂和五莲—烟台断裂之间,以出露不同变质程度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为特征,其岩石组合为TTG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和少量变质表壳岩(变质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它们构成了胶北的花岗-绿岩体。对变质(超)基性岩、TTG岩系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胶北地块造壳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的2.8~2.7 Ga;在经历了2.5 Ga左右构造事件后,胶北地块进入稳定陆壳沉积阶段,并接受了古元古代的孔兹岩系沉积;最后于1.8 Ga左右发生变质。与苏鲁造山带不同,胶北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具有许多亲华北板块的特征,二者的界线可能是五莲—烟台断裂。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敦煌-北山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岩石。这些岩石在早期的《甘肃省区域地质志》中被确定为前长城系、长城系、奥陶-志留系及部分石炭系。本文认为这些岩石应属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据此,重新厘定了该区早前寒式纪岩石-构造框架。自南向北划分为敦煌太古宙杂岩区、北山南带古元古代剪切构造区和北山北带古元古代-太古宙杂岩区,并根据变形特点和岩石组合,进一步划分出次级带。  相似文献   

13.
陕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与金铜铅锌矿床分布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依据陕南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及重力资料,按是否露出地表将前寒武纪基底划分为出露基底和隐伏基底两种类型。其中,圈定出露基底15处,解译推断隐伏基底6处。小秦岭—北秦岭地区的基底大多露出地表,其总体具典型华北地块基底特征;南秦岭、勉略阳及北大巴山地区的出露基底则呈较零散的孤岛状分布,而隐伏基底向南、北两侧扩展延伸范围较大且基本连为一体,基底性质总体具典型扬子地块双层基底特征。区内已知大—中型金、铜、铅锌矿床(田)及Au、Ag、Cu、Pb、Zn元素化探异常密集区(带)的分布大多与前寒武纪基底有关。前寒武纪基底与上述矿产和化探异常间的分布关系,无疑为今后本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勘查评价及成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鲁东胶西南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变质作用的分析得出:太古宙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呈表壳岩残存,构造运动以塑性变 为主;元古宙时岩浆活动微弱,地层分布广泛,构造运动以脆性变形为主。这质作用呈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相互转换,且皆与构造运动相关呈现不均一性,整个胶西南地区在历经2800,2500,1800Ma的三次陆壳固化后形成完整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壳构造演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业明  张仁杰 《地球科学》1997,22(4):395-400
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前寒武纪地质学新理论和同位素代学方法,对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壳的组成,时代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初步将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划分为中新太古宙紫苏花岗岩-片麻岩系,琼西古中元古宙绿岩系和中元古宙花岗岩类以及石绿新元古宙变质沉积-火山岩系等3种地质实体,并将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划分为新太古宙结晶基底形成,古中元古宙陆壳断裂,中元古宙俯冲造山和新元古宙裂陷-冰川事件4大演  相似文献   

16.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以及二者的过渡类型.星子群的出现证实了“江南古陆”也存在双层结构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7.
常宏  王向利 《西北地质》1998,19(3):6-11
佛坪穹窿基底岩石是南秦岭出露的众多古老块体之一。由太古代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过渡性基底组成。前者由中一深变质的佛坪岩群和龙草坪超单元组成;后者为中元古代基性火山岩变质形成的九关沟岩群。两类基底的确定为佛坪地区太古代及中元古代地质演化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胶北蓬莱群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胶北带的蓬莱群是鲁东残留于太古宙—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 上唯一的盖层。其沉积时代和变形、变质时代过去一直是未解决的问 题。本文报道并解释了从蓬莱群板岩中新获得的全岩Rb-Sr年龄、伊 利石-全岩对Rb-Sr年龄和伊利石K-Ar年龄。 在对样品的构造、变质研究和伊利石结晶度、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 镜分析的基础上,所得473±32Ma(奥陶纪)的全岩Rb-Sr年龄被解 释为蓬莱群遭受埋藏变质的中止时间。因此蓬莱群是老于奥陶纪的地 层。蓬莱群的第一期褶皱和同构造低绿片岩相变质(即蓬莱运动),发生于299±4Ma以前,即晚石炭世。处于华北板块南缘上胶北带的蓬莱运动,是华北和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这表明郯庐断裂以东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这一碰撞事件在秦岭-大别山-胶南碰撞带以北的华北板块南缘带中都造成了近南北向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东昆仑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东昆仑地区3206Ma±14Ma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信息表明,该区存在古太古代基底。代表东昆仑地区基底的"金水口岩群"可以解体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两者是2个不同构造旋回的产物。东昆仑地区万宝沟群的时代应限定在中元古代,而不能延续到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的年代构造格架显示,前寒武纪存在3次强烈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分别发生在2400~2500Ma、1800~1900Ma和大约1000Ma。1000Ma左右的聚合事件导致中元古代分隔的不同小陆块的有限裂解小洋盆闭合,陆块聚合形成"西域板块",并可能是整个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胶南造山带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同夺、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产偿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中基性火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