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5、10、15、20、25和月末最后一天08时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08时无积雪,而在08时以后形成雪深≥5 cm的积雪,在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08时测得的雪深≥5 cm时,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在随后的日子里08时也无积雪,而在该日08时以后降雪,且雪深≥5 cm,应在该日14时或2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相似文献   

2.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 5、1 0、1 5、2 0、2 5和月末最后一天 0 8时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 0 8时无积雪 ,而在 0 8时以后形成雪深≥ 5cm的积雪 ,在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 (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 ) ,0 8时测得的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在随后的日子里 0 8时也无积雪 ,而在该日 0 8时以后降雪 ,且雪深≥ 5cm ,应在该日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⑤在前一天…  相似文献   

3.
王智 《气象》1976,2(2):24-24
入冬以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常会出现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谚语说:“瑞雪兆丰年”,冬季降雪对于北方的冬小麦是有好处的。但下雪也有不利的一面,如过早的下雪,会使晚秋作物、蔬菜等遭受冻害;牧区的暴风雪,还会吹散或埋住畜群;特别严寒的年份,在华南地区的大雪还会使热带作物遇到严重冻害。因此,在冬季作好降雪预报,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致人民的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庄丽莉  侯永林 《气象》1983,9(4):22-23
1982年世界气候总的特点是:亚洲基本正常,东亚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较好,南亚大部、东南亚部份地区干旱严重;欧美气候稍差,部份地区在1981年冬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寒暴风雪之后,1982年秋季和初冬又相继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的暴风雨、雪及偏冷、偏暖等异常天气;大洋洲和非洲气候条件最差,大部地区几乎全年干旱。  相似文献   

5.
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实验结果表明:丰雪年雪被保温效果明显,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11.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1.7~-4.5℃间;枯雪年双膜内平均气温增加8.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0.3~-9.2℃之间,葡萄可安全越冬。双膜内20cm处最低温度在丰雪年增温15.0℃,在枯雪年增温14.2℃。影响双膜内温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等。经分析,选用透光性好的覆盖物促使膜内地温快速回升,揭膜日期提前可避免春季的高温热害。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揭膜和覆膜时间可有效避免葡萄遭受倒春寒危害。  相似文献   

6.
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实验结果表明:丰雪年雪被保温效果明显,双膜内平均气温升高11.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1.74.5℃间;枯雪年双膜内平均气温上升83℃,双膜内最低温度在0.39.2℃之间,葡萄可安全越冬。双膜内20 cm处最低温度在丰雪年升温15.0℃,在枯雪年升温14.2℃。影响双膜内温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等。经分析,选用透光性好的覆盖物促使膜内地温快速回升,揭膜日期提前可避免春季的高温热害。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揭膜和覆膜时间可有效避免葡萄遭受倒春寒危害。  相似文献   

7.
温凤歧 《气象》1983,9(12):49-50
今年4月28日夜间至30日上午,黑龙江省纳河县遭受了一场暴风雪的袭击。风力有7—8级,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瞬时风速24米/秒以上。这次降水量达43.7毫米,地面平均积雪深度达23厘米,最深处达100厘米以上;出现了冻结雪。电线积冰平均最大直径60毫米,极端最大直径70毫米,最大厚  相似文献   

8.
一、预报气候系统的变化分析表明,地球大气的年变化有偏离其正常变化的现象.在最近十年里,气候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现象.1982-1983年间,洪水席卷了南美洲西海岸;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长和最严重的干旱,由于干旱,这两个国家出现了森林火灾;在南亚,1987年的夏季季风很弱,很可能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年;1988年又轮到美国遭受干旱之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气候异常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的衰  相似文献   

9.
发现蒸发量超大有两种客观原因,一是在夏季有强烈降雨时,蒸发皿里的雨水溢出或溅出;二是在冬季有大风雪时,降到蒸发皿里的雪随后又被风吹走,影响记录的准确性。预防和处理方法:一是遇有强烈降水时,按照“规范”规定的“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水量,以防  相似文献   

10.
    
这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那一片片的雪花 ,像朵朵腊梅 ,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它飘在田野 ,大地换上了耀眼的银装 ;它飘在屋顶、街道上 ,城市披上了洁白的素衣 ;它飘在枝头 ,绽开了满树银花。顿时 ,天 ,成了白色的天 ;地 ,成了白色的地。天地融合 ,真一派美丽的世界。雪 ,白色 ,就像经历了多年苦难之后 ,去掉一切杂质 ,最后呈现出生命最纯的底色。雪 ,滤去空气中的杂质 ,洗去世界上的灰尘 ,抹去人们一切烦恼。白雪如玉 ,像珍贵的艺术极品。我舍不得去触摸 ,可手还是不由地向雪里伸去。雪是冰凉 ,洁白无暇的 ,捏出一团雪 ,在嘴边抹了抹 ,雪是无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雪冰中的黑碳及其辐射强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若干条冰川区域采集雪和冰芯样品,分析了雪冰样品中的黑碳,并模拟了雪冰黑碳产生的辐射强迫。我国西部雪冰黑碳的平均浓度为63 ng/g,高于北半球其他地区的实测结果。影响雪样黑碳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是周边的排放源。模拟结果显示,黑碳在中国西部冰川雪表的沉降产生的平均辐射强迫为(+4.0±2.0) W/m2。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东绒布冰芯记录揭示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经印度夏季风输送;1951年以来黑碳的平均浓度为16 ng/g,产生的月平均辐射强迫在2001年夏季超过了+4.5 W/m2。南亚排放的黑碳可能抵达青藏高原南部腹地,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束家鑫 《气象学报》1985,43(2):254-255
由洪世年、陈文言两同志撰写、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气象史》问世了。这是我国气象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我国是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英民族以其勇敢、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各类经史典籍文献里,散见大量珍贵的气象史料,诸如风、云、雨、雪、光、电等大气现象;气象观测和气象仪器;天气预测;气候和物候;农业  相似文献   

13.
张海宏  肖建设  陈奇  姜海梅 《气象》2019,45(8):1093-1103
利用青海省甘德两次降雪过程的微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两场降雪过程雪深、雪密度、雪中含冰量、雪中含水量和雪面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地表反照率与雪密度、雪中含冰量及雪中含水量的关系,结合降雪过程近地面温、湿、风廓线特征分析了积雪对近地面温、湿、风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覆盖会导致地表反照率显著增加,降雪过后正午时地表反照率可高达0.8~0.9。随着积雪的消融,地表反照率逐渐减小;积雪反照率与雪密度和雪中含冰量呈正相关,与雪中含水量呈负相关;地表积雪覆盖会导致近地面温度梯度绝对值减小,相对湿度梯度绝对值在凌晨减小、午后增大,地表积雪覆盖对近地面风速梯度变化并无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天山季节性积雪热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培  魏文寿  刘明哲 《高原气象》2012,31(4):1074-1080
利用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干、湿雪雪层内每隔5min一次的10层雪温数据,探讨了一次降雪过程后干、湿雪的雪层温度特征,对比分析了干、湿雪的雪面能量平衡方程中各分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整个冬半年积雪各层温度基本<0℃,雪温日变化振幅由雪面向下逐渐减小,积雪深层温度的波峰(谷)值稍滞后于积雪浅层温度极值1~2天。(2)湿雪冷中心的出现时间早于干雪,暖中心的出现时间晚于干雪,太阳辐射对湿雪的穿透深度大于干雪。(3)雪层温度振幅变化与能量吸收随雪深都呈指数衰减分布。积雪密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小,穿透深度越大。(4)干雪雪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几乎都为负值,积雪积累。湿雪雪面的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所以净辐射是导致湿雪消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 《气象学报》1954,25(2):59-60
我国地区辽阔,各地时常遭受台风、寒潮和随之而来的暴风雨(雪)和霜冻等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的袭击,不仅在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航运、铁道、渔业、牧业、盐业等方面,造成了国家资财的重大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而且给人民带来了疾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50年连阴雪气候概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川  徐勇 《陕西气象》2009,(3):16-19
利用陕西省1955-2005年96站50a的信息化资料,依据陕西连阴雪定义及等级标准,建立了陕西省连阴雪气候特征分布数据资料库,为进一步研究连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打下基础,为提高连阴雪天气的预报服务能力提供预报思路和依据。陕西省连阴雪气候概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偏北偏南测站连阴雪过程少,中部较多;连阴雪多发区为陕北南部和关中西北部及商洛地区,陕南中南部最少;全省年出现区域性连阴雪1~4次,集中在12—3月;1955—2007年无全省强连阴雪过程。2008年1月10-21日出现1955年以来全省唯一一次强连阴雪过程。  相似文献   

17.
纪仲昉 《气象》1984,10(8):43-43
大气中未污染的降水,因吸收了二氧化碳而含有碳酸;在气液相平衡时,雨水的pH为5.65。一般定义pH低于5.6的降水为“酸性降水”或“酸雨(雪)”。 今年1月17—19日,无锡市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三天内降雪量达73.8毫米。市环保监测研究所测得这次雪的酸度为4.95,属于酸雪。 为了弄清此次酸雪的降落范围,共采集了雪样52个。其中属于酸雪的样品有34个,占65.4%;其平均pH为5.19。中性样品有18个,其平均pH为6.02。此次降雪中,酸度最高的雪出现在中桥,pH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市大(暴)雪气候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70—2009年大(暴)雪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大(暴)雪日地域分布不均匀性,林区多于农区,农区又多于牧区;年代际特征是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日数相当,且日数较多,到了90年代日数大幅减少,进入本世纪初,大(暴)雪日又呈增多态势;春季3、4月份大(暴)雪日数多、秋季或初冬次之、隆冬反而少的分布特征。呼伦贝尔市大(暴)雪天气有两种主要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物雷击灾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雷击灾害的调查,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部位的分布规律,发现吻兽等突出部位、古树、塔亭、服务设施等是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发现有雷击历史的古建筑容易再次遭受雷击,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起火的原因,统计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讨论了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原因,得出地理位置、古建筑的自身结构、树木引雷、古建筑内部环境变化、年久失修进水潮湿等因素是古建筑易受雷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吴长平  张政 《四川气象》1999,19(1):45-50
从阿坝牧区所处的高原地形特征出发,分析了连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特点;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特征;能量分布情况以及冷空气活动路径特征。从几个典型连阴雪个例中,指出了连阴雪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和30~50天低频振荡特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值预报产品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