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淮河流域暴雨预警系统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利用合肥CIN—RAD雷达体扫资料,配合地面雨量观测资料,采用最优判别系教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的孔关系,用以估算每6分钟的降水量。此外系统还在区分GMS-5卫星云图上不同种类云系的基础上,配合地面观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淮河流域GMS-5卫星估算降水多通道经验公式。在CINRAD雷达和GMS-5卫星的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与站点观测雨量的对比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两类估算雨量资料进行了集成。集成估算得到的雨量值较单独用CINRAD雷达或GMS5卫星进行雨量估算的结果在精度上有所改进,能更精确地对淮河流域雨量进行估算,进而结合HLAFS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致洪暴雨的预警。该系统在2003年汛期成功地对淮河流域出现的几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预警,汛期服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3.
风云2号卫星红外资料在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GMS卫星云图结合地面雨量站资料定量估测淮河流域降水量,并结合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进行暴雨定量预测。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致洪暴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洪暴雨是一门新的应用学科,通过对1960年以来造成宜昌大洪峰流量的暴雨过程的强度、持续时间及与前期降水关系的研究,确定了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标准,增进了对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成因的认识;研制出了可供业务使用的分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
7.
8.
长江三峡致洪暴雨及其产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长江三峡洪水来确定暴雨过程(致洪暴雨),讨论了致洪暴雨与前期流量、暴雨持续天数的关系。对产生最强暴雨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並指出台风、副高脊的活动与致洪暴出现及落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南宁城市1980-2002年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对能见度和雾的演变特征及其物理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城市夏季能见度明显好于冬季,这可能与冬夏季不同季节盛行风向不同,输送排放污染源地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天气气候条件相关。夏季南宁主要受大陆高压的控制,城市能见度高,雾日少,而在冬季,由于冷空气的频繁影响和南宁上空逆温层的存在,轻雾以上的日数增加,城市能见度也随之下降。近几年来,南宁的城市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轻雾以上的雾日数呈上升趋势,雾日的频数也随之增加,这可能与南宁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局地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Locating between the southern temperate climate zone and northern subtropical climate zone, the basin of Huaihe River witnesses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specially from May to August when heavy rains usually result in floods.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Locating between the southern temperate climatezone and northern subtropical climate zone, the basinof Huaihe River witnesses frequent occurrence of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specially from May toAugust when heavy rains usually result in flo… 相似文献
13.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 °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以国家气象中心T42产品资料作为环境的初始场,采用P-σ混合坐标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对9406号台风暴雨过程进行24、48小时数值预报模拟试验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旋转风螺旋度及其在暴雨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可靠的基础上,用模式输出的细多格动力协调资料,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正在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及其演变较好地应和反映了暴雨中心及造成暴雨的中尺度涡旋的发生益及演变,较大的螺旋度值是暴雨及低层中尺度低涡和地面气旋系统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前汛期暴雨天气雷电特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简称福建二级基地)的闪电定位站网、雷达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1997年5月5日至7日晨发生在闽东南沿海各县市一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其与降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地闪和云闪总数超过5000次,闪电密度极值超过1次/km^2,地闪次数超过云闪次数,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云闪占2/3以上。暴雨区的闪电频数-时间曲线很好地反映了暴雨过程降水高 相似文献
19.
非地转湿Q矢量在台风“云娜”暴雨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4年8月12-15日台风“云娜”登陆后造成的大范围持续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能比较清楚地揭示台风暴雨的演变过程,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负值区和流场辐合区与未来12小时的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台风外围对流发展的深度,对判断台风在陆地上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