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光岑 《地质论评》1982,28(1):87-88
中法两国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于1981年4月27日至30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喜马拉雅地质科学讨论会上宣称,通过双方合作,去年在西藏喜马拉雅地  相似文献   

2.
84年元月五日至九月,在我国成都市举行《喜马拉雅地质科学国际讨论会》.讨论会是由中、法两国共同商定组织的.从80年起,为期三年的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已于82年结束野外工作.三年来进行了多学科的地学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了更好地总结考察成果,并同世界各国地质学家进行广泛交流、讨论而决定在中国举行一次国际性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地质科学家共有300多人.其中,外籍地质科学家有70多人,计有法、英、美、加、印(度)等10个国家的科学家与会,我院有杨遵仪、王鸿祯等8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正> 中法两国地学科学家于1982年5月10日至12日在桂林举行了“第二次喜马拉雅山地质科学讨论会”。中方与会代表有李廷栋、叶连俊等28人,法国代表有奥贝尔(G.Aubert)、阿莱格尔(C.J.Al-legre)等13人。在会上肖序常等14位中国科学家、阿莱格尔等11位法国科学家宣读了论文,并进行了无拘束的讨论,从而为阐明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特征、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叶城-狮泉河路线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叶城-狮泉河地质路线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全长1056km,它穿过了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东端。中法两国科学家于1989年7月—8月联合考察了这条路线,根据蛇绿岩、古生物、沉积相、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将路线经过地段,自北而南分为5个地体及四条蛇绿岩缝合带,这些地体时代自北而南有逐渐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1983年11月2日至4日,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滨海城市蒙波利埃举行了中法第三次喜马拉雅地质讨论会。会议主要交流了中法双方1982年在西藏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成果。会上,中法双方科学家,共宣读了39篇论文。其中,地球物理13篇,地质26篇。 这次讨论会表明,地球物理,特别是人工地震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关于西藏南部的地壳厚度,利用人工地震资料,中法双方得到了基本相似的结果。在藏南地区为70Km,而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莫霍面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徐强(中国地质科学院沉积地质与能源地质研究中心)一、前言1993年中法合作的“东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短缩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从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的地质考察。中法合作队的沉积、地层组重点测制和观察了格尔木到昆仑山口的...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徐强(中国地质科学院沉积地质与能源地质研究中心)一、前言1993年中法合作的“东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短缩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从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的地质考察。中法合作队的沉积、地层组重点测制和观察了格尔木到昆仑山口的...  相似文献   

8.
1980~1982年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科学考察工作,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中法双方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对北起申扎—那曲一线、南至聂拉木—亚东一线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层和古生物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美合作煤田地质科研项目《煤盆地的勘察与分析》开始进行。据协议要求,双方各选择一个含煤盆地,共同进行地层,煤层、煤质、构造、物探、化探等方面的研究,并使用计算机化的数据系统,总结成煤环境及煤资源的勘探和评价方法。项目进行期间,双方专家交替每年到对方工作三个月。 中美合作进行煤田地质学研究,符合两国科学家共同心愿。通过合作,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月八日~二十二日,资源局副局长严铁雄一行五人访问法国,与法国高等矿业学校签订中法地质统计学合作会议纪要;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9月召开的中法青藏高原动力学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等展示了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最新成果: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大地构造格架及碰撞五阶段论,引起国内外青藏科学家的关注和反响。  相似文献   

12.
《1993年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及研究生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1993年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及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于7月26日至30日在贵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13.
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地球科学家的成就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定量分析其作用,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地球科学家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出版物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引用率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AGU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50位中国地球科学家中,96%的人与国外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研究,并且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的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国内科学家独立研究成果,被引用率最高的前10名中国地球科学家的论文均有国际合作背景的研究.这表明,开展国际合作对中国地球科学家提升其学术成就和增加影响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2006,31(1):135-135
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在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水杉被引种到北美各地和世界各国植物园.美国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第二届国际水杉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在美国举行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et Cheng”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梁锋 《地质论评》2023,69(5):1858-1868
7月9日—12日,以“天山联通东西 中亚共聚海内”,“绿色、创新、合作、共享——驱动丝绸之路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亚-天山青年地质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年工作委员会、新疆地质学会和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创办,旨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新疆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聚焦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西部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青年地质才俊交流成果、展现风采的区域性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同中亚国家地质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新孝 《第四纪研究》1993,13(4):330-334
本文翔实地记述了袁复礼、杨钟健两位学者在半个世纪中的学术合作和真挚友情,从而可见两位先生不仅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而且在道德风范方面也是足为楷模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质》2010,(7):59-59
日前,正在北京访问的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印两国计划联手在第三国开发石油与矿产资源,先期合作的重点是中印两国公司将联手参与阿富汗境内一处世界级多金属聚合矿的开发竞标。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清洁能源发展合作与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双边协议: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美两国新的减排目标为2015年气候谈判做出了重要的承诺,以合作的方式寻求建立互信和促进全球能源转型,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注入新的活力。中美两国减排目标的确定是根据现有政策措施开展密集的碳减排成本效应分析。中美两国新的减排承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对我国西昆仑冰川首次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双方队员已于5月15日从兰州陆续出发进入考察地区。 中日恢复邦交后,从70年代后期中日两国冰川学家开始了学术交流。80年代初期以来、在日本著名冰雪科学家樋口敬二、黑岩大助、木下诚一、大治匡之等和中国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