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辖区有13个乡镇262个行政村,拥有人口34万,耕地面积3.3万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陕县国土资源局积极转变用地观念,以开展“三项整治”为切入点,通过开发后备资源来补充耕地,增加耕地面积,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推进土地整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沂水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属低山丘陵区,土地产出率低,土地资源有如下特点: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全县人均耕地面积0.073公顷,个别村人均拼地甚至低于0.02公顷,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据土地详查统计,全县未利用土地面积27014.67公顷,多为山丘荒草地和裸岩石砾地,分布零散,土层浅  相似文献   

3.
莱西市贯彻落实土地国策切实提高耕地保护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莱西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同时,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净增耕地133.33余公顷,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加强组织领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实行“三个暂停”后,如何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供地需求,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禹州市的做法是:内涵挖潜,向存量建设用地要出路,开源节流并举,念好土地管理“加减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2004年,全市通过“三项整治”开发整理补充耕地472.47公顷,折抵置换建设用地指标160公顷,盘活城市存量闲置土地91.33公顷,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市共辖3县2市1区,土地总面积993665公顷,人口18万,耕地仅占辖区面积的20.96%,人均1.43亩,且旱地多,产量低,地块破碎,质量较差。面对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做到既不因片面强调保护而影响建设,不因部门工作不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商丘市以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连续9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34个,开发整理土地25419.48公顷,累计投资3.37亿元,新增耕地3055.5公顷。  相似文献   

7.
地处鄂、豫、皖三省六县结合部的新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001年以来,新县共争取到国家级、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和补充耕地项目48个,总投资9360万元,整理土地4584公顷,新增耕地1211公顷。全县共有2933公顷“四荒地”变成了耕地,240公顷望天田和坡地变成了良田沃土。  相似文献   

8.
2005年,新乡市国土资源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39.54万公顷,完成耕地占补平衡项目50个,新增耕地1540公顷,积极开展“三项整治”新增耕地200公顷;全年市区盘活存置土地153公顷,收回企业用地100余公顷,向社会供地1822.8公顷,公开出让150公顷土地,成交额3.5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始终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具体工作中,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强化规划管理的龙头作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使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通过计划管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严把土地供应“闸门”。2006年以来,审查各类建设项目用地650宗,核减土地面积140余公顷,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近5年保护耕地3.01万hm2,保护基本农田5492片,面积2.81万hm2,开发整理面积0.37万hm2,新增加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且稳中有增。连年被评为淄博市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郏县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首要任务,采取规范管理、加强农田建设、开展“三项整治”(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土地开发复垦、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等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4.018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1.
泰来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求真务实意识,自觉地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快速发展,全局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共整理灾毁耕地60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254.8公顷,地质环境综合治理1333公顷,共增加耕地544.8公顷,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据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187.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05%。按3823万人算,人均耕地面积为0.31公顷(黑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之首。黑龙江省耕地可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以旱地为主,  相似文献   

13.
韩国土地总面积993.7万公顷,其中农地(耕地)面积195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2%。韩国现有人口约490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4公顷。有限的土地资源、密集的人口及快速发展的经济,使韩国政府同样面临着如何管理和保护耕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耕地,加快基础建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年来,安达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开发、整理、剥离复垦造田、改造低产田、剥离开发非利用土地、科学整理土地等手段,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集中剥离整理,搞好综合利用,成绩显著。1995年以来,开发整理剥离复垦,已建成标准农田1004.2公顷,其中开发耕地745.9公顷、整理68.2公顷、剥离复垦172.1公顷,综合利用800公顷,净增耕地面积1004.2公顷。  相似文献   

15.
一、大庆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一)耕地数量分析根据大庆市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2121872.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30334.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9.71%,占农用地面积的40.1%,其中旱地588914.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3.43%,水田40571.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44%,水浇地848.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13%。大庆市耕地面积大,垦殖率高。  相似文献   

16.
陕县地处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34万,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7万公顷,人均不足1.3亩。近年来,该县把保护耕地、开发土地资源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常抓不懈,深入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高标准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及时落实。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县以农村奔小康和“空心村”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走出了豫西独具特色以“退宅还耕”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路子。三年来,全县通过“空心村”治理,实现净增耕地3400亩(不含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000亩),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有余,解决了人地突出矛盾,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在努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忘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向严格土地管理要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53万公顷;2002年以来地产总收益实现6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平阴县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措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扎实推进“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新增耕地面积保持连年稳定增长,两年新增耕地372公顷,耕地保有量达到了3.33万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3.11万公顷,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障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1.补充了耕地数量,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2002年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至2010年,全市累计补充耕地668.9525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节余。2010年,国家投资1447万元、净增耕地117.83公顷的四站镇土地整理项目竣工。2011年,总投资5537.9809万元,建设规模3439.4036公顷的肇东市涝洲镇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施工中。工程竣工后,又将新增耕地274.6699公顷。  相似文献   

20.
贵港市属农业大市,全市共建立了85个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面积为315761.43公顷,保护率达到84.67%。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耕地资源优势,该市市委市政府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工作的大局之中,成立全市耕地保护领导小组,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并将之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同时,市国土资源局将耕地保护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保护面积、保护标志、保护台帐、保护责任及“五不准”制度,健全耕地保护动态巡查体系,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49.1568公顷,有效改善了田、水、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