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0年代末开始,西安出现了北倾北降的地裂缝生长段,有悖于此前南倾南降的分布及活动规律。据现场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北倾地裂缝的分布具次级地裂缝性质,为地裂缝活动构造属性的继承和发展;北倾地裂缝的现今活动性则主要由人为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所致;北倾地裂缝活动强度总体上弱于南倾地裂缝,且随南倾地裂缝活动的强弱趋势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西安市政工程中SRTP埋地管道30°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基于足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地裂缝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与受力特点。结果表明:地裂缝沉降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沉降位移明显小于或滞后于地层变形,其沉降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衰减效应";地裂缝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受力变形模式为拉张-挤压弯曲变形模式,位于地裂缝上盘的管道顶部受压应力、底部受拉应力,而位于下盘的管道顶部受拉应力、底部受压应力,具有反对称现象,SRTP埋地管道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能力较强;地裂缝沉降作用对SRTP埋地管道的纵向影响长度为3.0m,即上盘1.8m和下盘1.2m,在此范围内管道需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地裂缝沉降作用下,管道沿纵向可划分为3段,即上盘沉降段、脱空段和下盘翘曲段,其中,脱空段范围约为1.2m。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广泛,遍布43个县(市)128处。主要形成于1970~1991年间。文章概述了全省地裂缝时空分布,分析了地震、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地裂缝成因、活动周期、预测、防治等问题。认为全省地裂缝主要是人类采矿活动和构造活动两大因素引起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裂缝主要是地应力释放的结果。与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一致,而且发生在谷年附近。地裂缝危害主要发生在显示阶段,气象干旱强烈蒸发以及阵雨、暴雨引起地面积水汹涌流入地下是地裂缝显示的两个条件。故控制这些显示条件,可有效地防治和减轻地裂缝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的西安地裂缝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裂缝是西安市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影响因素有构造运动、地下水开采、地形地貌、地层条件等。本文将具有统一地理坐标和空间分析能力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裂缝活动强度评价,根据对地裂缝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每一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在GIS支持下的地裂缝活动强度评价模型。再通过MAPGIS图形、图像处理等模块对各单因素专题层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得出地裂缝影响因素叠加图像并确定分区阈值,以此为依据对西安地裂缝活动强度进行分区,进而实现对地裂缝活动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裂缝分类及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裂缝类型多样,灾害严重.根据主导因素及动力类型,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两大类和16个类别;基于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活动特征,认为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发生超常活动的本质原因是地裂缝错断了含水层,在过量抽取地下水时地裂缝两侧形成明显的水头差,产生不均匀压缩,从而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提...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裂缝受构造控制,人工抽汲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承压水位变化和其它随机因素影响使其活动加剧。利用地裂缝活动及相关监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动态模型GM(1,3)、GM(1,4),定量评价了各影响因素对地裂缝垂直活动量的贡献,为建立和完善地裂缝防治减灾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裂缝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西安地裂缝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西安地裂缝研究尽管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研究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定量研究方面并不多见,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建设防灾设计对地裂缝研究的需要.因此,针对近年来地裂缝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西安地裂缝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科学问题,即:西安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西安地裂缝的活动趋势与工程寿期内的位错量预测;地裂缝活动环境下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地裂缝地带的结构累积破坏理论;跨地裂缝带重要结构物的安全监测理论以及地裂缝地带结构的维护理论,这些理论都是西安地裂缝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希望引起同行的共同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裂缝受构造控制,人工抽汲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承压水位变化和其它随机因素影响使其活动加剧。利用地裂缝活动及相关监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地裂缝活动多因素影响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裂缝活动给市政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小寨地裂缝、边家村地裂缝和辛家庙地裂缝活动所产生的垂直位移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地裂缝活动使地基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超过极限时,建筑物就会出现裂缝,发生变形,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场地和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对最大差异沉降的要求,对地裂缝带进行了严重区、较严重区、轻微区的安全性分区。并依每区的标准对这三条地裂缝进行了成灾评估,从而明确了不同地裂缝的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的形成历史及其周缘断裂系的活动方式入手,阐述了西安地区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模式并说明了西安古地裂缝是该断裂的次级断裂,它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裂活动,然后,对西安地区现今地裂缝活动幅度和速率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量大与断裂活动加速和抽水引起的地层不均匀压密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多年来各方面对西安地裂缝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的资料,在对西安现今地裂和历史地裂时空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和估算了西安地裂缝在未来40年左右和10年左右的活动趋势和活动量(包括扩展量、沉降量、张开量和平移量等),认为西安地裂在此期间仍将以较大速率活动。本文不仅是对西安地裂缝开展定量化研究的一种尝试,而且对西安市的市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也将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1994年发表的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地下水开发与经管面临的转变和任务有8项即地下水开发与经管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资源加以利用;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重大方面,要对含水层进行脆弱性分区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要认真总结前50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制定未来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讯息网建设,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重视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按内波假说的观点,讨论了典型板内地震即中国大陆地震的成因机制,认为造成地壳厚度分化的内波运动依靠地壳厚度差异中蕴藏的重力位能,推动地壳物质运动形成各种类型的板内地震。研究了全球地震活动的纬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震活动与潮汐作用及大陆分布的联系,指出: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的大陆因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负载重分布,使大陆地区始终达不到重力均衡,成为地壳运动的活动区,因而陆壳“地震能量发射强度”曲线具有类似于潮汐剪应力纬度分布的两极衰减、南北对称的特性。文中还探讨了深震及和达—贝尼奥夫带的成因,克服了用俯冲板块解释这一现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次生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斜坡带高阶地和河谷高漫滩,前者属中~弱硫酸、亚硫酸盐渍土,且多具中等~强烈湿陷性,盐份主要来自斜坡后缘含盐碎屑岩风化物及易溶盐;后者为中等亚氯、亚硫酸盐渍土,溶于土中的盐份系浅层咸地下水常年毛细上升蒸发所致。其次生盐渍土的松胀性、溶陷性、腐蚀性较强,工程建设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问题化为多孔弹性介质点源力诱发的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利用多孔介质的本构方程和弹性半平面的Green函数,在Segall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通过地下水水位降深S表达的地下水径向流排放诱发的地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单靠倾斜仪不能监测地面倾斜,必须联合倾斜和重力固体潮资料才能测量地面倾斜。  相似文献   

17.
高层住宅设计矛盾较多,难度较大,对城市景观影响突出,提高高层住宅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高层住宅设计的个性和创意,同时对岩土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通过调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其中包括构造、土体性质、水的作用、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上体性质是基础因素.其它则为诱发因素,也是因地质环境要素变化所引起的因素。主导因素是通过诱发因素起作用的.并最终通过土体性质因素导致产土地裂缝。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是强震区城市发展规划、抗震防灾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本文在研究秦皇岛市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潜在震源区及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该市工程场地划分为规则网格,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计算出各场地在各不同年限内所遭受到的不同地震危险性概率水平。最后,编制出了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使用的,按50年10%给定概率水平的秦皇岛市地面运动加速度预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